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体在二程的新儒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认识心体的重要参照物。基于道体的特征,二程提出了以"公"释仁及以"体用一原"的体用关系来阐发心体。陈白沙在二程新儒学理论的基础上,既阐释了心体"中正"的含义,又在"体用一原"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体自然"的自然之学,使中正与自然之学成为江门学派的两个优秀品质。刘宗周在自然之学的基础上从"意"为心之"定盘针"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了德性自由的理论。陈白沙之后,江门学派经由湛若水、唐枢、许孚远、刘宗周、黄宗羲依次传承,江门学派的中正、德性自由的理念是黄宗羲反君主专制理论在思想层面重要的理论来源。黄宗羲在明朝末年提出了人君为"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将儒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2.
李颀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一位重要诗人.由于两<唐书>无传,其生平履历很是模糊.李颀笃于友谊,广事交游,其现存128首诗,有近百首都是交游之作,李颀的行年事迹多依其作品及交游.张垍乃丞相张说之子、玄宗之婿,亦能文之士.考证二人的交游,既丰富了李颀早年在两京之活动,又填补了史无张垍为兵曹记载之空白.  相似文献   

3.
“一齐俱到”,是由刘宗周解释《周易》而独创的思想,是刘宗周理学的核心思想和范畴,也是后人理解刘宗周理学思想的一把钥匙。所谓“一齐俱到”,就是指天地生生之道不是一个前后生成的过程,而是一个共时性的生生关系,而人能够以心统易,呈现出天地人“相蕴而生”的圆融境界。这就意味着,喜怒哀乐之已发未发并无前后之分,而只有表里之别。心体无动静,却有寂感;性体无间断,而能流行。“一齐俱到”实现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融通,也使儒学中的心、性、气等范畴统而一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清"华夏"与"中国"的概念开始,引伸到中国人的中国观.中国人的中国观形成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叫做"华夏之辨",另一个阶段叫做"华夏大防".本文重点阐述了华夏之辨的产生、流布及其所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强调了"华夏之辨"转为"华夏大防"的必然性.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对"华夏之辨"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了"华夏之辨"毁灭性危害,当然也涉及到"华夏之辨"与"华夏大防"对中国人国民性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深层思想文化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司马光和石扬休之交游,可以看出两人实为情款好密的同年之好,契心忘颜的忘年之交。也可以从两人交游的种种细节体会出石扬休的经历对青年司马光所产生的影响。司马光与石扬休的交游代表了与一类人如庞之道、李公素等人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学界论及黄宗羲,却极少提到其老师刘宗周,事实上黄宗羲对蕺山学有着多方面的承继。黄宗羲是《刘子全书》编刊最为重要的推动者;又承续老师未竟之事业,完成了《孟子师说》与《明儒学案》的编撰;《明夷待访录》等著述以及甬上讲学等活动也有着老师的影响。刘宗周死后,黄宗羲不遗余力护持师门,为了维护蕺山学宗旨,与其他同门多有论辩。他光大师门的努力也得到了诸多认可,将其与孔门之曾子、朱门之黄幹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以“慎独”为刘宗周学说的宗旨 ,为一些学者所公认。1 其实 ,“慎独”只是刘宗周中年的见解 ,其晚年已以“诚意”为核心。如其子刘氵勺所说 :“先君子之学。学圣人之诚者 ,始致力于主敬 ,中操功于慎独 ,而晚归本于诚意。”(《刘子全书》卷四十《先君蕺山先生年谱》,下引该书只注卷数与篇名 )刘氵勺在父亲在世时 ,随侍左右 ,在父亲去世后 ,筑起小楼 ,整理遗稿。对刘宗周思想演变之脉胳 ,刘氵勺自是一清二楚的。刘宗周早年从许孚远游学。许孚远受程朱理学影响甚深 ,因而刘宗周未形成一个思想体系 ,基本上在“主敬”里打转。 48岁那年 ,刘宗周…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与元稹是知交好友,二人在政治上虽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分歧,通过梳理他们的交游可反映出二者之异同.从元、白与刘禹锡的交游可以看出二人对永贞革新持同情态度;从他们与牛僧孺、李德裕的交游可以看出元稹更接近李党,而白居易则超然于党争之外;从他们与裴度的交游可以看出白居易反对宦官专权,行事洁身自爱,而元稹后来则对宦官有所倚重.  相似文献   

