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古城是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经岁月的沉淀而形成的,古城旅游景观无不浸润着传统文化的营养.当代中国古城旅游景观规划中传统文化内涵的缺失问题越来越受到旅游规划学界及艺术学界的关注,本研究以中国传统理论范畴"意境论"作为指导,对旅游景观概念进行了探析,建构了古城旅游景观意境的审美机理,解析了凤凰古城包含天象、建筑、风水、人文活动等旅游景观意境的构成要素,以期能更好地挖掘古城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代公共艺术存在于公民社会的文化背景中,以兼容性为基本内核,是融合了社会文化和艺术语言的集合体。新的文化内涵衍生出区别于传统审美角度的的方式和意义,这也决定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方式将由瞬间的情节体验向"即时性"的过程体验过渡,其审美意义的文化构成形态也发生着由"仪式化"和谐向追求"戏剧性"冲突的嬗变。发掘当代公共艺术潜在审美价值,旨在为公共艺术的创作者和观赏者提供多维的审美视角,一个新的艺术"观看"的方式,并试图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合乎当代文化语境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黄伟林 《东方论坛》2010,(2):126-127
对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是当代文学界的一种重要批评理路,它一般以在文坛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家作品为中心,从"知人论事"开始,综合传记批评、印象批评、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的各种研究方法,对作家作品的主题话语、审美内涵、创作技巧、艺术价值及不足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考证论述。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形态入手,阐述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在面对西方现代文化和艺术思潮的碰撞下在形式、技法及精神上积极进行民族语式的探索,以彰显其民族文化的独有内涵及其艺术地位。从"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审美观论以及传统文化中"道"的宇宙时空观三大方面,结合具体画家案例来探讨、梳理、分析当代中国风景油画在创作中怎样通过民族语式美学的方式来借物象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达到尚意的"外象"之境,表达其对生命的理解,探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民族语式美学渊源。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直对中国传统诗画艺术的关系非常关注,对于两者的"同"与"不同"展开了许多研究命题。本文将以跨学科视野,从山水诗与山水画入手,回顾它们兴起的时间和原因,以及论证它们在融合过程中体现出的相同审美原则、艺术精神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自然或人文的物态景观作为散文抒情写意的物化载体,在当代散文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中,其审美功能经历了不同的定位阶段。物态景观审美功能的不同的定位,对于一个时期散文创作的总体艺术风貌具有潜在而决定性影响。本文尝试以“十七年”、80年代初中期的散文创作为参照,来分析物态景观的审美功能定位在90年代散文创作中所发生的质的变化,并藉此探讨90年代散文艺术风貌演进的内在肌理。  相似文献   

7.
"景观"作为视觉审美对象, 中外文学和绘画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从文学的"观景"描述到绘画的"景观"再现, 充分反映出东西方由于所处不同的文化境遇, 对景观有着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文学叙事的角度研究景观设计,可以借用隐喻在特定场所设计中使作品脱离形下之"器"并表达其形上之"道",借用省略在空间设计中促使事件与意义的生成并延伸其空间感染力,借用反复在景观塑造中引导层次组织的结构关系并强化效果体验,借用婉转在空间景观设计中烘托景区联系与景观层次,从而给人以婉转曲折的审美体验。将修辞学的相关概念与手法引入景观设计,可增强叙事性景观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让人们更加关注城市景观的人文空间价值,使环境体验者在参与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场所记忆与场所认同。  相似文献   

9.
合唱艺术的独特美学品格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并为其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中争得一席之地。当代合唱作品主要包括群众合唱、民歌合唱、艺术合唱、少儿合唱和流行合唱五种类型。这些作品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着力表现时代精神,突出人文主题,在群众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融合中彰显审美品格。大学生通过演唱或聆听这些作品,不但能够感受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艺术形象,也可以使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同步提高。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当代合唱作品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审美文化多元共生的语境中,各种艺术文本呈现出的全面低幼化、粗鄙化、欲望化和平面化表征促使我们开始将反思和批判的目光对准长期高居神坛的艺术受众.考察当代书写文本的受众——读者、视觉文本的受众——观众和大众审美文化的受众——消费者的内在景观与审美症候,揭示当代审美文化的堕落趋向和其广大接受者的精神病变之间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可以引起学界将关注的重心由审美文化的制作转向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中,对景观的审美感知和判断不可避免地成为城市文化的美感。文章研究各历史阶段社会自身独特的审美方式,认为这与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心理定式及世界观相呼应。既然环境是文化的,任何关于环境美学的讨论同时也必然是所称作的城市独特景观文化美学价值的讨论。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体现新价值观主导下的审美,在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主义的营养,同时当代艺术的介入又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美学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景观关学是当代新兴的美学研究领域,作为审美对象,景观不同于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因此对于景观的欣赏是否能沿用以往的审美模式、景观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活动与以往有着怎样的差异,成为现阶段美学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了其中两种主要观点即“分离式”的审美模式和“介入式”的审美模式,并在对二者进行比较和评价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与“分离式”的审美模式相比,“介入式”的审美模式更加适宜当代社会对景观欣赏的要求和审美发展趋势,而中国古代关学当中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传统观念对这种审美模式则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间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论文从传统美学中的时间观入手,分析了时之景与时之境在意境营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古典园林的分析,提出时间在园林意境审美中的景观营造与审美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创造了水之美,水景观是水之美的重要内容。水景观之美具有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多重性。在对水景观进行审美欣赏时,既要体会不同水体中蕴涵的不同美学韵味,也要注意不同形态的水景观在审美意味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西方当代美学对审美意识形态的研究已经有相当深度.伊格尔顿、阿尔都塞等人为此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沿袭于马克思主义一个哲学范畴——"意识形态"的研究,"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深入就更具有现代意义.审美人类学提出"审美制度"是对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的澄明和阐发,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探索和解答.  相似文献   

16.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美学观点。文章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17.
分析比较现代抒情散文的艺术构成在审美上的鲜明特征,探讨不同审美特征产生的历史渊源,由此概括出两种不同的审美共性,展示在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中,现代抒情散文构筑的整体性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当代美学史学层面历时性展延和演进为纵轴,以美学自身文化层面共时性规范和厘定为横轴,以当代美学精神层面超时空路向和模式为曲线,描述了当代美学话语从分化到整合的嬗变,预示了美学经历了形上与形下、主体与客体、本体与实用的分化及由此产生的对峙和裂变后,在新世纪的地平线上将会出现崭新的整合的审美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9.
嵇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音乐家,以往学者对其研究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嵇康玄学音乐美学思想与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嵇康美学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学转型问题对于美学当代性发展的解读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当代文化特性层面的,其中审美文化研究的探索最为瞩目;另一个是历史发展层面的,提出当代审美理想和价值体系的重建和确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