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医患关系表现为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当医患出现矛盾时,能够自觉从维护安定团结的角度出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平等关系,其基本特征为:平等的法律关系、公平正义的关系、诚信友爱的关系、互动双赢的关系。分析了目前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卫生法律法规滞后;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患双方认识及行为上的差异;医院内部管理不力以及外部失信。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项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理顺医疗体制,减轻患者负担;以人为本,体现医学人文关怀;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与政府、媒体的沟通。  相似文献   

2.
医疗纠纷往往导致医患双方两败俱伤。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医院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的沟通;部分患者对医学和医疗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药价虚高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医疗卫生行业存在诸多体制缺陷和机制问题。要让医患关系回归和而互存,谐而共生的良好局面,需要加强医患沟通,重构医患诚信;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各种形式发展的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立法,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微笑是医务人员职业态度的表征之一,是对患者同情、理解和关爱的表达,也直接表现出医务人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的微笑状况、微笑的原因、患者感受及不同患者对医务人员微笑感受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微笑代表着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展现了医院的整体精神面貌;微笑服务是提高医疗质量、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对改善门诊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复诊率及满意度有重要意义,通过微笑服务,可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减轻病痛,拉近医患距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描述医患关系现状的基础上,从医院、患者、政府、社会等四方面分析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2009年,南平一起“医闹”震惊全国,事件妥善处置后,南平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同时,也进一步思考总结了和谐医患关系在医疗卫生领域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患者对医院的基本要求和恢复身心健康的内在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的正当权利和安全高效工作的前提。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医患双方进行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为调整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向医患双方发放调查表,了解医务人员希望学习的继续教育内容以及患方对医务人员的期望,通过比较分析,提出继续医学教育内容调整的建议。结果:调查发现,100%的医务人员有主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愿望,在继续医学教育内容的需求上,除专业技能之外,对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服务礼仪、管理知识等也有需求。96.3%的患方对医方参加继续教育持支持态度。结论:医务人员应参加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应拓展到医学专业内容外的其他领域,只有参加终身的包含医学人文学科在内的继续医学教育,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患者的水平,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要,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医疗纠纷往往导致医患双方两败俱伤。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医院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医务人员缺乏与患者的沟通;部分患者对医学和医疗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药价虚高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医疗卫生行业存在诸多体制缺陷和机制问题。要让医患关系回归“和而互存,谐而共生”的良好局面,需要加强医患沟通,重构医患诚信;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各种形式发展的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立法,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孔宝安 《金陵瞭望》2006,(14):54-55
一个和谐的医院,应该拥有良好的医患关系,能让医院内部人员和睦相处,使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得当。但现实中,医院职工思想不统一、管理机制不科学、医患纠纷增多等难题阻碍了这些和谐关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创新.逐步建立起医院建设的三大和谐环境——和谐的思想环境、和谐的制度环境、和谐的医患关系环境.为和谐医院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指导下,医学界正在努力构想"和谐医院",但是构建和谐医院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行。且不说处理好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在医患之间建立平等尊重的良好氛围;处理好医院自身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就医观念已发生变革,医患之间的矛盾也随之突出。认识当前医患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医务人员为主导、患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下以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医惠冲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在协调解决医患冲突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医患冲突群体性事件,政府行为不尽如人意。以“南平医闹事件”为例,分析事件发生过程中政府的态度和行为,指出政府在解决医患;中突事件中存在角色失当行为,建议政府通过依法行政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便捷性、广泛性、互动性使其成为政府发声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地方政府微博普遍存在语言、内容、态度定位不明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微博功能的发挥.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下,地方政府微博必须在语言上生活化,在内容上民生化,在态度上真诚化.  相似文献   

13.
宋代"信巫不信医"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巫医的欺诈,以及医药事业尚不发达和不普及等原因,宋代民间"信巫不信医"的现象还相当普遍,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与此同时,两宋政府以及官僚士大夫对巫、医态度的变化及其禁巫兴医等措施的施行,凸显了信巫不信医问题的严重性,故而在文献中记载较多.事实上,宋代的信巫不信医问题在总体上较前代已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4.
患者公众是与医学、医院、医生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个人、群体或其他组织等多重社会角色的集合。教育患者公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公众素质,使患者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一切以患者为先的人文医学理念,对实现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患者伦理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沟通素质等,揭示患者公众教育与医学发展、医疗质量、医患关系、执业环境等存在相关联系。患者公众教育既是提升患者公众素质的教育活动,也是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既是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行为,也是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通过患者公众教育可以提升患者伦理素质、患者心理素质、患者法律素质、患者沟通素质、患者公众素质,使患者公众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共同决策,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氛围。  相似文献   

15.
医患关系本质上反映了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医患关系矛盾性的根源是医疗服务机构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广受社会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中的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医疗市场上其实就表现为医患关系。强化医陪服务机构的社会责任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社会民众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南宋后期,中央政府仍是防治瘟疫的核心力量,采取了医学、经济、政治等措施加以应对;地方官吏是宋代防治瘟疫的基层力量,采取了赈济灾民、医疗救治和加强社会管控等措施;民间医家是防治疫病的中坚力量,大多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普通民众对疫病的认识和态度极为复杂,采取的防疫措施也是多种多样。受宋金、宋蒙战争的影响,南宋后期军中和边境地区瘟疫流行的次数显著增加。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南宋后期社会各阶层继续沿袭了宋朝防疫体系的传统,其中派医诊治、施散药物、建立病房、隔离病人、掩埋尸体等依旧是防治疫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制问卷,对南京市某城、郊两区2017年4月新签约的居民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225份,分析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区、签约医生诊疗水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社区医院环境对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通过明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功能定位、提高家庭医生的诊疗水平、改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优化社区医院服务环境提高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疗社会保障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机制,政府在其中责任重大。我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障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我国政府对于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负有重大而复杂的责任。在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调整中,我国政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发挥主导推进、兜底投入、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观念转变、制度设计、财政投入以及法制健全等几个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法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分析法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极具特色,也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正确看待毛泽东阶级分析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毛泽东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当今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