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促进资本市场有序发展,降低IPO前盈余管理对IPO抑价造成的影响,在创业板特殊背景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9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355家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创业板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前盈余管理程度的计算分析,引入影响因素变量,对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得出创业板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IPO抑价越大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加强IPO前盈余管理行为监控以降低抑价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创业板发行市场中的发行价、股票内在价值以及上市后的价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创业板IPO的估值模型和高抑价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综合运用股票内在价值计算模型、随机边界前沿边界模型和回归模型来检验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的相关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IPO抑价率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我国创业板IPO高抑价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着明显的IPO抑价现象,并且在其上市的公司背后大都有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他们通过协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实现企业和自身投资活动的增值,创业资本对创业板市场IPO现象存在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创业板IPO抑价度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创业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和中小板上市的58家公司样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发行中的抑价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公司治理来看,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的公司,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从发行特征来看,发行市盈率越低,中签率越低,每中一签需要的资金量越小,创业板IPO抑价程度越高。分析结果没有发现风险投资的持股会影响创业板抑价程度。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是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也是不解之谜。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对我国创业板IPO抑价影响较为明显,其次是信息不对称因素。而承销商声誉和信号理论则影响并不显著。文章提出了完善证券市场、突出承销商的保荐责任、加强发行人的监管、投资者要加强风险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7.
注册制改革与定价效率研究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以及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引起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利用2019—2021年创业板与主板公司样本,构建DID模型检验注册制改革政策效应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显著提高了IPO抑价。机制检验显示,在涉及创新内容较少的问询函、高报价申购剔除比例较高以及投资者分歧度较高的样本中这一现象尤为突出,为信号理论提供了我国注册制改革背景的新证据。基于这一结论提出改善IPO定价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投资的引入能有效降低IPO抑价,但基于中国创业板的数据发现,风险投资对IPO抑价没有产生负向显著影响,本文从研发投入的视角对此提供新的解释。发现存在风险投资通过研发投入影响IPO抑价的路径,即风险投资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增加一方面显著提高了IPO抑价,另一方面增加了风险投资对IPO抑价负向影响的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研发投入越高的公司中,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越显著,越能发挥认证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西方学者根据西方资本市场研究,解释IPO抑价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文中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现状和IPO市场实际情况,供求不平衡是我国资本市场最根本的矛盾;制度性缺陷是引起我国IPO抑价的理论根源,阐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解释中国IPO抑价问题时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以期望提高对中国IPO抑价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创业板分别对风险投资背景是否会影响IPO抑价和IPO后收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的参与会提高风险企业的IPO抑价;而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参与的风险企业的抑价没有显著影响;对风险投资背景与IPO后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会提高风险企业的IPO后收益;而且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IPO后收益有的影响显著不同,其中独立风险投资对IPO后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政府背景风险投资和企业背景风险投资对IPO后收益无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的差异性存在,但没有完全显示出其特质.  相似文献   

11.
IPO抑价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初始报酬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本文对我国IPO初始报酬率的变化趋势以及核准制实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考察,并分析了初始报酬率对IPO股票非系统性风险的揭示作用。结果显示我国IPO初始报酬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但对IPO公司非系统性风险具有揭示作用,或者说市场反馈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IPO抑价现象广泛存在于各国股票市场。以我国2000年沪深两市发行的137支股票和发行日市场指数为样本,提取了11个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超额收益率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PO超额收益率与市盈率、发行规模和中签率之间存在比较强的弹性关系,并与机构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以及发行前一个月市场指数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指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个人投资者在IPO投资中存在大量非理性行为。基于机构投资者对IPO质量识别更具优势这一假设,研究了影响IPO公司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对非国有企业,业绩增长和首发金额对机构执有比例有正影响,而公司年龄与销售收入这类代表公司成长的变量与机构执有比例成反比,显示机构有意回避那些"过成熟"的企业。而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评价标准与对非国有企业有明显的区别。进一步对可能影响IPO长期回报的公司基本面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执有高质量公司的组合平均意义上都能获得更高回报。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模仿机构投资者的择股方式进行IPO投资。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从199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1129家公司的数据,发现IPO抑价程度依旧很高,市场指数调整初始收益达到了122.24%。抑价现象与等待上市时长、发行规模、市盈率、中签率以及上市前30天的累积市场收益有关。除了承销商信誉理论,“赢家诅咒”假说、事前不确定性理论、信号模型、从众假说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IPO抑价现象。  相似文献   

15.
由于首发公开上市(IPO)减持退出方式极大拥塞,借道"参投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购"的私募股权创新退出进入实务.依据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环境成本、并购价值估计和信号传递效应,研究私募股权风险概率下无差异博弈均衡价格形成的机理,分析私募股权"选择支持企业IPO还是被并购"最优退出方式的行为选择策略,明确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最优IPO退出价格和并购退出条件下的收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投资者情绪、新股发行方式与IPO首日收益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投资者情绪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场投资者情绪指数,同时结合一级市场的发行方式来研究2000年至2008年的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产生显著为正的影响,询价发行方式下的新股首日收益率明显较低;同时,相对于其他发行方式而言,询价发行方式更能反映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情绪和需求,能显著降低市场投资者情绪对新股首日收益率的影响,使首日收益率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股票IPO理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票IPO的短期收益与长期回报之间的巨大反差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市场环境和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理论是IPO的原因。建立在不对称信息基础上的理论揭示了抑价现象,非理性行为和政策的差别及变化对这一理论提出了挑战。股票的配置理论因其对很多问题有重要影响而备受关注。股票上市后长期表现不佳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争议颇多的问题,股市微观结构的改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从短期抑价和长期超额收益两个价格表现方面分析了我国新股首日大单交易的特征,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了大单持有者信息优势及影响大单交易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正处在“新兴+转轨”的中国市场,整个IPO抑价水平一直在下降中,IPO的平均超常收益都显著大于零,平均超常收益有增长趋势;新股首日大单持有者在信息上相对于小投资者并没有信息优势,中国IPO市场竞购者不是长期投资者,他们做如此频繁的大单交易,目的在于获得短期收益;首日回报率和发行募集资金总额是影响大单交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为认清中国券商IPO市场份额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首日收益、长期收益、承销费用和行业集中程度对市场份额变化的影响,并将中美两国IPO市场的结果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承销费用、一年后超额收益对IPO市场份额变化有负影响;上市首日异常收益对券商IPO业务行业集中程度有正影响,该结果与美国的实证结果刚好相反。该实证结果反映了中国证券市场上,券商的声誉保证机制及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机制还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