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守望秋天     
作者小述:萝卜寨在成都西边的汶川县雁门乡,它是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修建碉楼的羌寨.  相似文献   

2.
藏彝走廊区域的四川松潘羌寨守护神空间中存在两类文化建构,一类塑造村寨空间和社会关系,一类表达族群空间分布记忆。两类文化建构蕴含羌寨区分和联系的空间逻辑,呈现羌寨空间、信仰、社会和族群相互运作特征。羌寨守护神个案扩大藏彝走廊宗教空间研究范围,同时起到让人们反思和拓展人类学空间研究理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董胜 《民族论坛》2005,(3):16-17
作者小述:萝卜寨在成都西边的汶川县雁门乡,它是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修建碉楼的羌寨。第一眼看见萝卜寨,脑海中就泛起疑问,为何不叫鱼寨或者玉米寨?寨子坐落在半山腰一块突出的坡地上(俗称凤凰岭,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背山面水,站在寨子前沿的晒台上,山川河流  相似文献   

4.
萝卜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它是羌寨中人口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但又没有碉楼的一个古羌寨,这里遗留着见证古羌族文明历史的文化宝藏。萝卜寨地名有四次大的变更,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萝卜寨地理条件恶劣。全寨有216户居民,人口超过千人。但人均纯收入仅有903元。去年7月才竣工的长9.87公里的盘山公路的开通,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得以重现其魅力,萝卜寨的优美正是在于它的孤绝和自然。萝卜寨:云朵上的羌寨@魏欣  相似文献   

5.
喇明英 《民族学刊》2012,3(5):71-74,95
汶川地震后,各种力量介入羌寨重建工作,地方政府、援建方和当地民众是最主要的重建主体。根据不同重建主体在具体的村寨重建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羌寨重建大体可分为统规自建、统规统建、统分结合三种重建路径,不同重建路径对当地羌族文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对这三种路径及其文化影响进行了调研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其他民族村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08,(7):5-9
重建家园,抢救羌族文化被提到议事日程 2006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公布重新设定的35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位于横断山域的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和阿坝州理县、茂县境内的藏羌碉楼与村寨榜上有名。但“5·12”地震后,这些景物基本坍塌。人们这样追忆羌寨旅游胜景之一萝卜寨:这是一座没有碉楼的羌寨,  相似文献   

7.
贾斌韬 《中国民族》2010,(12):14-17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坪头羌寨形神俱伤,然而一切似乎如古语云:祸兮福所倚。震后坪头村充分利用各项便利条件,极具革命性的创立了"坪头模式",让羌寨走上一条崭新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今日坪头之美令人神往——小桥流水,鸟鸣莺啼,花木成荫;清溪灵动,白石褐墙,生态和谐;民情淳朴,羌风浓郁,历史厚重;民居独特,风俗迥异,为人敬仰……  相似文献   

8.
夕阳西下,笔者走进萝卜寨入村的寨门,远处的老寨和眼前的新寨交相呼应,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黄泥羌寨在落日的余晖下褶褶生辉。  相似文献   

9.
董胜 《民族论坛》2005,(7):40-41
深秋之际,我去了萝卜寨,体验了世外桃源般的羌寨秋景,而且我是和四个美女—起上路的哟,小钱、小钟.豆豆,麻雀,还有我大胡子,我们是通过网络发帖相约同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在5·12大地震中遭受严重创伤的四川省汶川县萝卜寨。这个远近闻名的羌寨,正处于灾后重建的热潮之中。几位忙碌而乐观的羌族老婆婆,  相似文献   

11.
正"5·12",又到了这个令人感伤的日子。5年,1800多个日夜,我一直保存着当年的那些图片、文字甚至视频,包括那位年轻母亲在生命最后瞬间留给怀中孩子的短信。由于职业的原因,我对北川羌寨、阿坝藏胞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情。大灾过后,自己也曾想到那里去,看看能不能帮助同胞们做些什么。没能如愿,只好把那些惨烈镜头,连同那些凄婉、悲壮的文字,小心翼翼地收存起来。  相似文献   

