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上市公司再发行后业绩恶化与其投资行为不当有关,文章分析了股权结构、大股东圈钱、融资受限等因素对投资不当行为的影响.以1998—2001年配股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程度越高,大股东参与再发行程度越低,募集资金滥用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因素则对资金滥用可能性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由于融资受限引起的资金储备动机和大股东圈钱动机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滥用的主要原因.文中的政策意义在于,再发行审批时应把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比例作为一个审批指标,并要求大股东积极参与再发行,以减少上市公司的再发行圈钱行为.  相似文献   

2.
融资受限、大股东"圈钱"与再发行募集资金滥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上市公司再发行后业绩恶化与其投资行为不当有关,文章分析了股权结构、大股东圈钱、融资受限等因素对投资不当行为的影响.以1998-2001年配股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程度越高,大股东参与再发行程度越低,募集资金滥用的可能性也越大,而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因素则对资金滥用可能性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由于融资受限引起的资金储备动机和大股东圈钱动机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滥用的主要原因.文中的政策意义在于,再发行审批时应把再发行前的资金储备比例作为一个审批指标,并要求大股东积极参与再发行,以减少上市公司的再发行圈钱行为.  相似文献   

3.
严也舟 《管理评论》2012,(4):28-35,44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期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环境对控股股东与管理者合谋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其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正相关,而非控股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控股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负相关;集团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集团控股股东;董事会中内部董事的比例与控股大股东的资金占用正相关;地区法治化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外部治理环境因素也对控股股东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法治化水平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越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海洋博弈模型,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合谋及制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股东合谋行为是大股东竞争性内在选择的均衡结果,受到参与合谋的股东数量以及股东性质的影响,投票权越小,包含股东数越少的股东联盟越具有稳定性,部分大股东的合谋行为将会降低其他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但对小股东的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同时,大股东的投票权差异越小,小股东的博弈收益越高,说明股权制衡有益于小股东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政府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双重代理成本决定了大股东出售解禁股行为与股权性质及公司财务特征相关.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控股股东,国有控股大股东的减持倾向与力度低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公司表现出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管理水平较好但每股收益低下、公司规模较小等财务特征.而且,国有控股与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动因并不相同,资产负债率高和货币资金持有量低是导致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盈利能力差是导致非国有控股大股东减持的主要因素.负债率较高和每股收益低下对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营业利润率低下和规模较小对非控股股东减持行为有显著影响.大股东通常在公司价值被高估时减持获利,减持行为存在显著的时间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6.
新股上市后盈利能力下滑及募集资金使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盈利与成长能力的角度考察中国A股公司首次公开发行(IPO)前及发行后的长期基本面特性,以及IPO市场基本面的动态变化.发现A股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在IPO之后显著下降.在对A股IPO募集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长期的追踪与分析后,发现IPO募集资金投入不足和投向变更可能是造成A股IPO长期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级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来自委托理财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国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行为,作为二级委托代理问题的典型代表,文章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2000年到2004年的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发现两类因素——公司层面的因素和所有权层面的因素,会影响这种组织关系的建立:"自由现金量"与委托理财发生概率显著正相关,而传统的"自由现金流"理论没有得到实证证据的支持;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越可能发生委托理财,重要股东数越多,发生委托理财的概率越低。在控制了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等变量之后,结果依然不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对“烟台发展”股权演变与其价值互动关系的考察.分析了大股东持股动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其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之间的差距对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团队、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检验了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关系的不同观点.认为控股股东的持股动机是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比前三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更具解释力.而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或左半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之间的持股比例以及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之间的差距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监督过度,从而减少了那些从长远来说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行为。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会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当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大;同时,我们还发现多个大股东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降低,从而为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安排所导致的"过度监督"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大股东的合谋假说,并发现独立董事这一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大股东的"过度监督"行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现实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股权集中、大股东掏空与管理层自利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别研究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主要因素,以及在双重代理关系下,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掏空-自利博弈行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证明了:1)在单一代理关系下,影响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为公司成长性、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以及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成长性越高、中小投资者保护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1.
