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中,科举制度的定义与起源问题成为最大热门课题之一.科举制度是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或曰与其他选官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唐宋之际是一个变化更革非常之大的时期。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逐渐走向完备、成熟。这一变迁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就科举制度本身而言,由唐到宋的变迁虽然很大,但这种变迁恐怕并非质的变化,而仍然属于量的、程度上的变化。其质的变化与其说是在唐宋之际,不如说是在南北朝与隋唐之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唐宋之际是一个变化更革非常之大的时期。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总的趋势是逐渐走向完备、成熟。这一变迁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就科举制度本身而言,由唐到宋的变迁虽然很大,但这种变迁恐怕并非质的变化,而仍然属于量的、程度上的变化。其质的变化与其说是在唐宋之际,不如说是在南北朝与隋唐之间。  相似文献   

4.
在眼下学生减负声中,人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 题:21世纪的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后备人才?是“门 门百分儿”么?还是一群除了在学校拿到各种高分数和肚 里装满书本知识的僵硬头脑外就一无所能的“书奴”? 问问历史学家,北宋时期每次开科取士,报名应试者 均达40余万人,而仅录取一名。你说,那状元难不难?而 从唐高祖武德五年,历史上第一次开科取士,到清末光绪 30年,漫漫历史长廊中,共有多少状元金榜题名?据文献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为文本,探讨状元殿试卷的价值,认为唐宋元明清历代政治、经济、学术、文学,尤其是科举制度皆可以从状元卷中得到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说,状元殿试卷,给我们留下的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凝结着政治智慧与爱国爱民思想的历史教科书,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创立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既有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也有深刻的民族文化根源。从古代思想文化演进过程来看,科举制度是先秦尚贤思想、大一统观念、"至公"理念与"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价值观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和公平选才的文化精神构成了科举考试的本质特征,选贤任能是实现"大一统"政治理想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手段,公平理念是科举制度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科举考试是"学而优则仕"理念的制度化。深入探析科举考试的文化渊源,有助于全面认识和客观评价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7.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建设 ,是历代王朝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地方各级政府为世族权贵所垄断 ,形成了长期的诸侯政治 ,致使中央政权的权威受到极大的威胁 ,并导致腐败之风的蔓延。唐末五代的军将擅权 ,贪赃枉法更是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宋代对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以分权和制衡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 ,削弱地方政府行政长官权力 ,在路级行政机构实行分权管理 ,监司互察 ,加强对州县官的监管。改革科举制度 ,地方政府官员大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宋代的这些改革措施彻底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诸侯政治格局 ,对于宋代廉政建设和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政治自隋唐以后,可以概括为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政教合一的官僚政治,科举制度在其中发挥着社会整合与社会凝聚机制的特殊作用。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分水岭。中国传统政治由官僚政治向宪政民主的艰难转型,自清末到现在并没有结束,但我们已经快接近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宋代科举与文官政治刘安泰一、科举制度的定型与完善宋代人才辈出,与科举制度的完善有直接关系。宋朝皇帝接受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人跋扈的历史教训,一开始就重视科举取士,实行文官政治。赵匡胤曾立下“不杀士大夫”①之誓;宋太宗赵光义也说过,文臣弊病多如鼠洞,堵...  相似文献   

10.
科举制度的四大历史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举人而得名.从隋炀帝大业二年至清光绪三十二年,即自606年至1905年,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整整1300年.它的彻底废除至今也已有90多年了.对于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及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可说是“前人之述备焉,”无须笔者再作附骥之谈.本义旨在对于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即其政治调节功能、教育推动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历史借鉴功能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政治学说在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发展的历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于后世政治学说的发展和统治阶级政治实践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在封建社会两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以孔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儒家政治学说一直被封建统治阶级确立为正统思想。鸦片战争以来以孔学为灵魂的“中学”也一度顽强地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  相似文献   