12.
“邛笼”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川西、北地区的许多村寨、大、小金川以及雅砻江两岸,特别是岷江上游及茂汶羌族自治县一带的羌寨,保留了一些似塔非塔,远看去像现代化工厂的烟囱一样,直刺青天,矗立在河岸、山坡或村落中,这就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少数民族的建筑——“邛笼”。  相似文献   

13.
林旭 《民族论坛》2005,(1):18-19
每年7月10日开始的转山节,是一年中羌族人家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期间,羌家男女老幼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脚腕上的铜铃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在山水之间汇成一缕缕欢快的彩云,浪漫而又深情。然而,今年的转山节,对居住在叠溪海子周围10多个羌寨的羌人来说,还是难得完全高兴,3年前  相似文献   

14.
徐献 《中国民族》2008,(7):F0002-F0002
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的夕格羌寨,虽然距离县城不远,但是,四面的高山阻隔了他们,使这里成为全乡惟一不通公路的寨子,与外界的隔绝,使夕格人始终保持着羌族人纯朴热情的性格,龙溪乡是汶川县羌族“释比”(即本民族中有威望的老人。汉语称为“端公”。他们是羌族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其传承靠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15.
天仙妹妹     
《中国民族》2008,(11):75-75
天仙妹妹是羌族姑娘尔玛依娜的网络名字。 2005年,这个出生在四川省理县羌寨中的美丽少女,因为一次偶遇,被一名自称为“浪兄”的网友发现并将其为之拍摄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因为外表的清纯漂亮,天仙妹妹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些关注中不仅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人们在质疑天仙妹妹故事的真实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类学"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概念作为理论工具,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内的义尚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族群文化"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表征,发现旅游平缓发展为义尚社区族群文化带来"再地方化"与"去地方化"交织的局面;旅游发展与社区内各利益主体的集体选择是社区族群文化"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探讨了族群文化"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在不同社区的表征差异,并认为旅游的发展并不会完全破坏社区族群文化,也不会抹杀地方的地方性。学术界关于旅游是引起"无地方性"与"非地方"的论断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
耿静 《民族学刊》2020,11(1):44-50, 130-131
本文以岷江上游地区的高山羌寨扶贫户为例,考察兜底扶贫的策略及效果,兼论扶贫中农户风险应对能力提升的路径。认为提升兜底扶贫户增加风险应对能力尤为必要,这是降低贫困复发率,解除农户隐忧的重要途径。由此提出统筹区域性扶贫开发,为乡村振兴打好基础;促进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机衔接,以利于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质量和效率;努力建设善治乡村,为脱贫发展凝聚合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任萍 《民族学刊》2011,2(6):47-51,101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12汶川大地震”后,笔者先后参与考察了邛崃油榨乡直台村、理县桃坪羌寨、汶川县阿尔村白家夺寨三地“羌年”的节日活动。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并运用辨证的方法去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政府行为中存在的矛盾冲突,事实表明,政府是否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在客观上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简讯     
简讯口匝酒飘香庆羌年———在京羌族同胞欢度第九届“羌历新年”1995年11月26日,中华民族园羌寨景区充满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在京的羌族同胞会筹委会和来自茂汶县羌族山寨的民族园羌族表演队,共同筹办羌年庆祝活动。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有关领导,各族嘉宾和在京...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座没有碉楼的羌寨,只有依山而建、错落成群的黄泥建筑,户户相通的巷道如迷宫一般。她静静地立在海拔1970米,离云朵更近的地方。萝卜寨是她的名字,但更多的游人唤她作“云朵上的街市”。5月12日下午2时28分,这片在岁月里沉静了4000多年的暗黄色,被地震从汶川县雁门乡的土地上抹去。“云朵上的街市”,只剩下立在风中空荡荡的门框和倒在地上摔成碎块的黄泥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