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重要保障。然而,对于法官素质结构这一基本范畴,理论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在我国现实的政治和法治语境中,完整的法官素质结构至少应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等。从业务素质的角度,法官政治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导向,专业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前提,职业道德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保障,人文和心理素质是业务素质养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道德认知是法官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要素,是职业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是进行职业道德意志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决定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从需要论、灌输论、环境论和实践论等理论出发,探讨法官个体道德需要、道德灌输、道德环境和道德实践对法官职业道德认知的影响,以期从各个层面多重途径来提升法官职业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3.
教育劳动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教育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社会性、时代性等特点。教育劳动的特点不仅决定着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特殊性和多方面性,而且决定和影响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措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应切实解决困扰教师职业道德养成与提高的现实问题,努力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法官员额制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官人数多、素质良莠不齐、地位低、待遇薄。提高法官素质,塑造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是司法改革最基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而科学的法官员额制度则是实现法官精英化、专业化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是法官制度的基础。对中外法官员额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法官员额制度。  相似文献   

5.
从法官职业的特点出发 ,论述法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 ,包括坚定的法律信仰、独立的人格、公正的秉性以及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进而提出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法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吸收、借鉴人类优秀的法制文明成果 ;加强制度创新 ;法官职业道德的法制化以及加强司法职业道德的法律教育。  相似文献   

6.
法院对法官进行考核是评价法官的一种方式,也是法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法官考核机制既是现代法院管理的需要,也是法官职业化的要求。我国目前的法官考核机制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应对法官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理论水平和审判实绩进行全面考核,并在《法官法》规定的框架内进一步完善法官考核程序。  相似文献   

7.
宣传部门干部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机制包括社会培养机制和自我提升机制。社会培养机制是提高干部职业道德素质的外在机制 ,自我提升机制则是提高干部职业道德素质的内在机制。外在机制是干部职业道德培养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环境条件 ,干部的自我学习、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是宣传干部提升自身道德素质不可或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8.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目前的职业道德建设要取得实际的成效,必须依赖于广大从业人员“从我做起”,依赖于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依赖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社会约束机制,依赖于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标的社会系统工程的启动  相似文献   

9.
法官作为传承公平正义的使者,个人良知和法律信念的代表,各种冲突的承受者,应当具有独立的人格、高尚的职业道德、精良的职业能力,而现状显示:中国法官队伍虽有所发展,但离"职业化、精英化"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针对法官队伍发展的不足,应从司法独立、司法理念、法官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对权力的控制等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学校职能的决定性前提和基础。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包括教师个体素质建设和群体结构建设两方面。本文对中西高等学校的教师群体结构中的学缘结构的现状、优劣和形成机制作了描述和分析 ,借鉴欧美高校学缘结构建设的经验 ,从宏观管理体制、高校管理和具体操作三个层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官职业伦理是当前我国法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法治建设的进步。严格法官准入制度和遴选制度,从源头上保证法官的高素质。改革法官职业伦理的监督和惩戒制度,是法官职业伦理自律性要求。实现法官职业伦理的内化,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为了加强和改进西安市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走出德育困境,政府应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政策支持;建立开展长效性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的工作机制,扎深道德教育的根基;坚持道德教育的整体协调性,加强全体市民道德教育,为未成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努力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办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优化家庭德育环境;加强社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化社区微观环境;全面改革和创新学校德育体制,强化学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工程应以"培育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为根本宗旨。目前高校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和相关举措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健全的地方;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业绩评价、轻师德评价的状况;高校对师德的建设尚停留在理论研究,缺乏对师德建设的长效、动力机制方面的研究。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制约。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师德考核制度、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制度体系,是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知行差异是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难点,其产生与道德形成过程、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矫正青年学生道德知行差异,需要建立道德教育的隐形教育机制以改进道德教育方法,建立社会教育机制以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建立网络教育机制以拓展道德教育载体。  相似文献   

15.
学校德育失当是当前德育实效性下降的根由,学校德育的核心力量、德育的中介——教师与德育实效性有关密切的关系,教师作用于德育实效性的机理——内化尤须值得重视。只有建立在此认识与基础之上的举措才能真正提高师德水平和改善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性恶论”是荀子德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具有助于道德个体修身塑德,促进人生环境和谐,引导社会秩序有序建构的现代价值。然而,由于历史上对“性恶论”的德育价值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知,导致道德价值判断的标准失衡、道德奖惩机制形式化、道德滑坡趋势严峻、道德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实施与深化。因此,当代道德教育应汲取荀子“性恶论’’德育思想精华,以“化性起伪、隆礼重法、涂之人可以为禹”的新路径,在家庭、学校、社会领域深化道德教育,提升个体修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学校文化建设标准一词,语境意蕴深远,语义绪远悠长。"标准"的建设问题,不只是一种目标价值的"允许原则",也是衡量事物发展优劣和立意育人境界高低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四育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规则和"立德树人"集忱社会义理的任务,需要一种载体统领全局,需要一个平台互动交流。如果说载体的作用是为了实现价值转移和承重起能动的态势,那么平台的价值则要担负起新的办学精神和能量再造。今天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出现办学理念雷同和内涵无特色的局面、大多由学校文化建设标准理论水准平面化、理念思想概念化所致。学校好建,学校文化不好建。学校文化标准,就是要体现校长文化使者的精神气质,体现师者先善其德的崇高形象,体现校园文化浸润心灵的环境建设,用"道"的方向引领优化组织结构,用"术"的方法模式建立独有话语权,用文化兴校战略形成长远发展路线图。不管今后什么人继任校长,都会在既定的文化行动纲领中,依循学校的精神理念来布局;不管什么样的活动冲击,都会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展示培养栋梁之才的至善之美。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思想道德水准的缩影,在大学校园以宣传道德榜样先进事迹为基点,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是近年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创新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充分积累校园道德榜样素材,领悟道德榜样价值内涵的基础上,还需要看力打造和务实学校思想道德教育重要阵地,并且建立规范可行的长效机制,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校"是"以德治国"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要搞好高校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高校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以德治"官",提高管理干部道德修养,同时应把师德建设作为"以德治校"的重点.加强师德建设必须改革旧的人事制度,废除教师职业终身制.尊重教师劳动,改善教师待遇,改革分配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道德激励是道德调控、道德建设的内在机制,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完善道德激励机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分析道德激励内涵入手,对传统道德激励与现代道德激励进行比较,并提出当前我国实现道德激励现代转化的路径:吸取道德教育传统资源,构建德行有用、德福一致的道德生态环境;实现道德激励主体的多元化;创新道德激励的方式方法,实现道德激励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