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1957年2月日本岸信介上台后,根据此前石桥湛山内阁与韩国方面达成的谅解,为恢复中断近五年的日韩会谈展开了积极的交涉。双方交涉的结果是,在韩国的强烈要求下,日本最终收回了第三次日韩会谈日方首席代表久保田所做的否认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错误的"久保田妄言"和日本对韩国的财产请求权主张。日韩双方还就日本释放被收容的韩国人(朝鲜人)、韩国释放被扣留的日本渔民、日本"移交"部分韩国文物、重新恢复日韩正式会谈等问题达成了妥协。第四次日韩会谈之前举行的日韩预备交涉,扫除了长期阻碍日韩关系发展的两大重要障碍,日韩会谈向达成妥协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交涉在二战后长达14年的日韩会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韩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是随着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演进的。历史上韩俄有过曲折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施北方政策,着力改善与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韩苏建交;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韩俄两国在政治、经济、能源等各个领域积极发展交流与合作,韩俄加强合作有利于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韩俄两国在未来的合作中将有崭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金大中政府上台后,积极调整对美、日、中、俄的外交政策,强化"四强协调外交",主要表现在加强韩美同盟关系,升级韩日关系,稳步发展韩中关系,改善韩俄关系."四强协调外交对进一步促进半岛和平稳定、提高韩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孙中山到蒋介石,都对援助韩国独立运动作出过重要贡献。但国民党自身的弱点严重影响了它援韩作用的发挥。国民党的派系矛盾与韩国独立运动各党的纠纷相交叉,狭隘的亲疏标准代替共同抗日的政治标准,以及在“统一”口号下的力量兼并等,都给国民党二十余年援助韩国独立运动的光荣史增添几页灰色的记录。提供援助的中国与接受援助的韩国临时政府间在1944年后关系的调整,主权意识的尊重,在国际社会中具有普遍性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间文化及商贸活动日益深入,中国人对韩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韩国音乐、影视等产品的引进,使得许多青年对韩国文化产生了兴趣,赴韩留学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况且,赴韩留学还有更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自从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相对来说韩国在中国投资较多,我国亟需扭转这种不平衡的局面。文章分别对中国对韩投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投资金额和数目、产业结构等进行阐述,总结出中国对韩投资在文化、产业结构、韩国的GDP、汇率以及韩国开放程度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有利条件,以及在韩国医疗、教育、住房、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并结合韩国目前吸引外资的政策,提出中国对韩投资的方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连接祖国与所在国的桥梁和纽带的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指出,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共建"一带一路"。据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传来的消息,韩国首家"一带一路研究院"3月在韩国成立。该协会会长曲欢与韩国前总统卢泰愚长子、韩中文化中心院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韩国外交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间的痛苦选择中,一方面,为韩民族的统一进程魂牵梦绕,另一方面又纠缠于朝鲜核问题和美韩冷战联盟,难以走出朝鲜半岛的冷战体制阴影。卢武铉总统2005年3月提出韩国要扮演“地区平衡者”的角色,是试图走出“理想—现实”外交困境的重大尝试,可惜遭到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弹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舆论的打压,不得已在改弦易辙。因此,“地区平衡者”不是韩国外交的恰当定位,而怕是过于理想化了。本文从目前的韩美关系、韩中关系、韩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各方面分析韩国外交的理想与现实矛盾,认为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韩国外交其实是韩国社会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理想与现实两股力量角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韩建交以来,韩国在对华投资额、投资地区以及投资领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韩国对华投资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投资规模较小、投资领域较窄、本土化战略不足等。这就需要中、韩两国政府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大吸引韩商投资的力度,优化韩商投资的地区布局和产业结构,打造引资平台和改善投资环境,从而推动中、韩两国企业合作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由条约和习惯法构成的战争法规则在武装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条约之间以及条约与习惯法之间有法律冲突存在 ,因而在实践上产生了如何适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海战场、封锁作战、作战方法和打击兵器四个方面 ,就海上禁区战时和平时双重性质、海洋法与战时法适用冲突、台湾海峡在平时与战时的地位、实行平时封锁与战时封锁的权利、封锁有效性的标准趋于模糊化、在台湾海峡实施封锁的效力、临检、搜查和拿捕问题、军事攻击目标、攻防双方责任、战略目标轰炸的国际地位、以及核武器、化学武器与常规武器的法律地位等法律冲突作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