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应用索洛余值法对丹东的经济增长及科技进步进行测算,计算出科技进步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实证分析了丹东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指出增加科技投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是促进丹东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的贡献问题是现代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涵义及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数量经济原理,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几种主要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的成果和方法。基于这些分析,对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我国的应用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对知识资本促进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机理分析基础上,以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而对知识资本影响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中,粮食科技研发人才、推广人才、科技机构、科技投入等对粮食科技贡献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地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也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科技对粮食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尚未发生。为此,主产区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优化粮食科技研发与推广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支持粮食科技机构建设、加大粮食科技经费投入,促进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现状,从农业科技投入的角度研究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以此为出发点,构建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测算体系,测算福建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发展贡献的对策建议:(1)加大科技投入,提供科技支撑;(2)提高科技推广强度,促进科技转化效率;(3)提高农业物质费用的科技含量;(4)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此,我们通过对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科技进步的作用和贡献的测算,从整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和潜力。本文对乌兰察布市近年来农业科技进步状况作了测算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科技进步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南充市建市以来,该市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重大进展。利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计算出资金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测算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发现:科技进步对南充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对南充市经济的贡献率,通过分析提出有效利用科研平台,优化科技资金;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合理使用资金的配置等三条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受到传统资本、劳动和林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林业科技进步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将广义林业科技进步细分为狭义林业科技进步,采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林业相关面板统计数据,运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结合索洛余值法,测算中国狭义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连续9年,狭义林业科技进步、林业固定资产投资、林业从业人员、林地面积、林业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及林业产业结构变动因素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5.34%、61.47%、2.79%、10.77%、9.14%、0.49%。基于上述分析,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林业科技贡献率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在经济增长中由科技进步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其大小与测算过程中模型的运用、变量的选择、起始年份的确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科技进步速度之间的关系;与资本和劳动两要素的投入规模相关;也与地区差异相关。因此,应将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相结合,才能够对引起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更为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4%的速度增长。运用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阻碍中国科技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一些建设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1998-200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系统协同分析为基础,依据我国1998—2003年的统计数据,对科技系统与经济系统序参量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科技—经济系统协同度偏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科技—经济系统协同水平,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科技驱动的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肯定了闽台农业科技合作对福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永春县为例分析了影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相关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计算出影响永春芦柑生产科技进步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据此给出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与转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显著影响着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本框架,利用2003~2017年安徽省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测算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技术进步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对模型进行扩展,研究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量,对现期和远期的动能转换加以阐述。研究认为,现阶段资金投入仍然是安徽省经济产出的主要驱动因素,劳动力投入的经济推动效应相对较小,技术进步的驱动力量逐步提升,安徽省远期经济发展将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驱动。安徽省应注重科技创新,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技术因素融于资金、劳动供给侧,全面深化以技术为主的供给侧改革,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技术进步逐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高校科技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它必然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文章在选择适当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就辽宁省高校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校的研发支出效率远高于其他科研机构的平均水平,高校科技对地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应加大对高等院校科技投入,提高研发投入效率,以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变化情况,选用1979—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来拉动的。因此,今后应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产业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学校科技产业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从历史的视角上看,高校科技产业是高等学校职能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从第一次产业革命到第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都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作出重大贡献。我国现阶段的高校科技产业不是纯经济的短期行为。而是反映着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技术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技术创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引擎”作用更是日益显著。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作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探讨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构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省域高校2004-2016年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统计工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采用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效率;借鉴"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评价分析了省域高校的科技创新经济贡献率。将三个维度指标分别取平均值,高于平均值的数界定为"高",低于平均值的数界定为"低"。研究发现,三项指标和省份产生了如下对应结果:(1)高-高-高:辽宁、陕西、山东;(2)高-高-低:江苏、广东、浙江;(3)高-低-高:北京、上海、湖北、安徽;(4)低-高-高:吉林、广西、云南、内蒙古、贵州、海南;(5)高-低-低:四川、河南;(6)低-高-低:江西、福建、新疆;(7)低-低-高:湖南、天津、重庆;(8)低-低-低:黑龙江、河北、山西、甘肃。从表现为"高-高-高"的辽宁、陕西和山东3个省份情况看,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效率、经济贡献率和GDP增长率之间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论与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情况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