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亚“颜色革命”的根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初期,中亚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主要原因有:转轨时期的中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加上普遍存在的严重腐败现象造成人民不满;美国通过经贸合作和民主援助,以“和平改变政权方式”积极向中亚渗透;俄罗斯实力的衰落及其中亚政策的失误。中亚局势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战略利益产生影响,我国应吸取俄罗斯中亚政策失误的教训,以大国风范,着眼未来,积极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亚地区自苏联解体之后,原苏共体成员国由于对俄罗斯的传统依赖以及经济水平普遍不高等原因导致大量非法移民的产生,从而给非法移民接受国带来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问题,对中亚地区以至周边国际社会的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非法移民问题成为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部分,由于中亚地区非法移民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化等特点,决定了非法移民问题必须通过地区内部的紧密合作以及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国家利用其优越的地缘优势和油气资源优势,实施了一系列资源立国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同时,也为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的油气资源合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发展趋势的分析表明,我国在中亚地区能源(油气资源)战略中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亚五国内部及其与俄罗斯和独联体其它国家有密切的经贸关系。中亚与独联体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及中亚周边国家对中亚市场的激烈争夺、中国加入W TO给新疆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亚国家日益增加的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也影响到新疆与中亚诸国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新独立的中亚国家在加紧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加强了相互间的经济往来与合作,以走上联合自强,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之路。本文概述了中亚主要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了中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政治、经济意义,预测了本世纪末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美国国务卿访问中亚,随后美国发布了《美国的中亚战略(2019-2025)》,这标志着美国对中亚地区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其中,美国参与中亚事务的重要机制之一便是C5+1机制,该机制的目标在于:改善中亚地区的经济环境、保障中亚地区的安全稳定、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自成立以来,C5+1机制大致经历了初创期、发展缓慢期与调整转型期三个时段,这一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征,也受到阿富汗安全形势、美国与中亚国家间关系、中亚周边大国关系以及成员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结合C5+1机制的发展过程,可以判断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C5+1在美国介入中亚事务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美国利用该机制遏制域外国家的意图将会增强,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灵活性也将提高,阿富汗与中亚国家的联系将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独立以来大国对中亚的争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国际政治多极化及全球化的日益推进 ,不同政治体系之间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其他交往中构成了国际相互作用的结构或者体系。中亚问题已经成为多极化政治在国际上的体现。中亚国家独立以来 ,不同势力展开了对中亚的争夺 ,具体表现在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美国、欧洲国家、伊斯兰国家以及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在中亚的介入 ,这些国家或势力以不同的战略目标、不同的态势进入中亚 ,在独立 1 0年来不同时期中亚国家的外交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指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中亚的争夺战中越来越侧重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共同嵌入 ,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中亚国家的独立,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民族政治、经济生活地位的起伏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新疆与中亚跨国民族问题表现得异常突出,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一是民族意识增长;二是以哈萨克族为主的跨国民族向境外移民问题;三是民族分立主义倾向.它对我国的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程度不同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后,中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提高,各个大国、强国以及国际上其各种势力无不纷纷利用各自优势,争先恐后抢滩这一地区,对中亚国家施加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以便在这一地区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中亚的地缘战略利益以及丰富的战略资源。美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9.11事件后,反恐成为了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中心环节,美国以联合反恐为旗号,打击阿富汗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为地缘突破口,加大了介入中亚力度。而作为中国的近邻,美国的中亚政策必将影响我国西部的稳定、安全以及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外交政策自普京总统上任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亚地区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关注的重点对象。