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2019年12月召开的以“毛泽东与新中国治理”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全面回溯了毛泽东与新中国国家治理理论和治理实践,深入阐释了毛泽东新中国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当代价值和现实启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国家治理实践中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规律,回答了国家治理面临的夺取国家政权、改造国家性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追寻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重大历史问题,回应了各个历史阶段国家治理面临的重大挑战。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经历了理论萌芽与初步实现、再出发、完善与发展、成熟、制度化五个发展阶段,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当代中国得到了最为深刻的丰富、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是党的乡村治理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发展时期,基于政策先行、制度化推进和加强法制建设的逻辑,不断创新乡村治理实践,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一个"十没有"的社会.分析研究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治理实践创新,总结其中的经验和启示,不仅对丰富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进当代中国乡村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税是近年海关税收管理实践的重大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借用当代公共行政的最新成果之一--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与方法,从理论层面对综合治税实践加以解读,探寻其中蕴含的治理思想,并前瞻性地展望了关税管理向关税治理模式变迁路径与创新构想,以期进一步充实关税管理理论,并对海关综合治税实践提供一定的前瞻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治理研究需要从基础理论上加以把握。可借鉴福柯治理态理论,分析基于现代性的风险社会特征,以新的角度对国家治理作宏观与动态理解,从而寻求达成风险社会治理的一般性理论。治理态理论主张现代国家治理是基于国家理性且根本目标在于规避不确定性的专业化管理领域,而作为“第二现代性”典型体现的风险社会的最根本特征是其系统性、不确定性以及实践与知识的专门化。因此,治理态理论为风险社会治理的一般理论提供了根本性概念架构。同时我们特别需要警惕,制度僵化和过度治理由于制度、文化及技术原因正成为当代社会治理的潜在陷阱。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政府对网络的管制不可或缺,法治化是其必然要求。在我国顶层设计中,网络安全已被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通过立法赋予政府实施网络管制的权力。网络管制的特征可概括为防范对象的不确定性、保护对象的虚拟性、管制的非建构性。基于国家安全理由的网络管制包含的四重目标是确保数据安全、设备安全、内容安全及产业安全。政府根据网络管制的特征和目标,在数据、设备、内容和产业四个维度建立管制措施。网络安全与网络管制的价值不仅限于国家安全,还包括其他主体权益和信息化发展。维护网络中其他主体权益并促进信息化健康发展同样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基于国家安全理由的管制应得到限定——平衡网络主体间的价值冲突,促进网络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区建设全面进入“治理时代”。新时代,在“国家-政党-社会”的治理结构中,中国特色社区建设明确坚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着力构建各类主体的“多元共治”格局,展现“国家统合社会”的实践图景。新时代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定位与治理实践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以及政党治理的现实要求,以此适应中国特色社区建设,进而提供社区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实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不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是我国国家治理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来源,并且在当代中国治理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并非“直接挪用”或“拿来主义”,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中国化历程,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具体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国家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引起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依然存在, 但同时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层次化的变化.尤其是在两大阶级之间出现了庞大的中间阶层,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中型分布.阶级结构的新变化对当代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阶级矛盾、社会冲突及解决方式发生了变化,工人运动走入低谷;对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出了挑战,导致传统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趋向;当代西方国家的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推动了西方民主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国家治理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国家治理实践活动具有理论支撑、价值整合、舆论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西方治理思想的影响下,重视技术应用、轻视思想引导的论调时有出现,对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转变意识形态工作视角、增强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在国家治理中用好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推动国家治理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建筑是国家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在全面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需要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进行阐释和推进, 从而实现良法善治,并进一步体现社会治理绩效水平。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相关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绿色建筑的深 入开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现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绿色建筑已有充足的理由走向法治化道路。在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 下,探索完善我国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的对策与方案,对促进新时期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从而提升社会治理绩效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如何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乡绅之治是古代中国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当代中国同样存在乡绅群体,但现代乡绅具有与古代乡绅相区别的现代性特征。当代中国需要发挥乡绅的作用以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为达此目的,政府对乡绅的培育规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各种社会治理问题都应依靠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各项社会工作都应秉承相关思想,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接受了重大考验,但诸多方面仍有不足.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研究我国在重大疫情中的舆情应对和信息治理问题,明确其特征和不足,进而实现治理改变,能够提高我国对重大疫情舆情应对和信息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治理意味着共同目标的建构。治理理论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和发展,不仅表现为学术角度的语源学考察、官僚制的历史主义考察和秩序价值的探讨,而且表现为以回应和民营化为手段、旨在提升公共参与水平和政府绩效的政府再造实践。在国家治理正式登场前,当代中国各地兴起了各种地方治理创新实践,但非制度化的动力机制使其往往难以为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意味着国家治理的正式登场,其方法论价值主要表现在运作环境、目标体系、作用领域、推进策略和技术平台等方面;作为方法论的国家治理的限度体现在将治理局限于治理技术和治理机制层面,局限于作为激活既有制度体系的发展空间的运作手段层面,局限于国家治理的方法论层面。要突破把治理当作一种权宜之计,而将其视为技术、手段、目标和战略思想的综合,注重从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公民权利的有效维护入手,就有可能实现治理优化制度、治理发展制度、治理成功制度的中国式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国家治理意蕴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政治的中国逻辑、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运行机制以及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等赋予统一战线以国家治理意蕴,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国家治理意蕴的实践特质体现的是一种共识之治、民主之治、制度之治。要在发挥统一战线现有平台优势中,在激发统一战线吸纳、整合和民主等功能中,在提高统一战线制度化水平中充分挖掘其国家治理意蕴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对张载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乡村治理思想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切入点,学界分别从宗法制、井田制和封建制三个方面对张载乡村治理思想展开了分析和讨论,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观之,这些研究尚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拓展.未来,对张载乡村治理思想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和当代乡村治理的现实切合性、古今乡村治理的差异性及可借鉴性.以上思考对于当代中国乡村振兴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宗智的“集权的简约治理”高度概括了中华帝国晚期以来的行政和治理实践的本质特征,即实行一种“简约治理”,进而高度肯定这种半正式治理在乡村社会的有效性。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社会持续性治理危机的出现,并没有佐证这样的一种判断。相反,简约的半正式治理引发了乡村社会的一系列危机。通过对村庄内部纠纷调节及拆迁公司进村的半正式治理实践的深度分析,发现这种治理实践引发了村庄结构的混乱、村庄秩序的灰色化及村庄治理的内卷化等问题。半正式治理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半正式治理的结果也呈现出差异。因此,国家基层的常态性治理应该是基于国家介入和引导的正式治理。  相似文献   

18.
历史和实践证明,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从“国家之治”到“大学之治”,当代大学的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多变的外部形势和复杂的内部环境,深入探究发挥统战治理效能在大学治理中的价值所在、功能定位、可行路径,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高校应运用统战方法,发挥统战智慧,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将统战智慧更好地转化为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9.
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一个新的全球性重大实践问题,是一个攸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新的时代问题。习近平站在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的高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网络空间运动及其治理规律,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次比较系统地、具体地、科学地回答了网络空间治理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的指导性强,时代的指引性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治理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一个新的全球性重大实践问题,是一个攸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新的时代问题。习近平站在人类整体利益和共同命运的高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审视网络空间运动及其治理规律,形成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首次比较系统地、具体地、科学地回答了网络空间治理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践的指导性强,时代的指引性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