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非市场因素的作用或致力于结构分析,并据此廓清资本主义的演进趋向。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的关于制度变迁的“动态理论框架”即使再完美,其结论也是值得怀疑的。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制性影响,经常摧毁原有的制度体系,使其陷入矛盾并为新制度开辟途径。制度演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并发挥作用。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直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新制度经济学构建制度的方法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新制度经济学在继承和发展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个体主义。由于武断地认为制度是个人选择的产物,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就必然以个人为理论出发点、以致陷入“人与社会相互决定、无限倒推”的二律背反的困境之中,无法真正把握制度的本质和发展变迁的规律。而马克思则以唯物史观为基础,通过批判各种古典个体主义分析方法,在充分肯定人类生存需求的作用的基础上,从人类系统与自然界系统间的关系入手,引入社会实践,从满足需求的方式、社会手段入手,抓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这个关键,建立起制度整体主义分析方法,克服了制度个体主义分析方法的种种缺陷。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出现的新制度经济学热和马克思经济学被边缘化的倾向,从《资本论》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思想进行了梳理,并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与方法进行比较,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制度分析的经典,强调当今中国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亟须汲取马克思制度经济思想的营养。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思潮复归过程中兴起的重要学派。该学派从交易费用、产权、制度的构成和变迁等角度展开分析,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新制度主义经济学派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基本假设的合理化修正、方法论取向上对历史方法的强调和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过后,终结抑或超越新自由主义的争论如火如荼,尽管其中不乏狭隘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替代方案。新制度经济学所强调的制度功能主义和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以此为据,发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分析与批判功能,建构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范式。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范式,是在扬弃旧制度主义及行为主义研究范式基础之上,主动接纳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的成果,并在同其它社会科学的不断对话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体现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的内在逻辑机理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制度权威问题是西方当代理论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其原因在于,对制度权威问题的探讨成为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的核心问题。在这一意义上,新制度主义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种潮流。同时,人们从诸多不同视角对制度权威问题的探讨又为当代西方制度权威理论研究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对西方制度权威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合理地理解西方制度权威理论,推进对制度权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制度主义与政治学的“联姻”是新制度主义发展的必然。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首先表现为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而新制度政治学的兴起则弥补了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缺陷。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制度变迁的经典案例为政治学中的新制度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制度在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和调整过程中的作用,但这些理论在解释历史实事时,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经过比较诺斯的新经济史学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经济结构的本质及其变迁的解释,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首先应该归因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动力则来自于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中关于制度构建的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新经济社会学打开了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成果整合应用的方向。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经济理论如何影响制度构建的问题,研究课题开始覆盖制度构建中制度效益产出的新领域。在此视角下,我国垃圾分类制度的构建必须重视制度效益的产出,包括制度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当这些效益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促使垃圾分类制度真正产生良好的文化效益,成为一种文化理念,它的构建才算真正完成。  相似文献   

11.
制度效率的决定与制度效率递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度效率就是实施制度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制度安排的效率取决于制度的"普适性"、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制度结构的效率则取决于制度配置状况。由于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不断变化,制度要保持高效就必须随之改变。从制度的供给、需求及制度市场的特点看,制度随着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的变化而不断调整是不可能的。因而,制度的效率必然递减。  相似文献   

12.
尽管近年来许多人谈论趋同论的热情很高,但现代资本主义仍具有有限的多样性。近十多年来,在西方学术界有两个研究流派一直在强调国家间的制度差异,强调制度差异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果的重要性:“资本主义类型”理论主张协调的市场经济的运作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跨国福利研究则发现了不同的福利政体,它们在制度设计上有着重要差异。了解和研究这两个流派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上的加速度增长,验证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制度安排的变迁导致经济绩效的变化。但是,两国制度安排上的变化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两国的制度结构又是如此不同,因而对传统的制度理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两国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因此,要成功地解释决定历史基本走向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政治学研究应该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吸纳政治哲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对制度变迁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度变迁是体制改革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制度变迁中的绩效如何则直接影响改革方式和道路的选择以及最终结果。影响制度变迁绩效的因素很多 ,但制度结构及其互补性则是直接对制度变迁绩效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之一。改革中某些制度变迁的实际效果与理论预期相差甚远 ,关键就在于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各种制度之间的共生互补性决定了单个或局部的制度变迁是不可能在长期内不受制约而获得持续的绩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诚信是政府为政之本。政府诚信受观念、环境、制度、体制等诸多因素制约。从制度层面揭示政府诚信建设的制度需求、制度缺陷,会为政府相关制度的创新提供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之间存在冲突;有关监督组织的制度安排之间存在冲突;民主评议制度安排中存在制度真空;罢免制度安排中存在制度真空;村民监督权救济制度安排中存在制度真空;民主监督的组织机构缺位。青县模式的创新价值与启示在于:监督组织制度创新有助于实现权力资源配置的均衡化、监督主体的组织化和监督行为的规范化。实现村民自治中监督制度耦合的对策在于制度创新:通过进一步完善《村组法》以化解其中有关监督制度安排之间的冲突、弥合有关民主监督的制度真空;创新民主监督组织制度以实现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创业投资是一种向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建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创业投资有效运行的原理和制度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创业投资事业的利弊因素以及目前我国发展创业投资亟需推进的制度创新,希望能对我国创业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变迁的基本原因是由制度失衡引起的。然而,制度变迁还要受到路径依赖和政治程序的影响。就公司治理而言,无论是诱致性变迁还是强制性变迁,都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制度竞争获益的存在和制度移植成本的降低,不同国家之间的公司治理制度移植日益普遍,并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趋同。然而,由于路径依赖和利益集团等因素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不可能绝对地趋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正处在履行加入WTO承诺的过渡期,与中国政府履行WTO承诺同时而来的是其效应,在所有效应中,制度变革效应最值得关注.对于WTO之制度变革效应,可以借助新制度经济学某些范畴来分析,但值得注意的是,WTO规制作用下的中国制度之初始状态,不同于新制度经济学一度关注的一般市场经济,作为转型经济,中国的经济制度不仅处于某种非均衡状态,而且处在非稳定状态,带有明显的非稳定非均衡特点.履行WTO承诺首先可视为一种强制性制度供给冲击,它在消除原有制度非均衡状态的同时,将通过制度供求互动机制导致新的非均衡,而正是这种非均衡的交替过渡,将加速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制度转型的加速与履行WTO承诺的三个效应直接联系在一起,三个效应分别为直接变革效应、变革扩散效应和变革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由公共资源支持的教育服务,生产和提供分开是效率的前提,在市场交易组织生产和政府直接生产这两种制度安排之间存在一个连续制度安排的谱系。制度安排的多样性是给定资源条件下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合意数量资源流入的必然要求一传统的公立学校系统模式不能解决合意数量资源的流入和资源使用的效率问题.教育服务的国家垄断需要打破,我们需要一个具备演化特征的教育服务提供一生产制度结构.它是数量、效率、回应性和公平的可靠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