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发挥调解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劳动关系层面,将会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态势,健全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体系十分重要,要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的力量,将劳动人事争议解决在调解阶段。建立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网络;完善与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制度建设;加强调解工作宣传和调解员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于2009年2月在成都市各区(市)县中率先成立了劳动争议仲裁院(2010年11月机构改革后更名为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2011年8月,在全市率先整合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近年来,青白江区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以社会化维权、社区化服务的方式,加强镇(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基础与能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及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和仲裁机构实体化基本建设情况,研究、交流和解决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争议处理效能,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我司拟在全国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处理重点问题论文征集活动。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全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议、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当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现就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当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东省同其他沿海省市一样,劳动争议数量持续上升,尤其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劳动争议数量一度急剧增加,使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长期以来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针对这一形势和挑战,山东省各级人社部门及所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高度重视,根据各级党委、政府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调解是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基本方式和"第一防线",是以柔性方式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具有成本低、及时、灵活、快捷的优势,是最经济、最简便的劳动人事争议解决方式。随着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步伐加快,市场化劳动关系已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劳动争议居高不下,现行调解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劳动争议调解在争议解决中的作用日益弱化,当事人对仲裁和诉讼的偏好进一步增强,使基层调解组织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因此必须找准切入点,探索调解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德阳绵竹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党建为引领,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关键点,走出了一条党建与劳动仲裁工作双融双促的新路径。近年来,绵竹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先后荣获“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院”“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2020年10月,承办川渝劳动人事争议案例研讨会并作经验交流发言;2021年12月,指导鼎达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功创建“四川省劳动人事争议金牌调解组织”。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完善调解机制的路径,实施案前调解,取得了调解工作的重大突破,推动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发展。天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对其处理的劳动争议的情况进行调查的同时,综合分析、判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跟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三年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确立和显现了中国式的行政主导、多方协作、调解优先、快捷处理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体制特点。但是,法律实施中还有薄弱环节,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和反映出一些突出问题。因此,要加强规划和指导,整合调解资源,发挥综合效能;加强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争议处理效能;建立仲裁和诉讼有机协调机制;加强服务和引导,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人事争议的基本情况和趋势研判主持人:2007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标志着我国劳动立法的新阶段。为了客观评价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在这五年来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我们有必要回顾总结一下这几年劳动人事争议的基本状况,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研判。叶根礼:五年以来,我国劳动争议一直处于高发状态。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太仓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足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社会稳定,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预防为先、调解为主、多方联动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劳动人事争议面临案件数量增多和处理难度加大双重挑战。目前,上海已形成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体系框架,调解成为化解劳动争议的重要手段,今后劳动人事争议要坚持先行调解的基本工作方向,而街镇基层调解组织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本文以先行调解为研究视角,聚焦于上海市先行调解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继续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基本建设,实施全方位、多流向引导先行调解,提升基层调解工作的专业性等举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劳动争议种类日渐多样化,解决难度不断增大,推动形成高效、灵活、便捷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格局,发挥好人民调解在劳动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四种: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调解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具有优先性,对处理劳动争议,平衡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都江堰市2012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总计319件,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32件:全年未立案采用调解处理的案件共计162件,其中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约占20%,仲裁院调解解决的约占45%.人民调解在实际劳动争议处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全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研讨会最近在广元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全国部分省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现场会议、全省构建“大调解”体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取得的成绩,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应对措施,明确工作思路,动员全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队伍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制度初创、取消、恢复和探索、建立和发展、整合与加强等五个阶段描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的演进历程;以调解和仲裁为重点,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在法律制度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化解、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坚持多元处理、改革创新、调解优先和仲裁独特优势等重要经验。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制度运转良好,体制机制和工作中虽存在一些问题,但并无重大制度缺陷;应在保持现有"一般案件一裁两审,部分案件一裁终局"制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现有争议处理制度的优势,切实维护劳动人事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次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具体业务工作列入十八大报告内容,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对劳动关系领域的重视和期待。■现阶段劳动争议调处呈现的新特点一是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劳动关系领域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依然存在。一些用人单位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近几年统计表明,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快速增长。2013年,镇江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探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推进调解仲裁工作由"以裁为主"向"以调为主"转变,"以事后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形成了以"四个突出,四个创新"为核心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体系,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切实维护了劳动人事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以来,吉林省前郭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立足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优化农民工劳动争议调处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确保全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热心开展法律援助。充分发挥"仲裁便民服务窗口"的职能作用,开展仲裁工作一站式服务,扎实推动仲裁惠民工作。及时为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农民工朋友答疑解惑,热情地向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咨询服务,准确地为咨询者做出案件风险告知。对前郭县法律援助中心决定给予法律援助农民工的案件,予以优先受理,简单案件通过庭前前置程序着力调解,一般案件直接开庭审理,并力争在立  相似文献   

20.
<正>人社厅发〔2014〕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有关政策规定,加强基层调解工作规范化,促进调解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调解组织工作效能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发挥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现将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名称规范等工作规范予以印发(见附件),请认真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