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研究写作运动的内部规律,就必须研究写作主体,写作主体是构成写作学研究对象的基本要素之一。文章,不仅是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再现,也是写作主体运用心理功能有效地调动心理机制的劳动结晶。所以,研究写作主体的心理机制也就成了写作主体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以往,我们的写作理论研究只偏面强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以及文章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韩瑞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目前,一个认真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作了简明概括,他指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为我们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  相似文献   

3.
电脑的普遍应用 ,给写作带来了一场革命 ,使写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写作主体来说 ,可以减轻写作劳动 ,方便快捷获得写作材料 ;从文学创作来说 ,出现了创作的大众化 ,作者与读者实现了零距离 ,还出现了创作的电脑化 ;从新闻写作来说 ,提供了更多的新闻信息 ,作者与读者双向互动 ,新闻文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从应用写作来说 ,利用模板 ,使应用写作变得方便、快捷、规范。电脑写作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写作中人文因素的减少 ,平庸之作增多 ,虚假新闻和写作中投机取巧行为出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如何识别、描写、评估和运用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主体间指的是作者对作者和读者交际双方的间接调控。文章认为,Hyland提出的元话语模式能够有效描写和评估学术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资源,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系统性,能够对语篇中的主体间建构模式进行有效的描写,从而实现对成品语篇进行主体间层面上的分析。另一方面,元话语模式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学术写作中如何进行主体间的合理建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主体间意识和自觉运用主体间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5.
伏尔泰著名改编剧《中国孤儿》中,身为事件中心人物的"孤儿"未直接出现在舞台上,给人以主体缺位的假象。但此缺位的角色却时刻左右着故事的发展:他的悲剧命运是复仇的原因,作者通过此"悲剧因素",实现了亚里士多德倡导的悲剧教化意义;到结尾处孤儿获释,仇恨得以消解,作者又通过此喜剧结局曲折表达了自己人文性的政治期待。  相似文献   

6.
写作的本质是写作主体的思维活动,写作的过程是写作主体思维外化的过程.思维活动不等于政治思想.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只有激活写作主体的思维,生活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素材而进入写作领域.写作实践、写作观念、思想内容、写作理论等方面都离不开主体的思维.思维开发在写作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不强,这与我们长期不遵循作文教学规律有关,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不能做到以人为本,评价标准单一,轻视人文素养的渗透,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思维等。要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重视写作个性的培养是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教学主体,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走进生活,培养独特感受;教会学生养成多思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主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决定了作者身份的微妙而细致的演绎与变迁.主体地位的持续提升凸显出了作者的鲜明、生动的在场,而对主体的隐忧又导致作者概念呈现出矛盾、分裂的总体面貌.与此同时,正如主体不可能彻头彻尾地全然隐没,作者在“死亡”的表象下同样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践履着自己难以抹杀的存在.在当代语境下,作者虽然失去了浪漫主义时期“范式”的权威地位,但却获得了一种多元化的“建构”的表现形态,从而由多个向度参与到了文学理论乃至整个文化生活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9.
“文革”期间,瞿秋白曾因《多余的话》而蒙受奇耻大辱。时至今日,瞿秋白头上因《多余的话》笼罩的阴影仍然挥之不去。其实,《多余的话》是作者在特殊情境下写作的一个魅力特殊的文本。联系全人,深入特定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内心情怀仔细研读它,我们会受到许多启发和教益。由此看来,我们固有的评价观念存在着某种急待校正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情感因素是写作最基础的东西 ,是写作主体情绪心理在文章中的反映。议论文章虽以理服人 ,但亦必须情动而后辞发。因之 ,要求写作主体重视议论文体写作的情感色彩 ,架设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结构学分改革的口语考试内容《英语专业十八篇经典背诵文选》的文章均选自英语名篇,在人才培养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恩辨能力等人文素养,可以弥补因文学课缩减而导致的文学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汕头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字综合性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方便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现将投稿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金斯顿的代表作《女勇士》中大量中国文化元素的意义,以"文化"为切入点,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研究金斯顿对三组女性命运描写的不同处理,从构建女性的主体地位、彰显女性的权威、争取女性的话语权与写作权三个方面论证了作者反抗一切性别主义和种族主义,宣泄其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写作目的,是指作者通过写作活动要实现的文章的社会价值;写作主体的写作目的意识,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写作目的在作者头脑中的自觉反映。写作目的是写作活动的“指挥机构”,写作目的意识通过主题意识,指导和调控各写作环节,各写作环节通过为主题服务,来实现为写作目的服务。读者意识是写作目的意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对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区别的认识还没到位。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真实性不同。具体来说,应用写作讲求真实而以理服人,文学写作不求真实而以情感人;应用写作的主体主要是机关单位,文学写作的主体主要是作者个人;应用写作主要用抽象思维,文学写作主要用形象思维;应用写作讲究时效,文学写作不求时效;应用写作主张消极修辞,文学...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改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教改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今天,在文学危机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处境尴尬,令人焦虑。其困境既源于人文精神的系统性危机,也与其课程定位飘忽不定和文选式教材内容与形式的陈旧有关。为走出困境,应该以教材为突破口,逐步实现课程的全面改造。新教材宜以中国文学为主体,在内容上追求审美性,兼顾人文性,在体例上以具一定系统性的专题式替代传统的文选式,这无疑是大学语文教改的一次艰难实践。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说中的文人叙事──明清章回小说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众多章回小说,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以民间叙事为根基,一以文人想象为主体。《金瓶梅》代表着文人独立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到来,以后的章回小说,大都是在书斋里一次性完成。此类以文人想象为主体的小说,其着眼点从“英雄与历史”转为“儿女与社会”,由此而来的作者意识的凸显,女性命运的浮现、结构的完整以及小说的文章化,使得章回小说实际上远离了说书场,形成独立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昭明文选》并非所有有字之作者均以字称,屈平即在有字不以字称而称名之列,《昭明文选》五臣注空疏荒陋,不足为据。误以为《昭明文选》所有有字之作者均以字称之原因就在于《昭明文选》五臣注之误导作用。《昭明文选》之五臣注基本上没有学术价值,《昭明文选》之五臣注原则上绝不可作为考证材料而用于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兴》是贾平凹取材于当下现实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在对五富、黄八等打工者群体命运的书写基础上,通过刘高兴这一另类农民工形象,探讨思考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可能性和途径,从而使作品不仅呈现出与以往大量渲染苦难的底层写作不同的风貌,同时也成为记录农民工城市生活的鲜活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