IPO首日初始收益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江  田映华 《管理科学》2002,15(1):27-31
以1997年~2000年间上市的498只新股为样本,研究了在上市首日的初始收益和超额收益率的统计特征,发现在各个横截面都有很高的初始收益和超额收益率,"新股神话"表现明显,而且不同行业对股票的首日收益有不同的影响.同时,首日换手率过高表明我国IPO市场上充斥着短期寻利者,存在过度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2.
询价下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了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两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为规避风险和追求更高的回报,都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发行人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IPO折价普遍存在于世界股票市场,有关IPO折价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中国股市的特殊性使IPO上市股票的折价不但符合IPO的普遍规律,而且具有很多独特的规律.结合有关折价原因的几种理论和假说(包括信息不对称、股权分配、投资者非理性等),对中国股市IPO折价的存在性和不同市场、股票类型折价的差异性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等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承销商声誉的衡量、股市上升期和下降期的折价表现、同一企业A股和B股发行顺序对折价的影响等进行研究,揭示中国IPO折价的存在性、股票市场的差异性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探索股票一、二级市场的有机结合路径,对规范和完善IPO市场定价机制、帮助监管者制定规则和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IPO询价中的最优报价策略与净抑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提出IPO净抑价的概念.利用统一价格份额拍卖的分析方法,在机构投资者同质且风险中性假设的前提下,以其期望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研究机构投资者在IPO事前申购总量确定情况下的最优报价策略,并推导出均衡时的IPO发行价格和IPO净抑价的表达式.最后得到了线性均衡报价策略要严格占优于非线性均衡报价策略,且机构投资者需求隐藏程度与IPO净抑价正相关以及净抑价必然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非对称信息下创业投资IPO退出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业投资促进创新,加速高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通过对证券市场IP0机制的创业企业家激励功能理论分析和模型研究发现,证券市场IPO机制使创业资本可以通过IPO退出,形成对创业企业家以公司控制权转移为核心的非现金激励,从而减少了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两者之间信息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最终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国IPO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年不同制度下的IPO市场特征.研究发现: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7.
方匡南  何纯  王郁 《管理科学》2015,18(4):98-110
针对“中国IPO 高抑价之谜”,提出了Sai-GA-SVR方法,从市场特征的角度来判断新股是抑价还是溢价,分析了我国1997年―2011 年不同制度下的IPO 市场特征. 研究发现: 审批制和价格管制导致了较为严重的抑价,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股市场已表现出极大程度的溢价现象; 询价制前的新股发行价格仅仅反映公司内在价值,不能反映IPO的市场供求关系与风险水平,同时过于依赖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制扭曲了制度租金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8.
我国A股IPO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01年5月15日至2005年6月7日在深沪两市上市的288只A股新股,就IPO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引入了一个新的解释变量--市场气氛,将深沪两市市场气氛衡量指标予以统一.结果发现:发行价、市场气氛、上市首日换手率、资产规模等变量均表现出极强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拟上市公司引入风险投资的现象日益普遍,但已有文献很少基于制度背景研究风险投资的引入动机.基于我国股票发行核准制的特殊背景,首次从风险投资提高IPO成功率和进程效率的角度揭示了我国拟上市公司有别于成熟市场中企业的风险投资引入动机.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入股不仅提高了被投资公司IPO首次申报的过会概率,而且缩短了其IPO进程的总耗时和过会时间;风险投资对IPO过会概率和耗时的影响主要由高声誉风险投资引起,而风险投资的持股比例、所有权性质和是否联合入股对过会概率、IPO进程时间未产生影响或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20.
《Long Range Planning》2022,55(6):102178
Drawing insights from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and the upper echelons theori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top management team (TMT) IPO reconfiguration – the managerial change between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post-IPO years. We investigate this through the lens of TMT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 the degree of differing functional knowledge held by the firm's TMT in the pre-and post-IPO stage. We argue that TMT functional complementarity positively affects firm post-IPO performance. Further, this relationship is positively moderated by executive managerial discretion, measured by CEO duality and TMT insider board membership. We test our model using a sample of 250 US biotechnology firms that went public from 1991 to 2019, and the empirical results largely support our hypothese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f upper echelons, technology-based ventures, and IPO fi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