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经》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 ,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客观事物的语词符号。在《墨经》中 ,后期墨家深刻揭示了“名”的符号性质及其功能 ,提出了名的分类理论 ,具体讨论了名与实的关系以及名与名之间的关系 ,深入阐发了使用名称的原则和方法。因此 ,《墨经》的名学实质上是一种关于语词符号的符号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名"是一种表达概念和观念、用以指称事物的语词符号,孔子"正名"的本义是规范名称与其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关系.因此,从现代语言符号学的观点来看,孔子首倡"正名",不仅是对先秦"名实散乱"的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而且对中国古代名学的建立具有奠基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管子》的"名"并不是传统所理解的"概念",而是一种用以标记、指称事物的名称符号。在《管子》中包含了较丰富的语词符号思想,它具体探讨了"名"的生成及其作用、语词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以及规范这种关系的意义等问题。《管子》的语词符号思想,对于当今的符号学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现代符号学理论为分析工具 ,对《名实论》作出了新的诠释与分析。认为公孙龙的“名”即事物的名称。他提出的“正名”原则 ,正确地揭示语词符号 (名 )与指称对象之间的确定性 ,而其所论名实关系 ,已不限于语义学方面 ,而且涉及到了语用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语言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据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中国古代以名为主要审视对象的正名理论对汉语这一自然语言符号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成果是世界符号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着重就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名学中名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名学中有关名的生成、名实关系、语境等理论所体现的符号学意义作了某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关于语言符号的意义的陈述是经验陈述的一个种类,而不是一个分析陈述。语言符号的含义和指称与我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式相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符号学的循环。由意义陈述的经验性和指称与含义的相互依赖性导出摹状词理论和因果理论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名称的摹状词理论坚持认为名称既有含义又有指称,而因果历史理论则坚持认为 专名和自然种类名称只有指称没有含义;亚里士多德的本质理论考察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的本 质,克里普克的本质理论考察事物跨可能世界的本质。而我们则认为,若要合理地理解两种本 质理论,从而合理地把握两种名称理论,就必须认识到,在逻辑上,所有可能世界都是平权的,必 须取消现实世界的本位地位。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是瑞士的著名语言学家,欧洲符号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符号学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符号自身和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语言符号单位不是一个事物,也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概念和音像,是一个两面化的心理统一体。符号可以分为肖像性关系和任意性关系两种。符号之间的关系呈水平的序列关系和垂直的联想关系。这种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共同构成了符号的两个基本轴向。伴随着这两个轴向而组织起来的符号就产生了"序列"和"类群"。  相似文献   

10.
称谓语的泛化及其形态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它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称谓语用来指称人,它是由于人的亲属、身份、性别、职业等而得来的反映人们之间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及其它关系的一套名称。基于实际交际的指称需要和称谓语的无法满足,称谓语出现了泛化。这一泛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称谓语的泛化还呈现出相应的形态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