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述了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空及图书馆员的素质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指出传统下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的对策 ,即服务内容由以纸质文献为主转向电子信息资源 ,服务方式由手工检索转向网络信息服务 ,服务时空由以本地为主转向网络用户 ,馆员也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等知识的学习等  相似文献   

2.
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援助要从资金援助、物质援助转向教师援助,把教师援助放到首要的、更加突出的位置.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援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援助按援助性质分为教师数量援助、教师素质援助,按志愿者身份分为在职教师的援助、师范毕业生的援助和在读师范生的援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援助要由以教师数量援助为主转向以教师素质援助为主,由以输血式教师援助为主转向以造血式教师援助为主.  相似文献   

3.
在萧红的创作生涯中,其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及叙事模式前后有着较明显的变化:叙事视角由全聚焦转向内聚焦,由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叙事结构由线性时间结构,逐渐转向为淡化时间顺序的多重空间结构;叙事模式则由以情节叙述为主转向以情感和情调氛围的营构为主。这些变化,对萧红来说,是一个天才作家在成长中不断寻求最好的、最适合自己个性的表现方式的过程;对现代文学史来说,是新文学在发展中不断突破旧的文学形式、拓展审美空间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是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就业人口为主的过程,是由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也是居民文化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而这些过程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实行三个“转向”,即由重教转向重学 ;由说理为主转向情理交融 ;由传授知识转向发展智能。这三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 ,综合运用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叶 ,江苏经济发展将从“膨胀型高速增长”转向“温和的快速增长” ,产业结构演进将由工业化的线性发展转向工业化信息化交叉并进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将从破除传统体制为主转向全面体制创新为主 ,对外开放将由发展开放型经济转向主动融入全球化经济。同时 ,将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由温饱小康向富裕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为完成该目标 ,必须转变思路、转换战略 ,并从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全球化四方面组装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布什政府提出美洲事业倡议,倡议以贸易、投资和债务为支柱,表明美国对拉美的政策重点由安全转向经济,由援助转向贸易,由不支持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主动领导美洲经济一体化,美拉关系也由冲突为主转向趋向合作。美洲倡议服从于美国一体两翼的战略需要,表明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之中。美洲倡议是美国面对冷战后国际形势、美国国内形势及拉美形势所做的积极主动的战略调整,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的政策由门罗主义式的势力范围的封闭政策转向门户开放式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冷战后美国对拉美关系的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8.
马叙伦早年学术转向问题,前人了解较为表浅,因所涉背景复杂,研究相对薄弱。从表面上看,他的学术成果十分驳杂,而细别之,则有其前后兴趣转变的内在思路。从中可以看出其治学重点由史学、经学转向文字学的变化脉络;所受影响前期以陈黻宸为主,后期则以章太炎为主。这一转变反映了晚清中国学术发展转向的多面相与多样性。因此,尽管马叙伦的学术路径并非近代学术发展的主流,却从另一角度显示其具有相当重要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与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劳动是知识经济时期劳动形态所呈现的一种新的劳动形式。它是智力性质的劳动,有别于脑力劳动;知识劳动、知识劳动价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形态,由体力运用为主的人力劳动转向智力运用为主的知识劳动,商品价值形态也转向以知识劳动价值为主;知识劳动和知识劳动价值理论对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解决了人们对科技人员、经管管理人员高收入的困惑,也解决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及共产主义的渺茫与困惑。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府职能的伦理转向,是由被动责任走向主动服务,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富有服务伦理精神的新型政府是负责任,很协调,重法治,讲奉献的政府。当代中国政府职能的变化趋势与其走向是一致的,尤其是“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是如此,因为政府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徐渭的散文理论与秦汉派散文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散文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不是表现在理论的创新上,而是表现在实践的突破上。秦汉派作家相对平静的情感不足以对从遥远时空借来的秦汉语体形成激活之力,徐渭则将被厄运激起的尖锐情感铸入古奥的秦汉语体,又以平民的野性和胆量将这一激情表现出来,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散文作品真正达到了何景明提出的“自创一堂室,开一户牖,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徐渭散文实现了对秦汉派散文的超越,代表了明代散文复古运动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2.
徐渭的精神痛苦曾得到三次弱化 ,与此相应其散文的情感基调发生了从“悲愤”到“悲哀”的转变。由于痛苦在每一次被弱化的同时又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相应的强化 ,“悲”始终构成其情感中的一贯性因素。“愤”和“哀”在内含和指向上表现出明显不同 ,分别构成其前后期散文的支配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色论是徐渭戏曲理论的核心,本色论的两重涵义分别是主张作品的真实无伪和通俗易懂,有力地冲击了当时文坛追求复古和华而不实的文风。他的两种杂剧作品《四声猿》和《歌代啸》很好地实践了这种理论主张,思想和艺术水准都达到明以来最高水平。在徐渭的戏曲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下,明晚期文坛掀起一股关于戏曲理论研究的热潮,戏曲创作也进入一个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4.
徐渭散文的结构既有以纲统目的“完整性”,又有目适纲宜的“有机性”,这既是其散文结构理论的自觉追求,也在实践上构成了其散文的结构特色,我们拟称之为“网式结构”。在排斥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徐渭往往通过结构的经营使不合法的自我表现合法化;在允许自我表现的文体和场合中,其所创作的散文则往往具有“无布置”的结构特征。由此可见,结构的“有布置”还是“无布置”取决于其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是徐渭散文结构的内驱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16.
作为著名的史学家 ,黄宗羲一生致力于保存有明一代文章 ,历时 2 7年 ,先后编选了《明文案》、《明文海》和《明文授读》等书 ,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明代史料。清前期明代诗文总集的编纂 ,表现出借文存人、借文存史的文化意义 ,涵容着丰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元代中后期,许有壬位至显贵,直言敢谏,为人耿介,诗、词、散文均能,著有《至正集》《圭塘小稿》和《圭塘欸乃集》。明清时期,学者在文学艺术、思想文化,政事廉干等方面对许有壬多有关注,20世纪,学者从多角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1世纪,研究增温、势头不减,但仍有诸多需要开拓的领域,与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等学科的融合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出于明遗民的使命自觉和当代司马迁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忠愤之气磅礴四溢而又极富诗意和生气的散文,是一位名烛南天并辉映整个有清一代文坛的清初散文巨子。以李世熊、彭士望、魏禧、屈大均、王猷定、黄宗羲、张岱等为节点,明遗民的散文创作形成一个广袤浩大、百脉贯通的网络,在清初文坛俨然处于中枢地位,推动了一个史所罕见的散文创作繁荣时代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胡建次 《南都学坛》2008,28(3):58-62
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中的"养气"论,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先秦至南北朝为孕育与凸现期;二是宋元为拓展与充实期;三是明代为深化期;四是清代为完善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我国古代散文理论批评"养气"之论经历了一个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张岱的历史散文书写,代表了清初明遗民历史散文书写的动向和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他在追究明朝灭亡多方面的内在原因的同时,从庶民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民族大义、过人本领和理想生活境界,初步认识到历史脉动的底层力量所在,成为《儒林外史》寄望平民奇人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