12.
拜读谭其骧先生在《中国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发表的《勿空破,认真立》一文,深受启发。谭先生指出专题研究中有几种很成问题的倾向,其中之一就是好评历史人物,不爱理会历史事件。还指出:“研究历史事件的少得出奇,南北朝论文中没有一篇讲到侯景之乱”,本人虽然学识浅陋,愿以补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太清二年(公元五四八年),东魏降将侯景起兵攻陷建康(今南京),作乱三年多,使繁荣的江南遭到严重的破坏,史称侯景之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出现,有的史书说是因为萧衍做了个妖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诞生于隋朝,至唐代体制逐渐完备。从此,文人与科举之间就产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唐传奇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涉及爱情、历史、政治、豪侠、梦幻诸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唐代的社会生活。本文拟通过唐传奇作品来探讨唐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在中国绵延1 300年,废止至今,100周年。1 300年间,关于科举制度的是非得失,就有不断的争论并屡停屡兴;废止科举之前数十年间,争论尤为激烈;废止之后,正如人们所说,“盖棺尚未论定”,争论仍在继续,不少国外学者也参加讨论。不过争论的重点同百年前有所不同,从政策层面转移到理论层面,探讨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影响。近20年来,由于自考制度的建立、公务员考试的开展,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这些举措,都能看到科举制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引发了对科举制度新一轮的研究热潮。从教育部的考试中心到许多省市和大学的教育研究或考试…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江左、山东和关陇三大政治文化圈。隋朝统一全国后,展开了一系列文化整合重建活动。着重探讨了当时文化整合的两种主要模式:官方的意识形态文化工程建设和民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并由此推及在此历史情境中的文学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上气候对于战争的影响一直是历史学界关注的重点,其中南北朝时期又是战争频繁的历史阶段。在分析南北朝能够并立一百七十年的原因中,对于双方互相攻伐的具体战事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此期间一些重要战事中的气候因素一直不曾引起学界的注意,例如气温、雨以及风等因素。因此,钩沉每场战事中的气候因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许对理解南北朝并立的历史事实会有新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的《公羊》学产生了一套思辨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皇权思想,与现实政治密不可分。为研究作为皇权思想的董仲舒历史哲学,运用文献分析法,从4个方面分析其历史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认为,董仲舒的《公羊》学具有3个特点:提出天命—神意史观,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论解释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以君权神授说论证皇权合法性;提出王朝的三统循环的历史规律,将君王上升到历史主体的地位,认为皇权永恒;提出历史变易理论,呼应政治变革。从董仲舒以“三统”说和“大一统”说相配合、相交织的历史哲学是在西汉皇权巩固与扩张的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对比同时代罗马帝国未能产生高度系统化历史哲学的情形,这一点更明显。董仲舒历史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服务于现实政治的皇权思想,既论证了皇权统治合法性,又为当时皇权政治的发展与政治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一项选官制度 ,其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废除贵族世袭做官的特权 ,防止了世袭贵族势力的再生 ,有利于肃清吏治 ,遏制买官卖官现象的蔓延等等方面。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在唐宋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明清时期的科考内容与实际需要之间的背离 ,则早在唐宋就已经存在。学界所认为科举制度在唐宋所起的是积极作用而在明清所起的是负面影响的传统定论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9.
西汉以后,张良的形象不断发生演变,从佐汉的谋谟之臣变成集天命与神仙于一身的历史偶像。晋宋之际的天师道建构张良与张道陵的血缘关系以契合刘裕的汉室苗裔身份,为刘宋“与道结缘”制造祥瑞,以达成便于传道与影响政治的双重目的。北魏的寇谦之则利用崔浩“自比张良”的行为,制造了一套“符箓受命”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汉代以来张良“授命”说的改造。天师道利用已非历史原型的张良形象,涉入南北朝的政治活动,也塑造了刘宋、北魏政权中长期存在而又沉浮不定的共同文化意识,并推动南北分裂的政权向着共同的文化目标前行。  相似文献   

20.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整合传统社会生活并维系社会内部平衡的功能,它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均起到了枢纽与调节的作用.科举制度的废止,使得中国的乡村士绅阶层逐步消逝,并对乡村社会秩序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它导致了乡村文化的断裂、乡村权力结构发生变动、乡村在经济上对城市的依附性增强,这一系列影响使中国农村与城市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