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分析了华商文化的基本商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华商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独特价值.论证了华商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获得成功和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华商文化的"无为而治"思想是现代管理的最高境界;大一统的整体观念在现代管理中具有宝贵的社会价值;其"人和"思想是现代"双向对称"管理模式的真实体现,是未来企业激烈竞争的"调和剂".华商文化思想必将对现代的企业管理乃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管理的效能与管理的价值取向关系极大。传统高等教育管理形成的多种价值取向的管理模式既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科学发展观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现代管理也愈来愈重视人的作用,主体价值取向的主体性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因而应运而生。这种管理理念具有促进主体发展、民主建设、教育和谐的功能,即在管理实践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管理规律,并突出自主性、民主性、和谐性、自律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工具理性创造了现代社会的巨大物质文明但也受到诸多非议和批判。回首百年现代管理的演进历史,工具理性在现代管理的核心工作以及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无可取代的位置,工具理性深深地影响着管理的现代发展,也深化了现代管理思想内涵和管理模式并引导了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管理实践问题的反思,工具理性思维下的“人性假设”、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效率主义”、官僚制组织对人的异化以及工具理性高扬下的价值理性衰落已成为凸显问题。只有在现代管理中深度融入“3p”人本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伦理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价值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找到工具理性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组织是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新型企业管理组织。这种管理模式能使企业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焕发强劲的生命力。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正成为许多大、中、小型企业普遍追求和向往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的环境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以这种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运用该模式,可加强环境管理中理论观念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节约物力,共爱民生"的优秀思想,培养人们鲜明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能源的优良生活习惯;同时在该模式下主动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理性消费和适度开发,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协调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技术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中国式管理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入手,探讨了管理与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对于形成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起着根基性的作用。通过分析中西方管理思想的文化差异,揭示了中国管理思想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方法论、维纳的双向通信理论与现代民主管理模式,具有统一的思想基础。毛泽东的思想与维纳的理论在现代民主管理中实现了紧密、有效的结合。但是,维纳没有注意到毛泽东的思想,管理思想的创新者们也没有注意到维纳科学理论与毛泽东哲学思想之间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薪酬管理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受传统薪酬管理的影响,目前的薪酬模式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情况下,以相关薪酬理论为支撑,并借鉴宽带薪酬的设计思想,探索一种新型薪酬模式——需要薪酬,表现出一定的必要性及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普及 ,既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带来了机遇 ,又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此 ,运用现代管理理论 ,尝试新方法 ,构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儒家思想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思想是东方文明中的一颗明珠。儒家的“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团队精神、领导者的人格魅力等管理思想基本一致。研究儒家思想对于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有利于企业参与竞争、赢得优势、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学者常创常新的恒久课题。  相似文献   

11.
聂耳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对于理解20世纪中国艺术与音乐的发展及其走向政治化的历程十分重要。探讨聂耳关于艺术的角色及现实对于艺术与艺术家之重要性的见解,讨论他的音乐如何传达中国现代民族主义和革命精神,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现代性与革命的共生关系。聂耳将不同的艺术观念综合一体,在吸收西方音乐技巧和创造中国新型革命艺术方面取得了成功。对聂耳进行研究可以为30年代中国左翼知识社群的意义和影响予以重估,他的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都代表着中国革命音乐的巅峰,并可为其后的几代歌曲作家充当样本。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首倡“商战”,后发展成中国近代中叶的经济纲领,其时代内涵包括正确处理“商战”与“耕战”、“商战”与“兵战”、“商战”与“学战”三大关系,既标志着中国人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已接近到本质的层面,又标志着中国人对中国近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思路已基本弄清。  相似文献   

13.
"意象美学"的现代形态——论叶朗的美学本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基本的和核心的范畴,同时又是中国传统审美创造和鉴赏的基本思维模式。以“意象”为本体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一直占主导地位。现代形态的“意象美学”建构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在当代的重要价值显现,也是叶朗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体系中所做出的一种价值选择,更是叶朗在长期的美学思运中对美学本体论的一种中国式的读解。叶朗以其独特的美学之思,尤其是他那独树一帜的极富民族性更具时代意义的“意象”论美学,越来越为学界所关注和肯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及台湾海峡的地理区隔,海峡两岸现代汉语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其中词汇的"同义异序"与"同义异构"现象尤其值得注意。"同义异序词"分属于海峡两岸两个不同的语言社会,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并不会影响两个不同语言社会的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同义异序词"都是由两个语义相同或相类的语素构成,两个语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与并列的关系,因此构词的两个语素顺序如何并不影响语义表达。"同义异构词"的情况亦如此,两个词只在构词语素上有差异,并不影响理解。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析对中医之"气"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 ,难免会出现偏差 ,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典型范例。通过运用中国古典的非对象的、唯象的思维方式 ,对气进行考察 ,便可看出 ,气是物质运动之象 ,中医中的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从而得出结论 :对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 ,不能只站在现代的角度 ,而应穿越思维空间 ,去经历古人的思维历程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而实事求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以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形式。现代家庭建设是相对于传统家庭建设的一个新概念 ,其内容包括家庭物质文明建设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关系模式是其主要内容之一。社会发展决定现代家庭建设 ,现代家庭建设影响社会发展 ,二是互相联系 ,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五色"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色”理论是中国古代装饰用色的核心理论 ,历代统治阶级对这一理论均很重视 ,并影响了广大下层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它沿用了数千年 ,贯穿整个中国古代装饰史 ,直至今天对现代装饰用色的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影响。因此 ,对它的内涵的了解 ,对它与古代“五行”观念、等级观念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它的美学意义的阐释是探讨中国装饰史不可缺少的工作。为此 ,笔者结合古文献与工艺美术实践对“五色”理论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 ,重新审视某些传统用色观念 ,从中发掘出能够启迪现代艺术思维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9.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上都有相当高的相似性。明确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之间的这种关系,既有助于汉语/华语历史的研究,又有助于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认识;既可以由港式中文反观早期现代汉语,还可以推而广之,用之于两岸四地语言差异与融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