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其词以婉约著称,被誉为"婉约词宗",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在其大量婉约风格的词作之外,尚有一部分词展现了与其婉约词风大异的"丈夫气"。本文通过对此类"丈夫气"词作及其形成的深层原因的集中分析,还原李清照文学形象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主要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观照李清照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显然,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使其词也有一种超乎一般女性词的“丈夫气”,从而兼有女性词和士大夫词之长,成为千古流芳的“易安词”。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 ,一直倍受瞩目。她的《漱玉词》以其独特鲜明的个性和极高的美学品味在两宋词坛独放异彩 ,素享盛誉。本文从其女词人的身份入手 ,结合词的抒情审美特质 ,在抒发女性本位情感 ,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展示女性生活情状三个层面上对《漱玉词》的审美旨趣作了客观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略论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李清照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陈廷烨地《词坛丛话》中对李清照有这样的评价:“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前绝后者。”宋代词作家多为男性,以男性作家描写女性的生活,代女主人公立言,对女性的思想、内心缺乏深入的了解,只有到了李清照,才开始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的真正严肃而深刻的剖析。李清照一生创作了无数佳作,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她的词风也可相应地以南渡为界形成前后两期不同的风格。前期的词大多描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由于生…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愁情词在其词篇中占绝大多数,其离愁词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惶恐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园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作为北宋进入南宋时期伟大的女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受到历代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的词作集中反映了两宋交替动乱时期广大妇女的身世境遇及丰富的真实情感.她的词作被推为“词录第一”、“婉约之宗”,受到古今读者的广泛称赏.由于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大转变和特定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词风,创作出不少吟咏不衰的佳词丽句,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李清照的前期词大都写个人的离愁别绪,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忧愁、悲哀和理想,体现了广大受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在词坛中独树一帜。本文以《一剪梅》为例,展示了其词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漫长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几乎是中国男人的文学史.在这部史册中熠熠生辉的几乎都是须眉男子的形象,女性作家寥若晨星.然而,在这寥若晨星的女性作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便是“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李清照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创作出中国词史上自成一家的“李易安体”(辛弃疾语).她才高学赠,“牌统前世”(泪【无量叹中国妇女文学史及),明代杨镇在吃词品》中称其词为“冠绝”,对于李清照的调,由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人们从内容到风格等研究颇多.然而,对其词中…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一年三月十九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把李清照列入中国第一流作家.这个评价,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受到更大的压抑.但是妇女的智慧与才能,却是不能扼煞尽的.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就是明显的例证.对于李清照词,在古代的文学评论中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秦观)黄九(黄庭坚)争,不独雄于闺阁也.”清代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以具有“女性文学”品格的创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些许亮丽。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学”品格主要在两个方向上展开 :一、从个人出发的对女性经验世界的构筑 ;二、以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外部世界的介入。总体来说 ,李清照在她生活的时代是独特的也是唯一的 ;李清照对后来女作家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过度弘扬所陷入的理论困境,以及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无度发挥所招致的灾难性后果,一方面,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体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致力于解构作为现代主义深层本质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解构现代主体性的同时,又努力在现代主义的"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后现代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释爨及西爨白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古籍文献及碑碣资料,对历史上南中大姓的主要代表爨氏家族的历史源流作了全新的考证,并对云南地方史和民族史中颇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新的看法,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前""后"对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有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的时间词“后”不能指过去,因此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不对称的。其实,“后”可以指过去,时间词“前”“后”在语义上是对称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前”“后”对称的语义基础,以指导我们的语言运用。  相似文献   

14.
15.
该文遵循现象学阐释学原则,面对海德格尔思想文本自身,解读海德格尔诗学言论的意旨。作者认为,海德格尔界说“诗的本质”乃存在之创建、通向存在之近处和神圣,以及界说“诗人的使命”在于道说神圣、还乡和期待上帝,都表达了对现代主体形而上学所导致的“贫困时代”中人的生存状况的思考,指示着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切问,体现了海德格尔“反主体形而上学”之思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许多教师在回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中“推”与“敲”的优劣时,往往以故事的演进、情节的展开为依据,他们认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只不过在叙述着贾岛自己一段拜访友人的经历,情节之外所有的诗性因子就这样被他们一一抹杀。其实,《题李凝幽居》的主题应该是突出李凝居所远离尘嚣的岑寂,在创作方式上存在着“妄想揣摩”的可能性,并非一定是其行程的实录。  相似文献   

17.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并不相同。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主义同时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价值体系的稳定性。在其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情感认同过渡到与国家根本属性的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现代涵义,呈现出以地域意识为核心、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为表现形式、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特征,并形成了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利益认同三个层面的互相叠加、互相包容的语义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