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熹的实践观是在深入把握朱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联系朱熹对于天人关系的看法而分析归纳出的,具体体现为"循理而行".朱熹的实践观主张人类要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精神,以"循理而行"的实践来行使"裁成辅相,参赞天地"的功能,在行动上促使自然万物蓬勃发展.朱熹的实践观本质上就是"循理而行",人应当要尽心穷理来格物致知,进而践履力行,在实践中明"所以然之理",完成"所当然之则",实现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生.朱熹的实践观蕴含着人类要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生命的意蕴,这种观点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心理教育思想是阳明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毕其一生完成了他的心育思想的理论构建,同时,以其践履"成圣"的人生经历,对他自己创立的心育理论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李晓英 《南都学坛》2001,21(1):14-19
在立体多层的孔子道德思想体系中,道德践履是其核心和精髓。孔子以为仁由已、笃实躬行的道德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经世之行,定位于道德践履的人物评价标准,构筑起重视践履、强调事功的道德论体系。从而表明道德践履才是孔子的终极关怀,是孔子道德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下和治天下而不能"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王船山对"道统"作出了祛魅的解释,认为道统的继任者不应局限于韩愈、朱熹等大儒所例举的圣人,任何自觉践履儒家伦理道德、维护和存续中华文化的人都是道统的继任者;道统具有"孤行而无待"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亘天垂地而不可亡"的超越性,体现了王船山对于儒者之统历久弥新的坚定信念、存续中华文化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使命感。王船山反传统儒家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思想分别对于辛亥时期的革命家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成性论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工夫论,是其人性论的道德实践工夫层面;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和国家观,则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的成性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道德实践工夫学说。张载的成性论以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区分为前提,这种区分实际是对现实人性之不完善、不完美的另一种表述,虽不等同于王安石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他以"理"作为哲学本体,建立起一整套庞杂的理学本体论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产物,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朱子的理学和柏拉图的理念论思想进行比较可看出有许多相同和相异之点.  相似文献   

7.
朱熹的文体学思想是其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儒家的哲学理学思想密切相关。首先,关于辨体尊体论,朱熹提出了"亦须先识得古今体制雅俗向背"的辨体经典论断,这是中国古代辨体批评史上的关键链条之一。其次,在古书辨伪之辨体上,朱熹以此辨体批评方法来辨识古书真伪等,既有系统的辨体理论又有具体的辨体批评实践。他把辨体作为方法来辨伪的代表是《伪古文尚书》和《麻衣易说》。第三,朱熹对《诗经》的诠释方法和纲领,即"读诗须先识得六义体面"之辨体为先思想,是他"亦须先识得古今体制"的进一步引申和强调。最后,在处理辨体和破体这一对立范畴的态度和方法上,朱熹持辩证通达的观点,其核心主张就是"变而不失其正"。作为理学家,儒家思想的"中庸"理念及其论《易》时相关的经权、常变等朴素辩证观,都是他辨体通变观的哲学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不少合理因素。他注意把这些思想运用于教育实践,加上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使他的教育哲学具有诸多合理因素,诸如主张熟读精思、虚心静虑;提倡启发式;主张循序渐进;倡行读书穷理与躬行践履并重;践行博学基础上的分析类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相似文献   

