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认为由于俄国广泛存在着土地公有的农村公社,它有可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在后来的俄国没有实现,因为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村公社瓦解了。但是,这一理论中包含的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的思想在后来的俄国、中国等国家确实实现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特别是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都没有充分发展,从这一意义讲,也可以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事实。我国理论界近年来对此理论展开了讨论,但跨越卡夫丁峡谷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尚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的论述和分析。本文所说跨越卡夫丁峡谷指的就是跨越人类社会历史的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后面均如此,不再一一说明。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领域的跨越发展问题,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涉到对唯物史观一系列基本理论的再理解和再阐释,而且也关涉到对一系列历史事实的科学说明,因而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就具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意义。笔者愿就这一问题再发表两点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一、社会历史领域跨越发展的条件社会历史领域的跨越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一系列特殊的内外条件下所实现的社会整体的、向上的跳跃式发展,因而社会历史领域能否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什么样的跨越发展,就取决于这些特殊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条:第…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尺度和方法论原则。近年来学术界对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相关范畴进行了研究,对江泽民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等从世界历史性高度进行了揭示;对江泽民的时代观、生产力跨越观、世界市场思想、世界交往思想、社会主义历史方位观等从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为进一步从整体上揭示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了必要的研究准备。  相似文献   

5.
实践基本形式划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基本形式划分新论子明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类拓宽了自身社会生活活动领域,加深了认识,提出了种种理论。但是,人们至今对实践活动基本形式理论要旨的认识,并没有取得共识,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本文仅就实践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着自己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由于各个国家所处历史条件各有差异,使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之中各自呈现着独特的发展形式。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和商品交换很不发达,同时氏族公社的残余又长期的存在,使它的发展出现了较特殊的形式。那就是,仅经历了家长奴隶制阶段即被封建制所取代。本文拟就我国奴隶社会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及原因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共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孙宝林同志《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一文所阐述的“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表示非议,认为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不能视为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每个民族都是依据自己的特殊历史条件决定发展道路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需要“跨越”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跨越”。  相似文献   

8.
正确、全面地把握“跨越”的规定性,是科学地揭示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内在机制的重要逻辑前提。我们对这方面问题的研究还仅处于起步阶段,故此,难免不出现一些不成熟的、矛盾的和模糊的看法。例如,在对“跨越”问题的探讨中,目前我国学术界不少人持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观点:一方面承认“五阶段式”标示着世界性历史总体发展的阶段性,承认世界性历史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各个民族和国家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又认为“跨越”是在对照各国内部历史发展过程与世界性历史总体发  相似文献   

9.
人的解放不仅是一种思想运动和价值追求,而且是一种现实的历史性社会运动。现实的个人的生存和自由发展是每一个时代都关注的理论焦点和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历史生成的方式分析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状况。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设定,基于“现实的个人”的自主活动对生产交往形式交织而成的社会结构的参与和渗透,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自然共同体阶段“现实的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与从属,剖析了资本主义条件下虚幻共同体内部“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的对立与分裂,进而对未来真正共同体中“现实的个人”与共同体实现真正的统一进行设想构建,以此解开人类历史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10.
论巴蜀地理对文明起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若干世纪,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不同地理环境对各人类群体的性情、心理和气质等所发生的不同影响。西方学术界自18世纪孟德斯鸠的名著《论法的精神》出版以后,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的重要作用,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类型和文化模式的重要影响。中国自二十世纪初年节译出版《论法的精神》(译名为《万法公理》)后,学术界中以梁启超为首,高谈阔论“地理与文明之关系”,而“地理史观”竟一时蔚然成风。但是,我国学术界对地理与文明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毕竟起步较晚,深度和广度存在明显不足。近年虽有论著探讨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说明三个问题,(1)“知识经济”问题的理论价值。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社会这些提法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试图从总体上反映和把握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形态、整体社会文明形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西方“知识经济”理论试图用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状况来规定人类历史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世界历史时代的本质规律,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构造一种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这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来理解一种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相距甚远。(3)虽然我们不能盲目追随认同西方国家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结论。但是,我们也不能以虚无主义态度对知识经济问题完全抹杀,而是应该把这个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设想的思想价值和方法论意义,就在于它在理论上为东方落后国家指明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社会发展途径非资本主义道路。从理论上探讨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与他的“世界历史”思想之间的关系,探讨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与他的社会形态理论之间的关系,是时代向哲学和哲学工作者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问题的提出,人类中心主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学术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在争论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例如,人类中心主义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等,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研究都必须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区别人类中心主义发展的不同形态,分析它们在理论上的共同点和差别,并给予分别对待,或许会取得共识。本文对近年来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作出简要的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人类都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劳动生产,以获取生存的必须的生活资料;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生儿育女,种的蕃延。二者缺一,人类都无法存续下去。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有男女间的婚姻关系,有婚姻关系,就有血缘纽带的家庭,婚姻家庭在各个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本文试图就研究婚姻家庭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向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兴起。对于它的指导思想、意义、特点、内容,方式等等,研究者们发表了很多给人启迪的见解。本文以此为基础,着重对大学生中的一部分——具有特殊性的高师生的社会实践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 高等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中学教师。合格的中学教师决不能关在校园内或课堂里养成。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得到充分的说明。纵观教育发展历史,教育不但是从劳动和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过程表现为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对马克思“跨越论”的认识,必须以他的历史过程理论的结构论为前提。本文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分析了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条件性和主体选择性及其两者的辩证关系,提出“跨越”是否合理就在于其结果能否使社会结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幅丰富的画卷,其中既有重复性、常规性、普遍性,也有变异性、多样性、特殊性。前者主要表现为社会这一特殊物质体系在其基本矛盾的推动下,演化出一种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的总趋势,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几个发展阶段,后者主要表现为历史主体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主选择社会发展的道路、方式、形态,从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跃进到高一级或几级社会发展阶段,从而缩短历史进程实现社会的跨越发展。社会发展是常规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统一。本文试图从理论的层面上考察马克思对社会跨越发展认识的基本阶段和理论成果,并结合社会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就是人类发展的科学历史观。把人类发展理论和唯物史观并列,或者把人类发展理论看做是唯物史观的一部分,都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价值观和以价值为归宿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人类发展理论,唯物史观本身并未丧失人的价值维度,而人类发展理论也从来不等于价值维度。马克思从人对历史的创造出发,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奠基,揭示出唯物史观作为人类发展理论的三大科学形态,并认为社会历史是异化的人的历史,而人的历史才是社会历史的本质、本意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理论不是指俄国的传统村社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是指在特定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村社有可能走一条独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在西方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帮助下实行社会主义变革。20世纪苏联、中国等一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的设想具有不同的国际国内条件,它不能验证“跨越”理论正确与否。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形态有可能跨越某一发展阶段,但是社会生产力和劳动方式的变革是不可以跨越的。正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总结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0.
文献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与社会谢灼华本文以文献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社会对文献的影响和作用为题展开讨论。第一部分探讨了人类只有进入文明社会后,才能产生文献的问题。第二部分则集中分析环境、国家、公众、意识等社会因素对文献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说明社会对文献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