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试论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文化包括两个部分 :后现代性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文章分析了后现代性电影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各自特点 ,指出后现代性电影是电影游戏 ,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游戏电影 ,中国电影表现出了后现代主义的消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孙相东 《东方论坛》2005,(4):96-101
后现代主义视角是针对现代社会研究传统和弊病的一种批判和反动.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和方法强调了四点.第一,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理论构建的情境性和语境性.第二,通过解剖知识和理论的构建过程,认识到知识和理论的立场表达和价值内涵.第三,知识和理论还体现了话语性权力关系和话语性政治的内涵.第四,由于还原了知识和理论中价值追求的本来面目,所以后现代主义可以成为价值和伦理追求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末,后现代主义思潮西学东渐,来势汹汹,波及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今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思潮它已逐渐式微。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研究虽然比不上20世纪末那样"热门",但它在中国的影响却没有减弱,而是悄悄催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结合中国实际,对后现代主义进行解读,可以发现"异质的平等观"作为一种核心思想,贯穿于后现代主义始终;而"后现代思想批判"和"后现代生活"是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两种基本状态。文化领域上的广袤性、理论体系上的零散性和历史时间上的交叠性,是后现代主义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并呈现出非深度性、多元共生性、思维的否定性、消解权力话语的状态。它源于现代社会出现的文化霸权和信仰危机而涌现出的一种反思理性的精神生存状态。后现代主义广告作为后现代主义思维作用下的产物,其创作表现出与传统广告有很大的不同——创作策略上关注消费者的情绪情感体验,淡化商品的中心地位,倡导品牌的风格化、感性化;图像成为后现代主义广告的主角,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喜用拼贴的手法进一步强化其视觉冲击力;广告文案中的文本呈碎片化状态,充斥着强烈的游戏色彩。后现代主义广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不能盲目使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小说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后现代主义小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而言的 ,因此 ,我们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和把握后现代主义小说。在现实主义那里 ,重要的是写什么 ;在现代主义那里 ,重要的是怎么写 ;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 ,重要的则是写本身。除此之外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最重要特征就是不确定性、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语言游戏。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标志着艺术形式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革新 ,而且也意味着创作方式的极大混乱与无政府状态。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后现代主义诗歌不是一个具有确切内涵和统一标准的概念 ,但后现代主义诗歌仍具有某些共同的精神特征和创作特色。我们首先应该在与现代主义诗歌的比较中来理解和把握后现代主义诗歌。庞德与威廉斯是跨越了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时代的诗人 ,通过他们的思想和创作 ,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后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基本特征是 :意义悬置、平面化与零散化、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东方化情结等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呼应现代“反科学”倾向,主张重新认识科学的价值,反对唯科学主义和滥用科学技术;在现代“反科学”思想家认为科学技术是为人的和属人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强调科学技术及其对象的人性化、人道化;在科学方法问题上,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方法的惟一性、客观性,坚持科学方法的多元性、相对性。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论证策略是,通过对历史著述的话语分析,展示出它们的文本性、叙事性和修辞性,并由此将它们归结为一种文学制品或想象之物。针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给历史编纂带来的一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们理应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它们质疑传统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的实证主义哲学基础,怀疑传统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的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逻辑构建的基本视角以及个案辅导者的专家地位。一些社会工作者积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总结自己的辅导经验,首先在家庭辅导领域提出以现实主观构建为其哲学基础、主体间构建关系为其理论构建的基础视角、强调个案辅导者与求助者建立平等联盟关系的不同个案辅导模式。这些个案辅导模式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取向,与传统个案辅导模式相抗衡。同时,后现代主义取向的个案辅导模式也面临一些无法回避的挑战,像现实主观构建的不可能性、主体间构建关系的困境以及个案辅导模式的含混性等,这些挑战根植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因此,社会工作个案辅导模式的发展有赖于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姿态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呈现出一种狂欢、非理性和不确定的景象.就其实验性、激进性、解构性而言,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一种"反叛",但实质上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巅峰状态,它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后现代艺术作品在注重技巧的精深细腻方面,与传统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2.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转变性课程观,它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及互动性的后现代主义特点。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标准是: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及严密性。这种新型的课程观及其标准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夜》以一个弱智者的视角展开叙述,以主人公臆造的童话世界来映射现实世界的苍白与残酷。小说创作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背景之下,荒诞性、幻想性、童话性是其鲜明特点。作品中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文学成规及对传统理性世界观的颠覆,还是多元的叙事角度,都体现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代视野中的中国大学系统呈现出依附性、统一性、等级性、泛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制约了大学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的思想为审视中国大学系统提供了合理化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想观照下的中国大学系统具有如下特征:自主性、差异性、平等性、民族性。从后现代主义视野来反思和审视我国现代大学系统,揭示现代大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大学系统的历史变迁,对于重构我国大学系统,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可以分为否定性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个向度。分析了这两个向度后现代主义的特征,目前中国还主要面临着如何实现现代化问题,但可以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早已来临,它不仅已经越来越引进西方和东方各国学者的关注,而且中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化上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本文认为对后现代主义的认识更多地应当从“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本身去理解和把握,不要附加给很多评论者的主观意志。实际上,“后现代性的悖论”就生动地写照了后现代主义的本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消解现代性的渴望、一种现代社会自身悖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主要文学潮流之一.它于50年代起步,六七十年代达到全盛期,80年代开始衰落.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倾向于悲观主义与虚无哲学,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由此,它在整体上呈现出平淡感,不确定性与荒诞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必然产物.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有着极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思想内容上有明显缺陷;另一方面它在形式革新中创造出许多有益的东西,从而扩展了文学的表达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当代重要的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马屯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和当代性,开创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元小说指称一类包含了很强理论内容、探究元语言、元历史和文本本身意义的小说,其中的史学性叙述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经过后现代主义洗礼之后相结合的产物。本文探讨二者的产生和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期望得出史学性叙述在后现代主义历史编纂元小说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相对于其他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来说,加拿大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琳达·哈琴(Linda Hutcheon)对于后现代理论发展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她将后现代主义诗学作为一个可以系统进行阐述的灵活概念。针对当时后现代主义讨论中理论与实践的状况,哈琴同哈桑一样,认为要讨论后现代主义诗学首先有必要将后现代主义理论化。因为她认为艺术和艺术理论都应当是后现代主义诗学的组成部分,而她自己所要建构的诗学也正是将后现代主义置于理论与艺术的交叉地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