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话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基本方式,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决定性因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对话,它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与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模式是一种以师生精神交往为基础,把教育教学活动视为师生共在共构、互通共通的行为方式。哲学教育实施这种模式应采取互动、体验和对话的策略。师生互动重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互动,促成理论学习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体验作为哲学教学"转识成智"一个环节,要通过建构"体验情境",从中检视主体的哲学思维,领会哲学教育文本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对话有多重多样性,师生主体间对话应强调互识共识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话:追求和谐的教育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作为对话与交往的存在者。对话本真地属于人。对话实质上是不同价值、不同个性之间的精神性相遇。对话教学所展示的并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模式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型,而且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表达了课程改革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于师生关系、教育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观念的创造性建构。以对话精神建设师生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共同学习方式,是对话教学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与"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话"既表示"意义传播(meaning spreading)",也意味着(思想)解放.真正的对话,其结果是要激发一种突变,生成一种新的东西.创新教育要通过"对话"不断捕捉学生创造的潜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实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智力、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对话"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对话能够激起学生思考问题,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话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注重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在对其他学生解释自己思维过程中分享科学创造的结,通过辩论、解释,促进学生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教育对话”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基于对独白式班级管理方式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师生之间形式上的言语的相互交流,它更蕴含着一种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要有效地实施“教育对话”,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几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即:平等、尊重、民主、服务。  相似文献   

6.
保罗·弗莱雷是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其对话教育思想是一种革命性的主张.弗莱雷对传统的灌输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灌输教育忽视了人的意识形态这一特征,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化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弗莱雷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并阐释了其实质和实现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对话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和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等.时至今日,弗莱雷的对话教育思想对我国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洁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103-105
保罗·弗莱雷是巴西著名的教育家,其对话教育思想是一种革命性的主张。弗莱雷对传统的灌输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灌输教育忽视了人的意识形态这一特征,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化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弗莱雷提出了对话教育思想,并阐释了其实质和实现条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对话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和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等。时至今日,弗莱雷的对话教育思想对我国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人文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中建构的存在性联结,这一联结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成"人"作为教育公共善的确立及反向意识的建立为基础,具有契合教育"存在"、兼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强调价值取向等特点。它指示了教育回归自我本真的路径,即复归教育整体、走向教育对话和转向关系思维。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教育中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视,但由于基本上都是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进行教学,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本文试从对话教育(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人书对话、自我对话)入手,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0.
论残雪小说中的对话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残雪小说中的对话表演,来对残雪之谜进行解读,认为残雪对话表演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我”与他人之间的对话表演,第二种是“我”与自己灵魂的对话表演,无论哪一种对话都是一种人生表演。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中的对话文化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永远朝向自我认同而存在的人的现实生活。由全球化凸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反映了人面对异质性存在而产生的自我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而且表现在它们在当今人类文化格局中所处地位的不同上,即西方文化处于权力话语地位,而中国传统文化却岌岌可危。文化对话不仅是人类共建一种异中求“和”的世界文化新格局的正确途径,而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在当代,建立对话的文化学已刻不容缓。建立对话的文化学不仅是一种普遍的对话范式在文化理论中的确立,而且要求我们在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展开对权力话语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   总被引:218,自引:0,他引:218  
作者反思自己六十多年来的学术思路,展示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所曾面对过的文化问题。作者认为,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文化边界的划分对人类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设置了严重障碍,使人们在如何看待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之间关系的问题上出现过失误,这同时造成过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威胁。面对21世纪,人们该用何种态度来看文化?作者认为,只有通过文化间的对话,在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才能获得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消除文化之间的误解和偏见,达到“美美与共”的文化宽容境界,为21世纪人类的和平共处作人文价值观的铺垫  相似文献   

13.
哲学教育是情感体验与思想实验的教育。苏格拉底对话方式是苏格拉底思想探索的内在形式,而他的思想探索活动即是哲学情感体验性与思想实验性教育的展开。其对话方式表达了哲学探索与哲学教育的内在统一性,对哲学教学具有鲜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在“对话”条目下列出两个义项: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②国际上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或谈判。第②个义项中“接触”是颇有意味的,但普遍的日常所用主要是第个义项。这自然是语言层面的理解,根据语言层面理解把对话运用到教学,于是把课堂讨论、课堂问答都解释为对话教学.有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理解都予以肯定并赞扬,把这也理解为对话教学,这实际上把对话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去理解。并没有触及对话教学的本质。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对话才是对话教学的基础。在此先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下对对话的理解。一、多种视野下的对话文化学视野:“对话”是造成“文化的边缘”的机制,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方式———在对话中,交谈双方很快就达到视野的融合,在融合中相互扩大眼界,使精神生活进入新的或更高的层次。语言学视野:对话是生命的相互烛照,是存在的相互趋近,是自我与他人共同“在场”的相互审视和相互认证。哲学视野:说话与说话的相对但并非保持不变,这一事实导致共同的意见。在相互谈话中,我们不断地深入到对方的思想世界;我们应对他,他也应对我们。这样我们就以一种初步的方式互相适应,直到平等交换的游戏———真正的对话———开始。(加达默尔《哲学...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 ,还是现实状态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 ,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 ,即由人与物的关系 ,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 ,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 ,对话既是教育形式 ,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 ,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互影响 ,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 ,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6.
1.任何一种主义或许都是以偏救偏。重要的也许不是它说出了什么绝对正确的,而是提醒了被忽略的。伯林的理论可能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规约下,师生关系丧失其深层意义,沦为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性存在。对话哲学为师生关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师生关系的本质诉求就是对话中的精神相遇,教师的行动策略则是形成"对话"意识,共享"平等的权威",创设师生对话的"边缘领域"。  相似文献   

18.
教育,教是手段,育是目的,这种手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传承式的交往与沟通,是通过形形色色的对话完成的。人是需要交往沟通的。交往沟通,就是对话。  相似文献   

19.
引进西方对话理论来建构我国的教学对话理论,必须经过两个转化:一是用教育、教学的眼光审视对话理论,把它纳入教学体系和教学情境中来,实现对话理论向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二是吸取对话理论的合理部分,与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教学经验结合起来,实现由西方对话理论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对话理论的转化。教学对话的内在机制是:话题选择、对话展开、话题深入、话题解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师生有效对话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契合处入手,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追求有效对话的必要性,探寻师生有效对话的内涵及策略,提出思政工作者首先要会对话、能对话:把握对话主体实际、构建对话师生关系、提升对话素养等,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