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传播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日趋重视,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关于媒介素养的定义就有数十个。文章以文献综述的方式,对众多的媒介素养定义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并从中总结出适应当今我国特殊社会状况和传播形势的媒介素养定义,力图在众说纷纭中滤清媒介素养的科学内涵。夯实媒介素养的研究基础,以利于相关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以电视、网络、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介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媒介素养是二十一世纪合格公民必需具备的素养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媒介素养的定义、目的、内容以及公民媒介教育的意义和实践路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国内外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发现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尚存在着一些缺陷:缺乏对老年人群媒介素养的研究、本土化研究程度不足、将媒介素养教育上升到全民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等。在媒介素养后续研究中,应加强对社会其它群体媒介素养的研究、强化媒介素养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树立全民媒介素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个人生活、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对新媒体及媒介素养的定义进行概述,探讨新媒介素养的内涵,分析信息时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学校、媒体和学生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与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介素养研究的进展主要集中在:主体媒介素养研究的视阈不断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实践性日益凸显;网络媒介素养研究方兴未艾;媒介素养研究译介成果丰富;媒介素养研究开始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表现在:研究视野中存在着盲点;基础理论研究中概念混乱;研究中存在着失衡现象;研究方法相对匮乏和单一。深化媒介素养研究应明确研究范畴,厘清基本概念;提升研究层次,深化研究理念;关注失衡领域,加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贵州省盘县为例,从中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解读和批判以及媒介素养教育这三个方面对民族地区中学生媒介素养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中学生媒介素养较低;学校、家庭对中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引导较少;媒介素养教育处于“供不应求”的尴尬境地.对此,提出中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以后,对人类个体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西方学界对媒介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担忧,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由此产生,依次经历了四种研究范式,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受到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兴起以来,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借鉴信息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开展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融合研究已渐成学界共识,将是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信息和沟通思想最重要的渠道。媒体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对媒体也更加依赖,由此产生的媒介素养成为当代人的重要素养之一。应廓清媒介素养的内涵,追溯媒介素养的产生和发展轨迹,梳理媒介素养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现状,以提高我国新闻传播者的媒介素养水平,最终实现推动我国受众整体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传播学研究中,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研究倾向于从技术角度分析信息过载产生的原因和应对之策,媒介素养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研究倾向于从人文视角来研究和培育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二者的相关研究比较少见。从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来看,二者均意涵于人的主体性,而且二者存在相应的逻辑关系。在对信息过载产生原因的历史考察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丰富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视野则不言而喻;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也对信息过载问题提供了一个人本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提炼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综述了中国大陆对建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从学校、媒介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些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为中国大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建构提供一定理论分析基础,为更加有的放矢地推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成为未来研究可资对比和展开对话的文献平台.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末,国内学界对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探讨不断深化,但较多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缺乏对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历史的梳理与研究.本文大体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从大众媒介意识的初步培养--正式开始--发展形式及民国时期学界关于"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探讨等方面,对我国1949年以前的媒介素养教育萌芽进行初步的考察,以此来探索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本土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新媒介为研究平台,以当代青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青年新媒介接触行为的调查和个案访谈,借鉴传播学相关原理,探讨和分析了新媒介对青年休闲娱乐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为发挥新媒介在青年休闲娱乐中的积极示范作用,提高青年的新媒介使用素养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恶搞”是2006年中国互联网文化的一大气候特征。在网上广泛流传的各种恶搞行为、作品使网络娱乐变得更加多元。恶搞成风的动因是草根娱乐的兴起、传播权的位移和个人电脑技术的普及等。这既反映出当前网民日益提升的传播意识和网络使用技能,也揭示出他们在传媒素养方面的突出问题,而推行互联网素养教育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最为集中的人群,他们对新媒体的认知、选择和使用,关系到高校舆论安全。与之关系密切的辅导员是引导其正确对待新媒体的重要群体,这个群体的媒介素养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理性认知与科学使用。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信息传受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探究媒介素养内涵的新变化与新要求,尝试建构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的路径:成立专业教育机构;媒介素养教育制度化建设;媒体专业知识培训;媒体接触日常化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现状的分析,笔者提出了现阶段网络媒介素养的测量存在的问题: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领域和研究主体比例存在问题,包括以网络媒介素养为研究领域的文章所占比重过大和网络媒介素养研究主体所占的比例不平衡;网络媒介素养测量研究的具体内容存在问题,包括研究前提的缺失:网络媒介素养操作性定义缺失;研究题目拟定的乏味:批量复制的麦当劳化式的题目;研究方法的单一:问卷法一统天下;研究结论的泛化:研究得出的结论空泛没有针对性。最后笔者提出了测量研究生网络媒介素养的一种可能办法。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网络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网络素养研究的文献增长符合指数增长规律,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发展阶段;该研究领域为多学科交叉领域,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是其研究的核心阵地;目前核心作者群还比较薄弱,固定的科研合作团队较少;大学生及青少年(包括未成年人)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新媒体、网络舆情、网络行为、网络理性、网络道德等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博客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主要的网络行为之一。然而,大学生在博客传播过程中与博客固有的传播属性发生种种行为偏差,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着媒介技术落后、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弱和主体意识淡薄等欠缺。基于此,我们试图寻找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与博客之间的契合点,从而确定基于博客来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媒介素养教育向认知科学、信息处理思路的转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是国际传播界和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实践领域,其核心是人的信息处理素质,即: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媒介信息、信息产生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文章结合目前比较完善的媒介素质研究和实践、媒介素质教育的历史演化阐释目前的媒介素质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向认知科学、信息处理思路的转变,这与目前的大众传播理论的探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