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经济贸易关联的新视角分析了互联网对中国不同地区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影响,采用2003—2012年29个省市的年度面板数据,通过区域间贸易关联空间权重矩阵测算中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内和区域间贸易溢出效应,并进一步将区域间溢出效应分解为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系统地测算了互联网产业对其他区域出口额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互联网产业既存在正向的区域内溢出效应,又存在正向区域间溢出效应,并且互联网产业前向溢出效应和后向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前向和后向溢出效应均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各省市区2005-2017年的数据,在碳排放强度测度和空间自相关检验的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研究中国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区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效应。经济增长、技术投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负向的空间直接效应,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正向的空间直接效应,并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技术投入对碳排放强度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能源强度仅存在短期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运用1998—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测度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不同的空间关联模式下,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存在低水平聚集的现象。控制工业化率、资本劳动比以及人均农业总产值等变量,邻接权重和经济权重下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在区域内部、区域间及总溢出效应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需谨防工业化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中西部地区需保障区域内部合理的经济结构比例、降低技术外溢的区域间距离。  相似文献   

4.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价格对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影响以及粮食生产机械化的产出效应,并考察该影响及效应在耕种收各环节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机耕水平及机收水平;农机总动力对粮食产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中型农机动力及大中型农机机耕、机播及机收动力均对粮食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且其空间溢出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研究建议加快突破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推动农机资源在省际间合理流动与科学调配,加强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的衔接,加速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相似文献   

7.
运用超越对数SFA模型测算1994—2016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地区成本效率,继而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成本效率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效率仍存在17.3%的损失;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区域农机化水平对其他区域小麦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空间维度来看,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经度相近地区之间,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并不显著;从时间维度看,2004年前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差异,2004年之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农机补贴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建设和推广农机信息平台以及作物种植沿经度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省级科技人才政策对科技人才集聚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以31个省(区、市)2005—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为支撑,构建了空间计量分析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地理相邻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下,省级科技人才集聚呈现空间特征,省级出台的以人才激励、科研管理、人才服务、自主研发为主的人才政策对省内科技人才集聚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对人才和科技关注度增大也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人才激励、人才服务政策的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即本地人才激励政策、服务政策强度越大越不利于周边省(区、市)科技人才集聚;科研管理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自主研发政策区域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整体而言,邻近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水平对本地区人才集聚的吸引作用大于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省级科技人才政策效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作用,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使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来验证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间农业现代化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间的空间相关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的空间效应和非线性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从金融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得出,金融集聚有利于区域内知识溢出效应的发挥,通过集聚网络知识的系统效应、创新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信息升级效应,提升中心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如果区域间知识水平差距过大,会形成知识锁定的局面,造成区域间知识溢出阻塞效应,拉大区域间主体知识水平差距,从而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营造区域间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落后区域的企业给予更多的金融支持,拓宽中小和新兴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性地使金融集聚发挥辐射作用,能够使金融的正向集聚效应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升宏观经济韧性是抵御外部冲击,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采用面板熵值法测算2008—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韧性水平,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DSAR及HSAR模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动态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总体内部相对差异日益扩大,形成“东强西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差异,而近年贡献率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宏观经济韧性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具有显著的累加效应,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大于持续累加效应,两者交互形成正向的动态空间溢出效应,但三种效应在不同区域均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 2016、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 282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探究了基本公共服务对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空间格局存在显著的集聚特征。本地公共服务综合水平是吸引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集聚的重要因素,本地的教育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对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空间集聚规模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地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和教育投入对周边地市存在显著为负的外溢效应,人口要素竞争存在“以邻为壑”现象且内陆城市的公共服务空间溢出效应高于东部沿海及周边城市;而医疗卫生投入只在中西部地区对邻近地市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公共服务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衰减特征的地理边界限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研究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测算了粮食主产区人力资本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并与粮食非主产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粮食非主产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更大;从其他控制变量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在全国范围具有较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在粮食主产区其溢出效应更强,而技术创新只在粮食非主产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厘清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并基于2007—2018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2)全国层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为正,中部直接效应最大,东部间接效应最大。据此,本文提出健全金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和加强区域间产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以观测值、变异系数(CV)和Moran指数为测算方法考察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的格局规模、强度及纹理,发现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空间格局存在整体偏低、空间聚集和区域间不均衡特点。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表明,空间互动状态下农户收入对后义务教育影响弱化,耕地数量存在抑制作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后义务教育具有积极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应强化区域间的统筹协调以推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后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金融生态学和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采用2006—2018年国别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对中国海外并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显著的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海外并购不仅受到东道国自身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溢出影响。其中,东道国金融深度和金融规模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同时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东道国金融效率和金融监管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机制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息搜寻水平等机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影响。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发展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开放水平和“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的差异性存在异质性影响。拓展性检验发现,东道国金融生态对中国企业的并购成功率同样具有地区内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本研究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引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绿色经济效率测度城市绿色发展,基于277个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发现,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不过,短期直接效应、长期直接效应大多显著,间接效应并不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锁定现象,财政分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城市绿色发展被锁定在本地或一定距离内的圈内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6—2020年省域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财政金融支农、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随区域和时间变化的异质性; 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民增收间存在中介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发挥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间接效应不显著,金融支农则具有显著正向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体效应;农业创新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金融支农对农民增收作用中均存在显著正向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