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观念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当前 ,我国企业急需树立创造市场、科技先行、信息增值、品牌战略、资产经营、知识产权自主、人力资源开发等新观念。  相似文献   

2.
坚持用创新思维开展高校统战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 一定要转变统战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不紧的思想,树立统战工作寓教学、科研、管理、育人之中的新观念;转变统战工作务虚多、务实少的思想,树立说实话、办实事,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新观念;转变只有统战部门做统战工作的思想,树立党政群团协同做统战工作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必须树立的新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创新教育的新观念,是我国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树立创新教育新观念,可为创新教育指明方向,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对健康有个新观念,这个新观念是什么呢?就是“健康快乐100岁”。100岁是谁给的没有谁给的,这是大自然给的,我们的生命生来就是按100岁设计的。尽管如此,你还必须关爱自己,不要自己伤害自己,如果你自己伤害了自己,如抽烟、酗酒、大吃大喝,大惊大恐等,使你的生物钟走快了或干脆坏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应具备的竞争观念、协作观念、风险观念、法制观念等道德新观念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新观念培养几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树立新观念、加强立法以及完善内部监督三个方面阐述实现依法行政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同时,还应更新观念,在立法、司法、执法、法律监督等方面为依法治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要全面提高行政效率、决策效能和政府能力,这就要求行政领导者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主要包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观念;把握全局、发展战略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科学决策观念;民主法制观念以及效率、效能观念等。  相似文献   

9.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为推进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系统的适应国内外形势需要的人才新观念和新理念,其中包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价值观、"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和深化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发展目标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四不唯'"的人才评价观以及"‘按发展需要培养人'和‘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培养观等.这些新观念和新理念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档案工作如何抓住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迎接挑战,关键是更新观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档案工作队伍,依法治档。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各项经济指标判断,目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处于中期阶段。本文认为,我国已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存在着值得注意的问题,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对这些问题和偏差的自觉矫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选择新型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四川省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我省应该以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为前提,强化我们的市场意识、树立全新的资源观、优势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改革我们的制度体系,为经济活动创造适宜的社会空间和制度环境;以"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为突破口,建立与集约化、现代化、市场化生产相适应的农村经济新体制;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增强竞争力;实施"极化"发展战略,建立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联动格局.  相似文献   

13.
需供管演进假说:探索经济史研究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6,26(1):100-111
构建经济史研究新体系涉及确定经济史的生产流程,并且使它分别与经济思想、经济史料、经济哲学、经济假说等相关联;还需要思考需供管系统的合力分解问题,目的是弄清需求、供给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经济思想向经济理论升华的过程中,经济史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果把“新体系”应用在理论经济学研究中,一方面应当了解需求力、供给力、管理力的历史合成,另一方面也应当注意科技力分别作用于物质力和思维力。“新体系”在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应用,涉及探讨计划经济下的需供管和市场经济下的需供管两个问题。对“新体系”进一步发展的设想是建立“历史→理论”数学模型,提出建立需供管数学模型的基本思路,以及作为该模型先导的哲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海南特区要挤掉“泡沫经济成分”,进行第二次创业,就应思考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农业的发展;2.防范金融风险;3.摆脱房地产困境;4.制定粤海铁路通道对接后的经济发展新策略;5.政府也要“两个根本转变”;6.建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海南试验区”。  相似文献   

15.
巨大的人口压力要求中国必须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的凯恩斯经济学,忽视了资源稀缺的约束,孳生了以要素高投入、废弃物高排放、产出高增长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自1980年代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就从实践和理论上对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理念,主张把人重新纳入自然界,人与自然和谐并存、共同发展;生产力概念应当给予重新界定:生产力是人们顺应自然,发展经济,实现人类与自然共同进步的能力。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循环经济已经得到人们比较一致的认可;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适时地把循环经济理念转变为行为,把理论的结论转化为实践的成果,把发展模式具体化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的转型期。发展最终都要依托国土空间,转型期必然对国土空间优化提出相 应需求。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这个综合集成平台,论述转型期存在的问题、表征及对国土空间优化的 新需求。应通过空间格局的优化,调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政府空间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公 众参与程度;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更好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自80 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如全方位和加速实现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紧密联盟来实现经济全球化;以信息、知识、高科技为主要媒介实现经济全球化;世界著名的大企业集团跨国家、跨洲际的全球范围内的强强联合已盛行成风等等。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要不要参与,而是如何积极参与。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以及中国面临的新问题,并相应地采取对策,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取得主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1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筑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向的新形势下,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内部合力有待提升,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临挑战,产业集聚发展规模和发展能级有待加强。为了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突出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引领作用,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保持了26年。从目前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对落差来看,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近两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粗放型增长推动的。未来15年将是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可以成为一个快速增长期,也可能成为一个矛盾多发的徘徊期,能不能争取第一种前途,避免第二种前途,取决于增长方式转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三大问题的解决。要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机制,通过自主创新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抓住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重点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和发展社会事业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