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牧桐 《今日南国》2007,(23):62-63
从真诚探索当代中国婚恋"雷区"的《牵手》, 到《中国式离婚》引发人们对婚姻的容忍和责任的思考,王海鸰已经成为"中国婚姻的第一写手".  相似文献   

2.
爱丽斯·默多克于1957年创作的《沙堡》(The Sandcastle)是一部关于婚姻出轨的伦理小说。分析指出,小说中莫尔与雷恩之间的"婚外情"揭示出人是一个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体现出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因"欲"而起的"婚外情"是其自由意志没有得到抑制、摆脱道德责任的非理性意志占据上风的结果。激情过后,自由意志的力量渐渐减弱,理性的回归成为必然。莫尔最后的归家选择是其伦理意识回归的表现,其间,理性意志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小说对于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的婚姻伦理关系也有着重要的道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家庭内部的夫妻关系和母女关系,着重探讨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孝爱观和教育观在美国华裔及其后代身上的传承与延续,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婚姻下男女不平等的关系,儒家敬老爱幼的传统以及中国母亲的批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4.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之一。辛亥革命的理论先导章太炎在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话中阐释其自由观,以"无待"来理解形上自由,在"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中,通过"我"之成立及其可破,在确立形上平等的同时也确立了形上自由;在认识论领域,通过和《荀子》、《庄子》、佛学等的对话,章太炎对认识上的自由的获得机制本身、人的认识能力、真理、科学规律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然而其佛学的立场又有将真实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归结为虚幻的心灵构造的嫌疑;在伦理学领域,章氏讨论了自由人格的培养问题,其核心就在于通过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思想,从中挖掘出"依自不依他"的原则,并试图复活传统道德条目以应对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5.
婚姻的充分自由包括结婚的充分自由和离婚的充分自由。根据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的论断,以历史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1950、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2001年修订后的《婚姻法》和2011年《<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认为,建国后,我国婚姻法变迁呈现出以婚姻的充分自由为导向的特征,解释(三)更是恩格斯婚姻家庭论断和婚姻充分自由在现代社会的倡导和实践,是改善妇女地位的催化剂,能促进夫妻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婚姻生活,更好地实现可持续的家庭幸福。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对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婚姻的研究影响很大。一方面 ,学术界套用恩格斯的论述 ,忽略了中国古代婚姻发展序列的特殊性 ,也没能洞悉中国古代的基本婚姻制度为一夫多妻制。另一方面 ,恩格斯的论述为研究中国古代婚姻问题———诸如实际的婚姻生活中一夫一妻远比一夫多妻普遍的根本原因 ,一夫多妻婚制的本质 ,贞节观产生的真正原因等 ,提供了思维的启迪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论宝玉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主人公,是曹雪芹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一个典型人物。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抹新鲜的处于萌芽状态的人权主义色彩,他用平等自由的思想来抗击封建等级观念和伦理纲常,他用相知相爱、情感至上的爱情观来挤兑父母包办的婚姻。本文试图从伦理观、功名观、男女观、婚姻观等4个方面来分析他的叛逆性,从而揭示出:正是那种崭新的朦朦胧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造就了这么一个千年难觅的“情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左传》所记婚姻现象的分析,认为春秋时期的婚姻具有形式多样化和目的政治化的两大特征。其中,娶、媵、烝、报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里"从人者"的社会地位;而奔、择、通现象的存在,则反映了人性本能对自由与爱情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素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女作家王海鸰创作出版了系列婚恋题材小说,她用"冷静而近乎残忍"的写实手法阐述婚姻困惑从而引发社会思考。文章探析了她情感心理中对男人迷信的破灭、人生成功的喜悦及婚姻否定观对其小说创作主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通过陈独秀和李大钊,接触了马克思的思想,为之倾服并深入学习钻研,从而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随后苦苦探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马克思的自由观和毛泽东的自由观具有某种源流关系,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的自由观。我们可从哲学自由观维度,将马克思的自由观和毛泽东的自由观进行比较,发现其内在关系。两人的哲学自由观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和"可对话性",不过亦有差别。马克思的哲学自由观富于理想主义色彩,而毛泽东的哲学自由观则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3.
朱葆华 《东方论坛》2005,(3):111-113
指出了书法作品<松江宝云寺记>释文中的一些释文错误,并一一作了订正.希望书法编选者应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元)编撰的<景德传灯录>一书,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语言通俗易懂且简洁凝练,其中不乏成语典故,这对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景德传灯录>中的成语,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从结构、意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功能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之为女官;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北朝时期的宫女,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而其民族成分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价值诉求。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世界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场域和重要阵地。在网络境遇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载体与环体面临着转换变化,要围绕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实现的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灌输的力度;强化网络参与者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以健康繁荣的网络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性,不断激发他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创造力;增强网络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融合与创新,从而不断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略述英汉主语使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不同 ,英汉句子主语的使用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着重探讨英汉句子主语不同的特征和用法。英汉主语使用的对比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中国在从传统王朝的天下体系向国民国家体系转变过程中,境内的民族不断面临着民族意识如何发展,民族认同如何凝聚,边疆如何稳固等诸多难题。而对此,在意识层面,民国时期的许多学者和政治人士都展开了研究和争论;在现实层面,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