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不断进行扩张,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外派员工。然而许多公司的外派的成功率并不理想,造成了公司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提升外派人员的成功率对许多公司来说如今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外派人员出发前、外派期间以及归国后三个方面展现了外派人员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企业都会遭遇到这样的尴尬,本公司的外派员工在客户公司项目完成或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忽然跳槽到了客户公司。再见面,曾经的同事已然成了谈判桌对面的对手。的确,外派员工的流动问题一直是HR们乃至企业领导  相似文献   

3.
诸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外派国内异地、海外工作的员工与日剧增,外派员工队伍的稳定与有效管理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外派员工队伍管理的难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从优化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影响两大方面提出外派"两外市场"员工队伍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员工面临着自身职业生涯的国际化。来自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成为企业和外派员工共同面对的难题,且已危及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外派员工家庭难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探讨企业如何帮助外派员工解决家庭难题,提出了从制度和程序两个层面构建外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组织支持策略,以期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员工职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企业一线操作员工流失严重成为当前制造企业普遍面临问题。以S公司为例,介绍了该公司操作员工流失的现状,分析了造成操作员工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外派员工制度的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多方主体利益,基于多个合同关系才能实施,因此,在员工和企业(单位)、企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之间就损害赔偿如何承担的纠纷屡见不鲜。责任主体难以确定,责任承担方式无法落实,这都与外派员工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直接关系。正确掌握外派员工制度需要从其多重合同关系入手,解决其中的法律纠纷则需要根据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确定具体的合同性质,选择恰当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7.
金融控股公司外派董事业务决策机制的改进与优化,是提高集团整体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传统上,公司外派董事决策机制因循于行政性、部门化的管理,命令式、穿透性的外派董事决策机制有悖于董事“权责一体”的应然法律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厘清公司董事会应然法律地位,探讨董事权利义务与责任保险制度,提出优化公司外派董事业务决策机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员工的流失一直困扰着企业,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流失已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建筑类国有企业的这种情况表现更为突出,如何保留知识型员工成为目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离职意愿是产生离职的想法和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倾向,是发生离职行为的前期表现,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员工流失问题就要及时掌握员工的离职意愿,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员工的离职意愿。本文通过调查西北地区建筑类国有企业——甘肃T公司知识型员工的离职意愿。分析产生离职意愿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员工保留措施.从而达到员工保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在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民营科技公司员工的主动离职现象却非常频繁。本文即以S公司为研究对象,应用Price-Muel er(2000)模型的四类变量,分析其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员工流失的措施,以期为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频繁的员工流动给企业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损失,如何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已成为世界各大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员工流失的原因,确立员工忠诚的价值,寻找企业管理的缺陷,从而提出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忠诚员工队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满汉矛盾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满汉矛盾的存在使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缺乏一种鲜明的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此点与全国上下齐心合力进行战争的日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世纪末期的世界已基本上联为一体,中国也早已融入国际大家庭中,在这种情况下,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应是一个国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满州贵族统治下的中国恰恰在此方面有严重的欠缺,并成为导致中国惨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从制约国共重庆谈判实力的各因素分析,谈判前夕中共除谈判人员水平能力一条外,其余均处于劣势:军事实力国大共小、对谈判本身需要程度较高、对对方苛刻的谈判条件无法满足也不允许满足、谈判环境于己既有利也有弊,从而使整体上居于相对不利地位.谈判之所以最终能够签订<双十协定>,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功运用谈判策略弥补了谈判综合实力的不足:精心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出其不意惠临重庆,打乱对方部署;重视谈判气氛的营造、抢先进行较高报价、有理有利有节的讨价还价;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场外配合取胜,等等.  相似文献   

17.
教皇权兴衰与欧洲世俗权力的发展相关联。14世纪-15世纪,在封建关系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成长的过程中,“基督教大世界”的普世主义逐渐被近代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取而代之,以新君主制为特征的民族国家趋于形成。英国在与外国人,尤其与罗马教皇的斗争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观念。威克里夫提出了较完整的民族教会理论,他反对罗马教廷干涉世俗生活,要求建立不依附于任何外国势力的“廉价的”民族教会。在此基础上,英国人逐渐摆脱对中世纪罗马教皇的依附性,打败了来自葡萄牙、西班牙等外来势力的干涉与威胁,建立起以都铎专制王朝为核心的民族国家,从而奠定了迈向近代国家和殖民贸易帝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专书词汇研究的进展,表现在题材范围扩大、内容的完备化、方法的科学化、价值的多元化四方面。专书词汇研究的不足表现在缺乏完善科学的理论体系,对专书词汇的研究应寄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9.
略论周代社会的用玉制度和崇玉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用玉制度,在祭祀、典礼、政治、军事、外交、丧葬等多种活动中都要使用玉器来达成仪式。统治阶级内部佩玉习俗的流行,使用玉制度仪式化,成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以玉比德的思维定势,使玉器成为标志一切美好事物的文化符号,融入到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的话语内隐意义是通过话语表达的字面意义实现的,也就是说话语表达的实际意义总是大于字面意义。隐喻对话语的外显意义的规避有规约性的作用,即常规的会话含意是由话语中特定词语的意义所决定的;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产生于具体的会话场合,其推导离不开人们对当时语境特征的把握。因此,人们在理解含意时可以利用隐含意义传递的常规手段,而非常规会话含意则涉及外显意义的隐喻策略性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