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采用修正后的两变量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我国大米产业波动来源,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供求冲击对大米价格和产出的传导路径。结果发现:大米产业70%的价格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的作用;短期内供给冲击占据产出波动的主导地位,而长期内需求冲击解释54%左右的价格波动;总体而言,供给冲击在中国大米价格波动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应对大米产业波动及时调控,防止由于政策调控的滞后效应,导致价格与产出波动放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论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存量的增加及其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效应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紧扣判断货币政策是否有效的3个条件:货币能否影响产出、货币与产出和物价之间是否存在稳定联系、货币当局能否控制货币,系统地分析了资产价格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资产价格变化影响了货币和物价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影响了货币与产出之间的稳定联系;资产价格变化削弱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的能力。最后,本文提出了面对资产价格变化政府当局增强宏观金融调控有效性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台湾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波动幅度却明显提高,显示其经济稳定性正在逐渐丧失。基于总供给—总需求(AS-AD)模型理论,可估计一个包含产出和价格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以此分析1991-2010年期间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对于台湾宏观经济波动的动态路径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产出波动对于供求冲击的响应路径符合AS-AD模型的理论预期,并且短期内的产出波动也主要是受到供给冲击的影响;与之相对,价格波动则主要是受到需求冲击的影响。以1998年第2、第3季度为界,在此时点之后,台湾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更趋不稳定,对于各类冲击因素更为敏感;同时需求冲击对于产出和价格波动的相对影响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多处、多次发生了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破裂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宏观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要求学术界更深刻地理解资产泡沫的发生机制,也对泡沫破裂下货币政策的“危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对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时期货币政策效率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此阶段日本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时滞较短,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效果较弱.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在资产泡沫破裂时,央行可以通过利率等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泡沫破裂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但难以减缓泡沫破裂的速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3年季度数据,构建由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R)、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人民币贷款余额(LOAN)组成的五变量SVAR模型,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货币政策三个中介目标中,信贷冲击对我国产出波动的影响最大,货币供应量冲击对我国价格波动的影响最大,利率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研究了供给、需求、货币政策、能源随机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与能源价格的特征影响,考察了能源价格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表明,产出、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因素来自供给、需求层面的结构冲击,能源价格冲击的影响相对有限.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模型的分析进一步表明,在均值层面上的能源价格与产出、通货膨胀的溢出关系较为松散,但在波动层面上则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说明能源价格更容易引起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产品价格超调假说,考察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及效应。理论上,货币政策冲击影响了农产品的投机性需求,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大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分析的基本观点:短期内,货币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经由需求渠道而非供给渠道,在货币冲击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较大,并且波动的峰值超过了其新的均衡水平,即存在“超调”现象;但是,长期内货币政策对价格的影响是中性的,农产品价格最终趋于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相同的均衡水平。货币政策应盯住农产品的长期价格水平,管控农产品的投机性需求,以平抑农产品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在于考虑通货膨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并着重从实证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就通胀与资本市场之间关系这一论题,相关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更广泛的说,是资产价格的波动)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产生了一定影响,由此引发是否应该将资产价格变动纳入货币政策考虑范畴的讨论;(2)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波动的关系.用VAR模型,对通胀、产出、利率、货币供应量、大宗商品指数、股价等变量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开放框架下包含资产价格的扩展泰勒规则,分别以利率和货币供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价格型和数量型调控模式,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对两种货币政策调控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稳健性分析,在我国现阶段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背景下,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价格型调控模式并非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最佳选择;相比较而言,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反映我国当下资产价格急剧波动背景下的货币政策操作规则,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首选,但价格型调控模式亦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央行为规避利率急剧波动而采用的利率平滑机制仍然存在,并且,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并未显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数量调控规则下对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宏观经济波动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进行估计,并引入贷款冲击与货币供给冲击的相关性,发现二者在短期内会使产出、投资和通胀率出现较大波动,贷款冲击波动性更大。