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国宪政体制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可以归纳为主权学说和分权学说.人民主权说明了宪政产生的原因和目的,而分权学说则是保障和实现人民主权之目的的基本手段.从美国宪政的逻辑起点来看,人民主权思想是合众国宪政设计的基石.从专制到宪政,关键在于国家主权的归属不同.分权制衡原则包含着防止政权向独裁专制蜕变的意义,其设计者首要的和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制约"民选的专制".基于主权学说和分权学说的美国宪政体制,其价值与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宪法规范并得以长期实施,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宪政秩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有效机制。它不仅仅是一个民主政治问题,更是一个法律法治问题。党代表党任制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人民民主的必然选择;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方面;也是克服现行制度缺陷的有效举措。党代会常任制作为党代会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既要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借鉴各国政党的经验,同时也要符合中国国情,从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体现依法治国方略出发,进行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3.
一、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的历史渊源所谓“三权分立”原则,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互相制约、互相配合的一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包括分权与制衡两个方面。分权是为了实现制衡,制衡又是为了保证分权,两者相辅相成。因此,“三权分立”原则又叫作三权分立和制衡原则。分权与制衡的思想,是西方一种传统的政治法律思想。早在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分权与制衡的思想。如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思想家波利比就曾指出,罗马帝国之所以强大而  相似文献   

4.
古典混合政体思想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制约,现代分权制衡理论主张权力之间的分立制衡。无论是古典混合政体还是现代分权制衡,最终目的都在于实现权力的均衡。两者之分野仅在于,前者是古代政治思想家从实证的角度,从人与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真实的相互往来与影响的过程中发掘出的政治智慧,后者则是前者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经意识形态化后的哲学表述,旨在淡化人、阶级、阶层等实体形象,维护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的逻辑前提。美利坚合众国按照分权制衡理论构造出三权分立政体,追根溯源,本质上不过是古典混合政体的临摹,因而有别于民主政体。言民主必提美国,言美国必日民主,实则是对美国政体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5.
分权制衡是西方政治学的重要理论,是“三权分立”思想的基础。分权制衡的思想在基督教义中就有体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古代混合政体理论也提出了分权思想,并且出现了三权分立的雏形,而中世纪的最大贡献则是立法权从王权和教权中分立出来。分权制衡思想的成熟分为两个阶段:即侧重于理论的启蒙思想发展阶段和在美国建国实践中完善的阶段。分权制衡理论基于对人性的一种悲观评价,是对人民主权理论所带来的“多数人的暴政”的一种限制和预防,是法治对人治的驱逐。  相似文献   

6.
个人主义以社会契约与自然权利为理论工具,批判封建专制的"君权神授"学说,提出"人民主权"理论、分权制衡与法治思想,不仅打开通向民主政治的大门,而且为宪政民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家主权发展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主权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冷战后是国家主权发展变化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当前主权的发展有四个特点 :1 .主权的绝对性和排他性受到限制 ,基石作用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 2 .对主权的合法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3.主权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使用范围不断深化。 4 .主权由排斥人权到吸纳人权、主权与人权的关系由对立走向统一。主权也是一种人权 (集体人权 )。主权与个人权利可以相辅相成。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 ,国家主权今后将面临内外两方面的挑战 :西方国家的挑战 ,国内民主法制建设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马小军在《国际展望》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领土是国家主权赖以体现的最基本物质空间,国家主权因为其以领土为物质基础才具有现实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家领土主权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和限制,但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的国家主权,仍旧是国际关系的基石,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仍是现代国际法的最重要原则。就此而言,今天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仍然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统一、完整与安全。  相似文献   

9.
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转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认为,国家主权是不受限制的,是不能谈判更不能转让的.然而,欧洲一体化的实践却突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出现了主权转让的现象,而且转让的不仅仅是一般的主权,还包括关税主权、货币主权在内的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国家主权的这种大范围、深层次的转让,是欧洲一体化的一大特色.欧洲一体化内主权的转让具有自主自愿性、互让共享性、循序渐进性和民主制衡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决定了主权转让的可行性和可持续运行.欧洲一体化的实践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坚持主权原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与其历史时期相适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进步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传统主权理论的"绝对主权"观念已无法解释联系日益紧密的国家间的经济冲突和政治争端,需要一种新的国家主权观念,即:国家主权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包含着国内主权的独立,国家意志和不可侵犯性及国际主权的独立、互相尊重平等性。随着世界经济联系的密切化,国内主权地位受到限制和国际主权地位得到延伸,显示出国家主权的相对性而非绝对。  相似文献   

11.
以博丹主权思想为渊源的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由于无视并竭力回避公民之间利益协调的困难,存在着高估国家统一有序、压制公民个性的严重弊端。传统社会主义在追求人类的同质性理想的道路上,无疑承继了卢梭的以抽象"人民"掩盖、压制公民差异性的人民主权理论,难以协调主权与人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它的必然结果。因此,只要我国依然存在着官僚主义的官场作风、严重的腐败等体制性弊病,那么,如何在国家统一与尊重公民个性的基础上重新诠释人民主权的内容与形式、探讨政治体制的改进,就应该始终成为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根据当代国际间的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创新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主权论的思想 ,特别是国权的维护。它主要包括国权维护的核心内容、基本方式、中心环节以及根本保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下,一方面,国家主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理论也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机会。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即一国独立自主不受他国干涉地进行网络空间活动、处理网络空间事务并对网络攻击行为实施自卫的权利。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下位概念,网络主权的相对性、国际性更加明显。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最新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国家主权的有效行使和维护离不开网络主权,网络主权与国家主权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主权理论经历从洛克首创的以反抗为核心的人民主权观,又演绎为卢梭提出的以公意为基点的人民主权论,最后发展到哈贝马斯倡导的以程序为特征的人民主权思想。三位思想家对作为宪政的核心价值的人民主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推动宪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工具、培养技能的手段,同时也是关系到文化思潮、意识形态等政治领域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教育主权作为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教育主权的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主权,在教育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育主权不可分割的绝对论受到了挑战。适度的让渡教育主权,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中,也是对国家教育主权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出版的《国际研究评论》刊登了美国乔治敦大学鲁道夫·克里斯托弗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的文章。文章以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日益增多的移民跨国流动为背景,对世界贸易中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边界状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发达工业国家大战略中的主权构成的解析,不仅提供了一个观察主权影响国家管理的视角,还揭示了一个亚概念:社会主权。为了从不断增长的贸易和资本迁移中获取经济利益,国家可以主动地让渡主权;而公众对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所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后果的关心也表明:相对于形成社会政治共同体而言,他…  相似文献   

17.
从消费者主权看现代民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主制度建立在消费者主权之上,它是消费者主权在政治领域的延伸。消费者主权民主有其固有局限:一、消费者理性有限,经常做出不利于自身的短视选择,二、消费者主权民主难逃“有钱人民主”的指责。正因为消费者主权民主的这种缺陷,有人认为它是资产阶级的假民主,而欲将其改造成生产者主权民主,但这种改造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消费者主权民主虽有其局限,但与生产者主权相比,它最能保护少数人的权益,最符合民主一词的本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就政治层面来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国家主权构成了严重冲击。对此,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在融入经济全球化时,既要坚持主权原则,又要转换思路,更新主权观念,积极探讨新形势下主权行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陈柳钦  杨晶 《南都学坛》2005,25(5):97-104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存在主权弱势,这其中的原因从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进程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等三个方面得到解释。面对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处于主权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最明智的选择是积极地参与全球化进程,争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国际体系结构的力量分布状况,使其不再完全为大国所操纵,以此消除其对国家主权的压力,从而更好地维护和实现主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