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建立国民军,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迫于军事、经济压力和政治上倾向进步,冯玉祥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同时,苏联为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急欲培养壮大能与奉系军阀抗衡的亲苏力量,扩大其在华的影响。于是冯苏关系迅速升温,苏联政府对国民军进行了大量武器和军队经费等方面的援助。虽然双方进行的是有条件的实用主义性质的合作,但却迅速增强了国民军的实力,有力地支援了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推动了大革命进程。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军事顾问作为一个特殊团体,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大革命的进程,许多军事顾问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苏联军事顾问在中国南北方(北方是指冯玉祥国民军)活动所产生影响进行比较,以此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 ,苏联对华外交具有双重色彩。一方面 ,苏联对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帮助 ,在七七事变以后的一段时间里 ,苏联是唯一向中国提供过实际援助的国家。另一方面 ,苏联在给中国援助的同时 ,也做了许多损害中国主权与利益的事情。以往人们对苏联对华援助有较多的论述 ,而本文只打算侧重剖析一下苏联在日本侵华期间损害中国主权的事实。希望对人们认识有关历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国民军与苏联建立并发展军政关系,都有其实用主义目的。苏联所做的一切不尽是无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表现;而国民军的所为也不完全是在国共两党帮助下的“进步”标志及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开始纪念十月革命,至20世纪60年代才中止,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中共借助十月革命纪念,提出协调中苏关系的主张,高度评价苏联对于国际社会的贡献,鸣谢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和支持,搭建中苏友好往来的平台,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协调,由此彰显了中共纪念活动的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6.
1924年北京政变后成立的国民军,在冯玉祥的率领下,在国共两党和苏联的帮助下,逐渐转向革命,成为南方国民革命军的一支友军。北伐战争期间,这支部队的政治倾向及其活动对于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讨这支部队在北伐战争期间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1924年北京政变后成立的国民军,在冯玉祥的率领下,在国共两党和苏联的帮助下,逐渐转向革命,成为南方国民革命军的一支友军。北伐战争期间,这支部队的政治倾向及其活动对于当时的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探讨这支部队在北伐战争期间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这个时期的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 疆的地 理位置特 殊,抗战 时期在 中苏 关系 上发 挥 了极 为重 要 的作 用。新 疆 是中 苏 相互援助的 陆路中 转站;新疆 是共产 国际与中 国共产 党联系的 交通 要道; 苏联 支持 新疆 的“三区 革命”实 际上 是支援了 中国抗战  相似文献   

9.
1931年哈密事变发生后,苏联在错位的“民族解放运动”理论的指导下,对暴动势力在武器和物资方面给予援助,试图通过其达到对新疆进行“革命输出”,进而使新疆脱离中国的目的。但是,随着国际、新疆形势的变化,苏联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逐渐改变了这一政策,转而支持军阀盛世才,最终以反对新疆脱离中国的政策实践而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0.
焦作中马村竖井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的156项工程之一,是焦作地区苏联专家人数最多、指导建设时间最长的一项工程。1955年到1958年间,苏联专家在援助中马村竖井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专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了竖井1958年两次淹井事故的发生。两国关系恶化后,苏联专家陆续撤走,这给了中国方面独立自主的机会,最终依靠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制服了英国、日本和苏联三国工程技术人员都无法制服的煤矿地下水灾害。焦作中马村竖井于1970年简易投产。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军事上,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成功控制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方基础;经济上,苏联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暨建国初期给予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使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政治上,苏联在建国问题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外交上,苏联派米高扬访华,密切了中苏两党关系,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苏联的支持和援助有其利益驱动,但所发挥的作用不容抹熬。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苏联的远东地区一直是怀有野心的,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对苏联展开了积极的情报搜集工作。为此,关东军制定了详细的情报搜集计划,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搜集工作。大量的中国人被日军派往苏联境内搜集情报,成为日苏军事角力的牺牲品。但改变不了关东军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以宁夏为主要战场的红军西征战役是长征史上的重大战略行动,它把陕北苏区拓展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西征红军在宁夏驻地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论前苏联对创建黄埔军校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认为,正是由于苏联的热心倡议和积极敦促,孙中山先生才下决心创办黄埔军校;也正是由于苏联为黄埔军校从组织上提供了优秀的军政干部,从物资上提供了大批的经费和军械,并通过被派往广州的军政顾问,积极参与创建黄埔军校的指导工作,黄埔军校才形成了符合当时需要的办学特点,并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总之,苏联是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动力和得力支柱。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疑苏反苏情绪,主要体现在1946年春的全国反苏运动和中共对苏政策“一边倒”的异议。中俄两国的历史积怨,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特别是苏军在东北的不义之举,国民党、日本和美国的挑拨以及中国民众特殊的民族自尊心和受辱的“敏感”是其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为了消除民众疑苏反苏情绪,执意推行“一边倒”政策,遂发起成立了中苏友好协会。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及联共(布)中央酝酿并改变了"西安事变"的历史走向."西安事变"始终是围绕苏俄远东战略安全的核心利益展开的.国际地缘政治是研究"西安事变"发生发展的前提.张学良事变的动机在于借助中共谋求苏俄的国际援助,以"西北联合政府"取代"南京国民政府".事变后的政治态势出乎张学良所料.张执意护蒋回府,是幻想破灭与政治谋骗双重打击下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新史料探讨了苏联、共产国际与红军西路军的组成、西进、失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东军军马防疫厂即关东军第一〇〇部队,作为一支秘密细菌战部队存在了约十年之久,它与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性质相似、关系密切,是日本细菌战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其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日本天皇、参谋本部、陆军省、关东军、各级兽医学校及马疫研究处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体现了日本从上至下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细菌战,可视为国家犯罪。该部队所从事的细菌实验鲜为人知,由于相关文献、档案付诸阙如,对该部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旨在梳理一〇〇部队的历史沿革、组织编制、部队规模、实验任务、覆灭消亡。通过解析、研读史料,证明该部队积极准备对苏联进行细菌战,为此进行多次大规模动植物细菌实验,亦秘密开展人体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52—1954年,苏联援助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与20世纪20年代以苏联为主创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关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选择校址、学科建设、师资培养以及学员实习等教学环节,大都是在充分考虑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一因素的前提下确定的、尤其是陈康白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期间,在自身师资缺乏的情况下,积极支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为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两校之间这种非同寻常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苏联全面介入新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所致,继而对各自产生十分不同的影响,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