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年(一九七九年)高考的语文试题,大家认为更能全面地测验出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对中学语文教学起着更好的引导作用.特别是作文(改写)试题比去年出得好:它使考生有充分显示才华的广阔天地.试题既注意了语文知识的科学性,也注意了思想教育.凡是平时对语文认真学习的考生,这次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试题共六道,除作文外,还有标点、填空,辨识正错句子、解释文言词语和文言译语体等.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把翻译当作一种政治手段,女性主义翻译改写非常兴盛.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认为翻译就是一种操纵,一种改写,它与女性主义翻译达成了契合.本文以勒费威尔的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女性主义翻译中改写现象盛行的原因进行研究,具体将从诗学形态和赞助人这两大因素对女性主义翻译改写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翻译改写是翻译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影响翻译改写的因素很多,本文试图探讨译者民族情感对翻译改写的影响,指出一个民族的爱国情感,审美情感和价值情感都会影响翻译的改写.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是公认的当代中国文学英译的第一人.然而,他的翻译却一直饱受学界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其翻译中的改写.该研究以文学操控论为理论基础,以《生死疲劳》的翻译为个案,对葛浩文在翻译中所做的改写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葛浩文在翻译中确实进行了较多改写,其中很大一部分改写是目标文学系统的诗学形态综合作用于译者而发生的改写,这不是译者的无心之举,而是有意为之,其最明显的意图便是让译作在异域环境中为更多的异域读者接受,从而延续作品在异域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忠实,反对改写原文.但在中外翻译史和翻译实践中改写普遍存在却又常常被严重忽视.尤其在外宣翻译和旅游英汉互译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诗学,预期读者,阅读习惯,审美情感,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及各自文化系统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使改写成为翻译的本质属性,也是翻译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勒菲弗尔"改写论"提出"翻译是一种改写",重视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指出翻译作为一种改写形式,会受到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的影响。文章从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了葛浩文译《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改写现象,总结了他所采用的改写策略和方法,旨在为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网络英语消息是对传统媒体消息的英译.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网络英语新闻翻译中应发挥主体性,对新闻文本进行跨文化的改写,以取得最大的对外传播效果.译者的主体性在网络新闻英译中主要体现为:在保留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对新闻进行符合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改写,包括对标题和导语的改写、对背景信息的增补和对正文信息的取舍.  相似文献   

8.
句子变化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旨在通过听力测试的手段来研究句子变化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理解的影响.句子变化表现为两种方式句子简单化和句子详尽化.研究的理论依据为图式理论、输入假设及FT语言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句子简单化和句子详尽化都有助于听力理解.这研究的结果对听力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勒菲弗尔的“操纵论”认为,翻译就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操纵下对原语文本的改写.外宣翻译中的增添、删减、调整、重构,并非出于文本因素的考虑,而是基于中外意识形态和宣传诗学等文本之外因素操纵下的改写.这种改写是外宣译者为了在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传播中赢得目标受众,取得最佳传播效果而进行的语言转换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本身有着交际性的本质.笔者从Firbas的功能句子观的角度出发,以交际动态功能指向理论为框架,并结合传统句法和句子成分观以及信息传递论,分析了交际动态论视角下的句子信息功能指向,明确了交际目标,指出在英文句子扩展问题上要遵循交际动态程度逐步上升的倾向,在一定的语境中来安排句子成分.这种英文句子深层扩展机制的综合分析模式更好地解释了句子的扩展现象,是对语言的本质在句子内部,在交际的内在机制层面的探讨,有利于国内英语学习者从不同角度了解英文句子的遣词造句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述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释义观,分别从词汇、文化和修辞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其给翻译所带来的启示。自然语义元语言的语义原词释义方法有助于词汇翻译的恰当准确,而其“文化脚本”的引入有助于纳入语言中的特定文化,设置适应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倾向。在修辞层面上,借鉴隐喻释义的可行性,明确其他修辞的释义核心,有助于翻译质量的提高和翻译新方法的探索。总之,借鉴自然语义元语言释义的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忠实性。  相似文献   

12.
To paraphrase is a helpful method frequently used in English teaching. What does it mean? How to do paraphrase? The writer cites some sentences from textbooks and some teaching materials so as to sum up the way of paraphrasing in several aspects. One is paraphrasing th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a sentence in a paraghaph. The other is paraphrasing the rhetorical device by explaining or revealing the implication of the figure of speech and extending the mea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entural idea 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cal coherence of the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明清俗语辞书的释词特点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书证为主,或无释义,体现辞书编纂的“原则中心论”;二是结合民俗文化、文化史进行释词,体现了语言史与文化史相结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也是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符号的转变,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信息传递的缺陷与困惑,如语言负载信息的传递缺陷、词汇的内涵差异与空缺现象、翻译是以源语文化还是以译语文化为标准等,要解决这些困惑,必须把文化翻译的基本原则定为“在目的语中忠实地再现原文的文化意义或者说在文化上信于原文”,并在“直译”、“直译加注”、“直译加意译”、“意译”这四种翻译方法中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术界发生了由“宋学”到“汉学”的学术转型,学风由空疏玄虚转向崇实尚博。在这种学术背景下,骈文理论观念也发生了由空转实的深刻转变,其表现就是将训诂学引入骈文研究领域,从而催生了骈文训诂。清代孙梅《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成就尤为突出,其继承《文心雕龙》的实学精神,引“汉学”训诂之学入骈文领域,以成骈文训诂,实现了由空疏玄虚到实事求是的骈文理论观念转变,开创了骈文理论的崭新局面。这也是《四六丛话》的骈文训诂的根本价值和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规范型辞书应以身作则,在释义时尽量避免使用方言词,否则会损害自身的"规范"形象,同时也给使用者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以"规范性"著称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时还是使用了一些方言词语,这与规范宗旨是相抵捂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证《说文解字》有三种主要的声训方式,即所释之字与被释之字实际上是异体字,不是同源词;第二类是同源词为训,采取“A,B也”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在释义里饱含着语源性义素。文章举《说文解字》言部字为例来说明这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过程中不恰当地采用释义、阐述或增益的方法, 把原文中本来需要读者想象、推导才能领悟的隐含意义明示给读者, 这种明晰化翻译极大地损害了原文的韵味, 实际上是对原文的不信, 使读者无法象读原作那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中的明晰化倾向主要表现在: 1 、释义明示, 语不尽意;2 、越俎代庖, 添枝加叶; 3 、弃形存义, 化隐为显; 4、附义于形, 画蛇添足; 5 、熟典附义, 叠床架屋  相似文献   

19.
《新华字典》第10版在配例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不全面,位置不当,顺序欠佳,生僻或生硬不通,不规范,与释义内容不匹配,多义,与义项的语法属性不一致,有语法问题等。配例的基本要求是契合性、典范性和自足性。理想的配例力求做到全面性、补充性和鲜活性。  相似文献   

20.
文化空缺词汇指的是只为某一民族语言所特有 ,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的词汇。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宗教信仰 ,政治制度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不同。在文化上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空缺。这给英汉翻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常 ,在处理英汉文化空缺词汇互译时 ,可以采用音译法 ,改编法 ,译借和语义再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