在俄罗斯“务实外交”的引导下,俄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改善和加强在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方面同中亚各国的关系。不但重新获得了中亚各国的信任,而且还巩固了自己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亚国家被印度战略界视为"延伸的邻居",但在冷战结束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印度并未用心经营中亚地区。2012年以来,印度加大了对中亚国家的重视力度。莫迪政府上台后,在继承辛格政府"连接中亚"政策的基础上,采取了在政治上加强高层互访和制度安排,在经济上注重能源合作和增强地区连通,在安全上举行联合军演和提供援助,在文化上发展人文交流等一系列新举措。彰显印度的大国地位与处理跨地区事务的能力、提升国际威望,平衡中国、巴基斯坦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保证能源供应稳定,防止阿富汗安全威胁外溢,是莫迪政府加强与中亚国家关系的重要考量。尽管莫迪政府的中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能力与意愿不相匹配,中亚国家因印度立场摇摆与行政效率低下而存在不满以及多边合作机制发展滞后等多重困境。随着莫迪再度连任,新一届政府继续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将是大概率事件,印度中亚政策的连贯性能够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亚欧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陆上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经地,是东西方文明的汇聚地,历来是各种势力激烈博弈的所在地。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中亚的邻国,与中亚国家有着共同的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和国际利益,这为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俄罗斯则与中亚国家在同一个政治体制下生活了一百多年而存在着密切的地缘联系 ,美国和俄罗斯成为对中亚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支决定性力量。 1994年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后 ,开始将中亚纳入其战略视野 ,1997年正式出台新中亚战略 ,其战略目标就是要把中亚经营成一个不受俄罗斯单独控制的地区 ,防止伊斯兰极端势力渗入 ,最终使中亚成为受美国控制的能源供应基地以及因应其两洋战略的陆地战略支点。俄罗斯一直把中亚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 ,但是由于实力的严重衰落 ,以及政策的失当 ,俄罗斯在与美国的角逐中 ,逐渐丧失了优势。中亚未来的安全形势如何发展 ,与美俄两国对中亚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9·11”事件后 ,美国第一次将军队进驻到中亚 ,对中亚安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亚地区的稳定、发展、繁荣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切合点逐渐增多,双方睦邻友好关系正面临着全面升级的重要发展机遇.中国和中亚国家既要抓住机遇,努力进取,同时也必须冷静面对挑战,着手解决双方关系中的一些滞后因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中亚,中亚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和中亚国家关系将会沿着健康向上的轨迹发展,展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信息丰富、可读性强的小册子,它填补了当前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文献的空白。作者琼森(L.Jonson)指出,中亚各国目前正面对着一个地区和国际两方面的新的世界关系网。从地区角度来看,中亚各国正在加快彼此之间的合作进程,不仅组成了内部集团,同时也作为独联体的一种选择。这就给该地区国家面对其他国家提供了日益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与此同时,随着中亚国家通过引进外资、贸易多样化、扩建铁路和公路及加入更广泛的  相似文献   

17.
工程移民搬迁后的社会融合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因素,有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有移民政策、经济因素、安置方式、人际关系、移民心态、文化因素等方面。本文将从移民个体的异质性即不同的个体特征出发,且将移民的社会融合分为三个衡量指标: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经济适应性。通过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18.
北约从阿富汗撤军和撤军后阿富汗的局势都影响着中亚地区的安全,但它们对中亚各个国家的影响在程度和具体内容上明显不同。面对北约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中亚国家难以通过向阿富汗政府提供有效的军事和政治支持来防范威胁进入,只能更多地向俄罗斯或美国寻求安全保障。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不同的安全战略选择也使北约从阿富汗撤军的影响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俄罗斯在目前中亚地区的互动中,体现出一种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复杂态势。机制的有无及其演变过程,对中俄等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复杂竞合关系有重要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与运转,促进了中俄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和在应对美国干预中亚国家内政问题上的合作,却无力有效缓解中俄在传统安全与促进上合中亚成员国经济一体化问题上的分歧。在这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过程中,除了双方利益的趋同或分异,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的聚合性和离散性效果,同样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多元化建设是解决我国能源来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中亚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伙伴之一,但同时中亚地区又是一个政治、文化比较复杂的地区,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焦点之一.我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能源合作时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同中国在地缘位置上相邻,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和中亚在能源合作中的制约因素对我国加强与中亚的能源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