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应谨慎对待信贷扩张与宽松货币政策,而在长期则应持续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向价格调控规则过渡。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金融杠杆、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文章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金融加速器机制,通过引入工资加成冲击、通胀冲击、货币政策冲击、投资冲击、政府购买冲击、偏好冲击、金融扩散冲击和生产率冲击,利用2001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四季度经济数据,采用贝叶斯推断方法估计DSGE模型,比较了金融加速器存在与否、不同杠杆率和利率市场化三种情况下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融加速器机制下,各种冲击放大了对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扩散冲击解释了内生变量扰动的绝大部分信息;与杠杆率为1.5和2.5时相比,当杠杆率为2时,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利率市场化以货币政策冲击和金融扩散冲击间接影响经济,对货币政策冲击而言,内生变量均遵循类似驼峰状的轨迹,其中以劳动供给和投资影响最大,金融扩散冲击对产出、消费、投资和劳动供给影响较大.因此,给出去杠杆化要有一定的缓冲期、不断深化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四个政策建议,以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中存在着相当规模的货币受套利动机驱使在金融市场中空转,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富形态配置于实体与虚拟之间,这意味着对传统货币经济学框架的认知,特别是对货币循环运行机制需要重新梳理和探讨。真实的货币循环不是单纯基于实体构建的货币-商品循环机制,而是货币-商品交易与货币-货币交易的叠加机制。为考察这一叠加机制的作用机理,围绕纯货币-商品交易到叠加货币-货币交易的运行机制,设定套利激励下各主体的最优选择,基于家庭、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构建纯货币-商品交易的DSGE模型,模拟M2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以及金融业实际利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叠加货币-货币交易机制、异质性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模拟M2冲击、抵质押率冲击、社会融资需求冲击与技术冲击对产出、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金融业实际利润以及名义利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纯货币-商品交易而言,货币-货币交易的叠加显著降低了M2对产出的刺激,并引发“脱实向虚”;抵质押机制的引入加剧了“脱实向虚”;刺激社会融资需求与技术改进则可以缓解“脱实向虚”。由此,未来我国应将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刺激社会融资需求、技术改进的政策搭配使用,以更好缓解“脱实向虚”,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构建随机扰动变参数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FAVAR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结构性及周期性因素分解,在此基础上给出异质性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动态影响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结构性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34.12%,周期性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65.88%,两种因素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样本期内,货币政策变量具有3个转折点,分别为1961年、1978年及1996年;不同经济波动成分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经济状态也会对货币政策的调控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具有名义粘性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前瞻型与后顾型货币政策规则的经济影响.目的是考察在"新常态"时期,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外生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的大小,从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健性与有效性进行检验.本文利用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在三种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对各个外生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前瞻型货币政策规则在熨平利率波动与通胀波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能够自动平稳外生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不过,在产出方面,前瞻型与后顾型货币政策规则具有同样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产出和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和时滞取决于货币政策规则,在非紧刹车或急扭转情况下,利率规则比货币供应量规则更为有效;在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下,利率规则能使实体经济平滑地趋于稳态水平,而货币供应量规则需经历多轮周期性调整后才能趋于稳态水平;同时,运用利率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显著低于运用货币供应量规则的社会福利损失。因此利率规则显著优于货币供应量规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一个随机技术冲击驱动的模型经济中,将消费攀比引入个体效用函数,研究了个体间存在消费攀比时的政府最优货币政策问题。本文发现,当个体之间存在消费攀比现象时,政府的最优货币政策是一种反周期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当经济萎缩时,政府通过降低名义利率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时,政府选择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使经济冷却。该结果类似于Keynes理论中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但本文是在一个最大化个体效用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得到的,并且产生的机制也不相同。另外本文结果表明,个体之间的消费攀比产生了外部效应,为抵消外部效应所带来的效率丢失必须引入新的扭曲税,此时最优名义利率不为零,从而Friedman的最优货币数量法则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货币供给作用于总需求,二是总需求作用于产出.后者需求的变化能否引起产出的调整取决于名义黏性的存在性及其强弱.名义黏性包括工资黏性和价格黏性,工资黏性的存在有助于价格黏性的形成,价格黏性是货币产出效应产生的微观原因.中国的产品市场在不完全竞争的基础上具有一些特质,因而价格黏性很强并且形成的微观原因很特殊.极强的价格粘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在第二环节的效果.这一结论为分析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为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到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中国的经济数据拟合较好,可用来分析中国的经济问题;利率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适宜的,泰勒规则可以用来指导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利率冲击通过影响资本投资价值进而投资而对产出产生影响,消费的传导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