9.
儒学以经典、思想与践履的一体浑融为特点。《周易》在身体境遇的观察反思中形成了整体性、具体性和反思性的存身的辨证认识。《易传》中发展出心身一体、由心统身的身心观和“体”物的儒学认识——修养方法。《论语.乡党》篇中孔子对礼的践履中以仁为灵魂,理学家在《论语.乡党注》中,以思想与身体一体混融的主体哲学向度达到了伦理知识与道德践履相统一的新水平。儒学因此呈现出充满道德善性的美学特征,亦因身体与伦理思想的张力变调而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生哲学与文化哲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具特色,又内在统一.首先,要理解冯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四境界说,离不开他为人生哲学所确立的文化哲学视域.其次,要理解包括抽象继承法、文化类型说在内的文化哲学思想,离不开对冯先生人生哲学思想的体悟,因为他的文化哲学思想在逻辑上即是他的人生哲学思想的拓展.最后,本文认为,"内圣外王"是全面理解冯先生人生哲学思想与文化哲学思想的实践基础,因为在冯先生看来,人生与文化只有在"内圣外王"的践履中才能获得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前期的美学研究主要综合调和了弗洛伊德、克罗齐、尼采、布洛和立普斯等人的思想方法,在取舍折中中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实证精神,反映了他的批判力和创造力。朱光潜以移花接木之法,使西方学术与中国传统学术相互参证,在比较和消化中创新。他的超脱思想正体现了审美的精神,且与现实互补统一。他还特别注意从感性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中去探讨审美问题,使理论体系与感性体验融为一体,并使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生观相联系,从中实现西方科学精神与中国传统人文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通过解读朱九思新著《竞争与转化》 ,论述他在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贡献。他立足国情 ,放眼世界 ,锐意改革 ,加快发展 ,敢于竞争 ,善于转化 ,在高等学校综合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将重点大学办成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重现高校领导干部素质和高校管理 ,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何基的学术思想在于“严守师说”,即严守朱熹天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其学术路径主要在于苦读“四书”,并博采众长、吸收众说而融会贯通。何基吸收了张载的“理”“气”说的合理成分,用“格物致知”方法作“形上”“形下”的分析,并继承了孟子、程颐、程颢的思想观点,融会贯通构建了自己的“理”之本体论。同时,何基继承朱熹哲思与诗思兼融的学术路径,并对弟子王柏进行了学术路径的传授。  相似文献   

15.
张之楠 《东方论坛》2010,(4):13-18,24
宋濂作为明初最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之一,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和吕祖谦,文学传承可上溯到方凤。宋濂在理学上没有固守一家之说,而是综览百家之说,丰富自己的理学思想。对于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宋濂不偏向于一家,而是调和二家之说,提出自己的明心、识心之说。  相似文献   

16.
贺铸少年时代的思想近侠,踏上仕途后又变为出入佛道之间,最终选择寺庙作为自己终老之地,这些思想上的流变在其诗作中都有所体现。通过对贺铸诗作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贺铸一生的思想变化,做了一个较为细致地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7.
朱熹己丑之悟完成思想突破,认为性体情用、心主性情,强调持敬涵养之功;相应在文学思想中,认为文道一源,心主文道,强调心的无私湛然,使道发为文的过程不受遮蔽和阻碍。在文学批评中,朱熹关注"说"而无视"写",提倡"恰到好处",反对"矜豪谲诡",排斥"自家意思",忽略作者的个性化和文风的多样性,这是其理学思想和心性论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考察朱熹对佛教的认识对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朱子学与佛学关系有一定意义。朱熹青少年时期曾涉入佛学,甚至在约19至24岁时还曾试图按禅的方法“修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对佛教知识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对佛教“空”的理解认为即是无,这与佛教本身有很大差距。但有证据显示他掌握了佛教初步的观空方法。朱熹对佛教的批评受到这种认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敦儒词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著名词人,也是苏辛之间具有继承与开拓之功的过渡性人物。他的词着力书 写主体的自我襟怀。内容可分为忧世之作、人生感悟之作和隐逸之作。艺术风格为清旷飘逸、疏宕明朗和通俗 流畅。  相似文献   

20.
朱熹论修身     
朱熹的修身思想是其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孔孟儒家的修身思想,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加以发展,通过注解儒家经典尤其是"四书",把修身与穷理联系起来,而具有新时代修身思想的特征。朱熹在重视和提倡修身的同时,亦强调把修身落实到笃行上,主张修身之要在于实际去做,而非空谈心性修养。朱熹的修身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