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抽象到具体、局部到整体的过程。建党百年来,共同富裕历经萌芽求索、曲折探索、初步发展、全面推进四个时期,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从现在起的中心任务,明确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内涵丰富、外延宽广、自成体系,目标上达成了全体富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内容上涵括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相统一,过程上涉及了共建富裕与共享富裕相统一,空间上统揽了局部富裕与整体富裕相统一,形态上设计了普遍富裕和差别富裕相统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源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同富裕的方向目标、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等重要思想论点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是在中华优秀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别涵育、淬炼、滋养了(着)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文化根基。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新征程上,需要在始终秉承好百年求索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科学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高质量经济发展继续做大做强共同富裕的"物质蛋糕",以高质量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共同富裕的"精神蛋糕",以高质量平衡机制建设共尝同品齐享共同富裕的"蛋糕味道"。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需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力争"物质蛋糕"不掉档,"抓住"创新发展引擎促进"物质蛋糕"不减速,"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物质蛋糕"不变味。推进高质量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以优秀文化创新提升"精神蛋糕"的品质感,以科技文明建设提升"精神蛋糕"的时代感,以教育共享改革提升"精神蛋糕"的认同感。建成高质量的平衡机制,需要以"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全体人民共尝"蛋糕滋味",以"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全体人民同品"蛋糕美味",以"持久"的健康护航机制助力全体人民齐享"蛋糕余味"。  相似文献   

2.
实现共同富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探索以及党的全面领导三者有机结合,为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指引、坚实基础及政治保证。现阶段我国推进共同富裕还面临着个别农村基层组织带领致富的作用仍待加强、内生动力不够强劲、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短板、民生保障不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等难题。因此要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牵引,增强共同富裕的引领保证;以高质量发展为基调,强化共同富裕的动力支撑;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营造共同富裕的思想境界;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打造共同富裕基础性工程;以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为手段,确保共同富裕的自然前提。  相似文献   

3.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奋斗目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们在思想、情感、心态等层面达到的一种丰沛且充盈的状态,主要包括国民素质普遍提升、精神资源普遍富足、精神境界更为高远、社会心态更加积极健康等内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内在需要。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强化思想理论引领、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精神文化产品、完善促进精神生活富裕的规章制度等,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深入分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及其推进路径,力求为进一步促进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现实需要, 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必然要求, 是筑牢中华民族精神大厦的根本选择。当前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长足进展,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必须从加强价值引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等方面系统推进、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旨。新时代共同富裕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富民、大同思想为文化基因,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理路探索为历史根基,以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为现实基础,具有深厚的生成基础与时代底蕴。新时代共同富裕内具深刻严密的逻辑意涵: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是其认知前提;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富裕是其内涵精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其外延范畴;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其重要标志。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汇聚共同富裕的实现“合力”;要坚持和完善基本制度体系,夯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精神生活不够丰盈已成为制约人们美好生活的突出短板。当前部分农民精神生活主要存在理想信念缺乏、集体主义价值观迷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膨胀“、孝道、诚信、仁爱”等优秀传统文化弱化等问题。要提高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水平,就要巩固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夯实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树立大宣教观,激发农民对美好精神生活向往的内在动力;帮助农民树立新物质财富观,摆脱拜物教的泥沼;加强村镇党组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创新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华实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实学思想的统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实学具有崇实黜虚、敦尚践履,经世济民、博施众利的基本精神。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丰富了党务实为民的历史实践和思想理论,在承接中华文化以民为本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实现了对中华实学基本精神的传承与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务实为民、博施众利,并将之具体化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紧密结合,实现了对中华实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但一提起共同富裕 ,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只限于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物质上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精神上的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 ;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固然是共同富裕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内涵 ,但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同样是共同富裕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实现共同富裕能使人民群众增强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是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和担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改革开放前期、进入新时代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而形成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认识,是我们道路自信的精神源泉.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是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学界就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及其辩证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条件下提出,以发展为核心,以高质量为衡量尺度,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质量与经济适度增长相统一,以及独特的发展指标体系,一系列发展战略保障等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表征。(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彰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建成都要以共同富裕为基础。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有先有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然后是全体人民一同富裕。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实现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3)高质量发展同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首先,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是富裕的前提,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进行;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其次,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是高质量发展的体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的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最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高质量发展影响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发挥;高质量发展对共同富裕产生作用,共同富裕也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共同富裕是目标。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梦想追求。它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共同富裕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着力点,不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伟业,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系统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回答了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基础,从历史维度和价值维度回溯了共同富裕的历史源流与价值取向,形成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纵览党的百年历史,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持续加深了对共同富裕的理论认识,成功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共同富裕之路。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立论基础,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鲜明标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与战略指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新财富观、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分配观、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观,织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网,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推动共同富裕在推进人民经济的征途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我国文化建设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在反思和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法制基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以2018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宪为起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法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以《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教育管理法》《公共文化服务法》《文化产业促进法》等为“主要内容”,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使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文化法治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创造了伟大历史,积累了丰富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结党百年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为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价值指引,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为共同富裕创造支撑条件。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呈现多元主体参与欠缺、联结平台发展孱弱以及相关机制供给不足等问题,可从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认同教育、优化开发多元多样的乡村文化载体以及建立健全系统长效的乡村文化 发展机制等方面探索乡村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乡村文化共同体的纵深发展,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愈受关注。由于中国长期执行城市偏向性的政策,城乡差距长期存在,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城乡融合发展这一新的理念,以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城乡之间的平等关系与要素的自由流动,在物质、权利、发展机会、精神和生态环境等维度上与共同富裕的内涵紧密联系。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针对农民权利、产业发展、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生态价值转化、村际一体化发展等角度的政策路径将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此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合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条件,是找到市场经济理论与思想建设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在精神谱系视域下审视伟大抗疫精神既有助于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伟大抗疫精神的研究。伟大抗疫精神"何以形成"与其"是什么"和"如何弘扬"是同等重要且更为深层次的问题。"何以形成"的探究有助于厘清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以及提高继承和弘扬的针对性。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殊死搏斗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境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又有自身丰富内涵与特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缔造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抗疫斗争的领导主体,党的领袖群体是抗疫斗争根本任务的提出者和根本方向的把控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领域抗疫斗争具体策略的设计者和带头执行者,广大普通党员是各条抗疫战线的积极参与者和骨干力量。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的基本主体,中国人民的抗疫诉求是推动抗疫斗争进行的根本动力,中国人民的抗疫智慧是抗疫斗争的基本要素,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是抗疫斗争的直接支撑。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抗疫斗争的理论基础,也是与国际国内各种错误言论进行斗争和交锋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优势是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底气和信心,也是党和人民团结抗疫所维护与坚守的对象;党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逻辑依据。党和人民用实际行动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将对祖国和同胞的感情具体化为气壮山河的抗疫行动,中国人民严格自律的抗疫实践、守望相助的抗疫实践、舍生忘死的抗疫实践共同构成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华文化深深滋养着党和人民,党和人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战胜困难的思想精华,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抗击疫情的力量,中华文化是伟大抗疫精神形成的文化根基。深刻理解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强化战胜疫情的精神支撑,对于夺取抗疫斗争和新时代伟大斗争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他认为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安排,以人民利益为其价值标准,以消除两极分化为其关注重点,以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为其突破难点,惟此,才可能实现这一理想追求,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他并不明确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战略,并且错选了一条仅重公平、不顾效率的同步富裕发展之路,其结果虚幻并苦涩。所以,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毛泽东共同富裕思想有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