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和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价值论在 2 0世纪末实践标准的讨论中诞生。市场经济所形成的多元价值及其冲突是价值论研究经久不衰的深广社会背景。 2 0多年来 ,我国学者对价值论的研究重点 ,形成了由评价论到价值论 (基本原理 )、再到评价论、再到价值观念论的轨迹。价值论研究促进了哲学本体论的价值论转向和哲学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贯穿价值论思想。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体现在其世界观理论中,丰富了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内涵。价值论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使认识具有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唯物史观的思想根据。  相似文献   

3.
价值论转型及其哲学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问题不是与价值论转型相伴生,而是与人类相伴生的问题;价值论在中国的转型特点有别于百年前在西方的转型,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轨道上、中国自身的历史中、新的世界文化视野下的转型,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和历史主义原则,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超越片面的地域文化观念和狭隘的民族国家观念,是其基本特点。价值论与本体论、认识论共同面对的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属于同一哲学层面,是哲学的分支,这一哲学方位决定了它不是对哲学自身的反思,也不是对不同领域中具体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而是以人与世界的关系为基本范畴对价值一般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人生哲学、价值哲学和幸福哲学的价值论 ,已经成为当代哲学中的“显学”。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构哲学 ,既是哲学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人类更好生存的客观要求。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 ,首先要重新确立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 ,其次还要重新给应用哲学定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新哲学以实践思维方式改变了以往哲学思考价值问题的根本路向。实践价值论就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价值论。其科学内涵是:价值实践本性与价值发生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论;价值的可能性品质与价值过程论;以实践为标准的价值评价论。  相似文献   

6.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7.
科学价值论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中叶以来,在科学的应用中产生了有悖于科学研究初衷的种种负面效应,并引发出有关科学价值评价的不同的乃至对立的思潮和社会运动。为此,迫切需要对科学认识的目的与归宿问题进行哲学、社会学反思,对科学的诸方面价值进行全面评价与研究。科学价值论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为指南,应将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应处理好价值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关系。科学价值论的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入,对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价值论研究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产生了冲击,催生了新的哲学观。价值论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了我国的哲学形态促使哲学转变“观”世界的前提和视角;促使哲学以人生活的意义为出发点和归宿;促使哲学采取“实践思维”方法;促使我们对哲学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异同点.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1)在哲学基础上,前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后者以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指导;(2)在研究的目的和出发点上,前者是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基础,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后者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3)在价值源泉上,前者主张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后者却认为效用或最后效用程度是价值的源泉;(4)在价值度量标准上,前者认为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者认为是边际效用等等.共性方面体现在(1)两者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2)立足点都是市场经济;(3)在本源上,都属于价值论上的"一元论"等等.同时指出,应当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结合新的社会实践,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发展价值论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标、方式及其伦理属性等根本态度和基本观点的价值论表达,是对于发展的价值关系、发展的价值诉求、发展的价值精神、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发展的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从哲学层面进行比较系统的价值阐述,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价值观.构建科学的发展价值论有利于从理性的层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从传统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上来,促成了社会发展价值论由崇尚经济发展转向崇尚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蕴,而且具有价值论意蕴。实践是价值关系确立的基础,是价值需求产生的根源,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现实展开,是确证人的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探寻和揭示实践的价值论意蕴,有利于人类反思和规约其现实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和旨归。在当今哲学的价值论转向的背景之下,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公共行政实践催生了对公共行政价值论的研究。从总体而言,关于公共行政价值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零散和混乱的状态。以行政哲学的视野,在厘清公共行政价值基本范畴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解构和建构,公共行政价值论的创立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三元价值论”的首创者和继承者斯密、萨伊试图告诉人们:在生产、分配中,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自然和谐,不存在尖锐的矛盾。马克思虽然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尖锐矛盾,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对抗性矛盾,但并未准确指出矛盾的原因及解决矛盾的方案。新“三元价值论”针对传统价值论的问题和缺陷,论证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总和的及各自的贡献,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及人与人之间对抗矛盾的根源,进而提出消除矛盾的基本途径。新价值论不是对传统价值论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传统价值论的合理综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拉兹洛的价值论思想是其系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把系统对环境的适应看作是一种新的价值规范,把个人自由看作是社会功能达到最佳的基础,把人类的生存看作是整个系统哲学的最终目标。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拉兹洛的这种独树一帜的价值论思想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人们对于《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历了认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三个阶段。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其关注对象的价值论美学思想。异化和美是马克思《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价值评价性、价值理想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关系性以及价值宏观性五个方面,构成《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价值论是哲学的分支 ,文学价值论是哲学价值论在文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和具体化 ,有其特定的切入角度、关注焦点和思维方式上的优势。文学价值论研究必须遵循一般价值本体论的前提 ,使之有哲学特性和品格。本文针对文学领域存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的理论前提不清、随意用“价值”术语代替价值论研究、借用价值概念而没有哲学思维和哲学深度等现象 ,对文学价值论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方法等进行了界定和辨析 ,进而对文学的价值原则与真理原则、文学价值的时效性与客观性、文学价值体系重建的内涵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价值论的自然主义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史的追溯和梳理,是把握价值论自然主义径路的基本方式,其中重要的是从伦理学渊源、价值哲学和价值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以及价值论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路径的对比等3个方面,来说明其演进历程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具有其自身的生成理路。异化史观下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形成的前奏,科学实践观的提出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创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的生成,而自然价值论对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误读与现代性困境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发展的曲折和现代境遇。然而,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仍是现时代不可逾越的科学的环境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张奎良<"以人为本"的哲学意义>一文的分析,对张文"以人为本"是本体论的基本命题的观点提出了商榷,认为本体论与价值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能简单地把本体论中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搬到价值论中来.指出"以人为本"不是本体论的基本命题,而是价值论的基本命题.从价值的产生、价值的主体、人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看,价值关系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物.把属于价值论问题的"以人为本"视为本体论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20.
由认识论向价值论转向是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的文学认识论重在对文学客体的理性认识,追求知识的确定性;相比较而言,文学价值论注重主体(人)对于文学意义生成的重要性,承认文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文学活动是价值创造的审美活动,其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存在着共生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关系是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是理解和张扬文学价值论的基点,是实现文学认识论向文学价值论转向的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