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因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也就具有了外部性。适度的影子银行信用规模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的信用扩张则会带来消极影响。以金融稳定性指标和信用创造功能视角实证分析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发现,金融稳定性和影子银行规模之间无论短期或长期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带来金融稳定性的降低;影子银行规模增长对金融稳定性的短期冲击较大且需要更长时间消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从功能视角看,我国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所表现出的信用创造功能具有一致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因此,规范、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对促进影子银行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使金融体系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逐渐增大,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影子银行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打折扣,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冲击。为防范影子银行金融风险,我国应该完善监管体系;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增大货币供应量的监测范围;加强金融稳定性监测,建立风险应急机制;适当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3.
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基于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各个经济变量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得出经济变量的一阶差分平稳序列,并建立VAR模型。依据VAR模型检验结果检验模型稳定性,判断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以此分析影子银行对经济的冲击效果和风险大小。依据影子银行产生的风险效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对经济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2007-2016年的各项宏观经济月度数据,运用季节调整的春节模型对其进行调整,并且以更大的口径测算影子银行规模,再结合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实体经济的联动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影子银行规模的变化.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上行对影子银行的发展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而影子银行规模与通货膨胀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会给影子银行规模带来持续的正向效应,但影子银行并不能持续地影响通货膨胀;在不同时期内,影子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呈现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从银行稳定性的内涵出发,基于2004~2011年银行业的季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结构和规模两个维度对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逐步增强,结构因素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影响重大,规模因素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波动频繁,对系统稳定性也有相当影响。合理配置存贷结构,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是保持和提高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各国金融主管机构一直将遏制影子银行野蛮生长作为科学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议题.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影子银行的定义,通过SVAR模型,研究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拉动存款市场、货币供应市场扩大,两个市场又对影子银行的扩张起到加速作用,形成金融市场流动性泡沫;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银行间市场影响十分有限,银行间拆借利率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政策层面科学监管、化解风险、合理发展影子银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体系作为正式银行系统的补充,正成为房地产行业另一重要的融资渠道,其对房价变动的影响和对政策效果的冲击十分值得关注.从测算北京市的影子银行规模入手分析北京市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北京市影子银行规模与北京市房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北京市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与北京市房价之间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其变动会对北京市房价产生正向冲击的影响,且影响力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我国影子银行作为金融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产品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融资渠道窄、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自身的期限错配、高杠杆率等特点也会对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其对金融体系的广泛渗透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有其内在动因,监管层应采取疏导的方式,并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来改变影子银行快速增长及对经济过度影响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其高杠杆等特性,给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结合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其风险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及其延伸影响,以2010~2016年中小板、创业板及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影子银行发展对非金融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考察影子银行对不同融资约束企业的影响发现:影子银行对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具有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对于具有融资优势的企业,影子银行会挤出实业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且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价值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实证分析的政策含义在于监管层鼓励金融体系创新的顶层设计,必须区别对待影子银行对于银行价值提升和可能放大金融风险的不同条件,科学引导影子银行在信用创造领域的正向作用,并使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衡信贷配给理论及影子银行体系,理论分析二元结构信贷配给下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机理。选取我国2007—2015年的月度数据,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影子银行业务的流动性供给对商业银行主导的信贷配给有不同程度的弱化;扩张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有正效应,对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起到正向促进作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的正向刺激作用显著,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相比较于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影子银行体系对经济贡献度更高,对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冲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后,关于影子银行系统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系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但是却具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功能。近几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系统发展很快,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影子银行系统在促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文章具体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金融系统和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根据中国式影子银行系统独立性不高并且处于初级阶段等特点,从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银行运行机制的转换受到旧企业制度的制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成了银行运行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重要的是把银行运行机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寻求转换银行运行机制的途径。它们包括:(1)重塑银企关系;(2)实行资产负债比率管理,(3)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4)发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5)向企业提供调控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当代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最后20年间,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六大趋势:银行管制放松化趋势、银行经营国际化趋势、银行业务电子化趋势、银行业的兼并和集中趋势、银行业务全能化趋势以及金融创新趋势.各种趋势对银行业自身,甚至对整体经济均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和分析这些趋势对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资进入速度明显加快,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持续加深,有必要就此影响进行系统测度,为下一阶段银行业开放政策提供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度量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并建立logit模型分析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进入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总体有利,有必要继续加快银行业开放进程;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水平、货币供应增长对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为正;行业集中度提高、利率和汇率波幅加大会降低银行体系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银行风险状态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网络用户的增加及金融服务的进步,我国的网络银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网络银行系统漏洞、信息不对称以及风险对网络银行业务的高破坏性,使得风险问题已成为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迫切需要加强对网络银行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本文利用模糊数学建立影响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诊断模型,得到各项指标对网络银行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和表现状况的定量诊断方法,从而为改进网络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2005年到2012年美国综合银行不良贷款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美国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综合银行的信用风险水平比较高,其信用风险水平与失业率有着显著的强正相关关系,而与 GDP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率、生产者物价指数增长率和广义货币增长率无关。实际上,美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经过金融衍生品分散转化后并没有消除,只是被隐藏起来了,并且逐步累积。有鉴于此,提高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措施包括:一是着重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以及政策的实施对信用风险的影响;二是提高就业率,保持宏观经济环境的良好状态;三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控制方法;四是提高对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认识;五是重视信用文化建设和银行信用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