11.
高攀龙是晚明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东林学派领袖。晚明党争视阈下的高攀龙文学呈现多面复杂的情形。高诗以效陶为主,清真雅正是其主要特征。高攀龙在陷入党争而遭贬谪、罢官、削籍乃至在东林书院被毁的情形之下,其诗歌创作依旧基本保持原有诗风。而作于万历年间的记事文章则呈现剽悍激愤之风,与其多数文章的中正典雅之风全然不类。高攀龙逝后,门人陈龙正整理其遗稿并于崇祯五年编刻《高子遗书》时,有意将此类文章删汰不选,以维护老师粹然如一的理学醇儒形象。高攀龙作于天启年间的尺牍,流露出愤懑、悔恨、无奈、宿命乃至绝望的复杂思想。这不仅与其以往尺牍中自信从容的道学气象不符,而且与其反复申诫的理学观念中的“无事”思想相悖,由此体现了身陷党争中的高攀龙理学与文学的背离,为还原高攀龙真实文学形象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刘宗周《论语学案》与黄式三《论语后案》同为浙东学派研究《论语》之经典。在注解原则上,《论语学案》志在教化,《论语后案》还原经典。在义理阐释上,《论语学案》求心之要;《论语后案》则对心颇为警惕,并将求心之要转化为寻礼之本。在解经方法上,《论语学案》直抒己见,《论语后案》重视考据。  相似文献   

13.
"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相似文献   

14.
宋代理学到南宋孝宗、宁宗时期达到极盛 ,但无论从理学道统承传方面还是从社会政治条件方面看 ,孝宗之前的高宗朝实为理学发展的关键时期。理学由北宋时的民间之学发展到南宋时占主导地位的学派 ,活跃于高宗朝的程门弟子对二程学说的极力推展是一重要因素。同时 ,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 ,高宗集团选择了主和派的妥协主张 ,并有意识地寻找与这一政策相适应的学术思想作为其理论根据 ,程系理学正是在这一现实政治需要中得到高宗集团的接纳、支持而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到孝宗朝 ,朱熹使理学形成庞大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先生认为宋明儒学有程朱理学一派,陆王心学一派,还有从张载到王船山的"气学"一派。牟宗三先生则认为在理学和心学之外有从胡宏到刘宗周的"性学"一派。实际上,气学一派与性学一派可合并为一,他们都从周敦颐以诚论道、以诚论性开其端绪,其特点是理气合一、性气合一的天人合一观念;他们都以"诚"作为其哲学宇宙本体论的最高范畴,由此,可以称其为宋明儒学的"诚"学一系。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多从光明人格和学术地位的视角对吴康斋进行评价,如晚明最后大儒刘宗周赞康斋"独得圣贤之心精"、"醇乎醇云",奠定康斋在明代思想史中重要地位;清代学者多从教化层面评价康斋,如《四库总目提要》编者认为康斋开出余干和新会两大学派,雷鋐以"百世师"赞其教化,指出康斋对明代教育风气净化的开先作用;近现代内地学者多从明代心学史的早期启蒙地位评价康斋,如蒙培元认为康斋是明代心学的直接发端者,唐宇元突出康斋对王学产生的催生作用,步近智、张安奇肯定其对明代朱学到心学转变的促进意义;海外学者对吴康斋在明代学术史的学术地位评价颇高,如钟彩钧认为康斋是明代理学的开山人物。综观550来历代学者对吴康斋著作的研究,认为他具有开明代学术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其对心学的体悟和践履开启明代心学之澜。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思想、精神对于王充产生了相当影响 ,这主要体现在对天、天道的看法上 ,对人德行的评价上 ,博学兼容、主体自觉的精神上 ,对时弊的揭露、批判精神上。这种思想上、精神上的影响对王充思想的形成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正是由于王充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屈原精神在浙东学术中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论二程思想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考察了二程(程颢与程颐)兄弟在气象上的差异及对二程思想异同认识的历史演变.从道学思潮的主题和二程共同创建"洛学"的实际历史过程出发,作者提出二程思想大同小异,"大同"同在他们共同致力于建构"理"本体论这个关节点上,"小异"主要异在工夫论上.  相似文献   

19.
吴忠良 《东方论坛》2006,23(5):78-86,92
南高史地研究会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一个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学术社团,实行导师制,主要的导师为柳诒徵和竺可桢;会员中的骨干为陈训慈、张其昀、缪凤林、郑鹤声、向达和刘扌炎藜等人。上述诸人因为学术旨趣相近,在史地研究会及其会刊《史地学报》停止活动后,另行活动,最终形成了现代学术史上与学衡派有紧密关系的南高史地学派。  相似文献   

20.
高适、岑参同为唐代边塞诗派的杰出代表,向来被并称为“高岑”。他们的作品大多反映边塞战争,表达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以及描写边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但在写作手法和风格特色方面两人侧重点又各有不同:高诗叙事、写实、议论,思想深刻,现实主义气息浓厚;岑诗写景、描写、抒情,富有艺术个性,浪漫主义色彩突出。本文主要从思想情调、写作手法、风格特色三个方面比较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