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就业模式、非农职业层次、非农收入水平以及养老保障类型等多维度构筑了失地农民就业分化的统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地区858户失地农民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征地后,农民就业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总体上失地农民的短期非农收入和养老保障水平得到了一定改善,其中对中低层农民的改善效应尤为明显,但在就业模式和非农职业层次方面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未来可能导致失地农民在长期收入及保障水平的差距扩大,进而诱发群体分化的风险;进一步运用R-Q模型分析显示,人力资本是造成失地农民群体就业分化的核心因素,而征地用途、补偿方式等征地因素对失地农民就业行为演化也构成了一定影响.本文认为,新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要将促进区域就业增长和民生福利改善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土地征用补偿政策上,要从单纯重视对失地农民短期“经济补偿”,向扶持其个体及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增强长期非农就业发展之“能力补偿”转变,以构筑促其市民化转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进程中,农村土地非农化征用倾向严重,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多方诱因加剧矛盾演化升级为农村征地冲突。通过完善农地制度、弱化冲突动力、转换政府角色等危机管理路径,构建出融合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在内的科学有效的冲突事件预防与化解并重的危机管理体系,既可化解农村征地对抗性冲突,又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导致的日益增多的征地冲突着手,总结最近二十几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引发的征地冲突和纠纷事件,从中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导致征地冲突的原因。从国家的双重目标与垄断逐利行为;农地所有权主体缺失,产权被分割;征地补偿依据的基准不科学,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方面进行重点阐释。针对成因探索破解我国征地困局,以实现我国城镇化进程良性发展和兼顾农民利益保护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4.
农民可行能力视角下的我国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阿玛蒂亚·森的理论框架从失地农民可行能力视角对我国征地制度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征地制度框架下,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总体上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主要表现在经济条件恶化、社会机会不足和防护性保障缺失三个方面.指出应该提高农民的可行能力,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应包括: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改善失地农民的经济条件;改革征地补偿费分配制度,保证失地农民得到足额经济补偿;加大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入,给失地农民提供充分的社会机会;重视土地对于农民的保障作用,逐步建立覆盖农民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对失地农民的防护性保障;改革征地程序,保证被征地农民参与征地过程中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上升;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城市化不仅只是土地非农化,农民居民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征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失地农民问题,必需尊重和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模式来探讨农民的土地征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失地农民,而且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这些失地农民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主要分析了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相应的社保基金不足、对失地农民安置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以及失地农民的土地养老保障权利丧失和各项参保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并据此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完善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如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加强就业援助促进农民再就业,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保障制度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法律援助和补偿资金监管等。  相似文献   

7.
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针对我国目前失地农民普遍存在的收入下降和就业问题,提出失地农民边缘化的观点.在对我国建国以来征地补偿制度变迁回顾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特点;从土地征用的政府垄断权、征地补偿价格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边缘化的关系;提出解决失地农民边缘化问题的核心不是征地补偿价格的确定而是安置和就业,而安置和就业的重心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征用愈加频繁,由此引发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其中主要的问题有我国现行的征地制度不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和征地补偿模式单一,这是导致目前征地补偿不能满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利益的原因.文章通过研究目前国内的征地补偿现状,剖析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征地补偿模式,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征地补偿多元化模型,为解决我国现有的征地补偿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需要大量征收农村土地,但征地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如征地权的滥用、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政府在征地中功能错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严格界定土地产权,依市场机制形成土地征用价格,并探索以土地入股等多种补偿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加强政府在征地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农村土地变动及其权益的重新分配,进而引发农村各类利益群体的矛盾和冲突,主要突出的问题就是失地农民问题,本文通过对丹东新型城镇化的意义、丹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丹东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加快,与之对应的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十分严峻。经济发达地区为了解决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政策对探索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该文对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发达地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是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文章在最后对目前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保障广大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然而,由于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核算方式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主体不明确,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失地农民的法律救助制度不健全,直接导致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缺失。为了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通过"优化核算方式,规范征用程序;明确产权主体,厘清法律关系;健全社会保障,维护基本权益;完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济"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维护、保障与增进广大失地农民的权益,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有序、农村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维视角分析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规范的健康量表法(SRHMS)对福建漳州484个农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转型过程中,失地农民群体的健康状况呈现显著分化态势,受多种因素影响,一部分弱势农民面临着生理、心理到社会适应等不同层面健康风险冲击。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短缺及由此导致的就业等发展能力不足是失地农民健康风险形成的内在根源,而医疗保障水平对健康风险程度具有直接而又显著的影响;此外,当前少数地区在征地用途、征地补偿等方面的政策偏差也不利于失地农民健康风险的化解。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兴城两个实行就地城镇化模式的失地城郊村的问卷访谈数据为依托,从失地前后生计变化、市民身份认知、主观幸福感变化、城镇化意愿四个方面细致考察了城郊失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状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视角分析了失地农民城镇化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城郊失地农民的生计及主观幸福感状态良好,倾向认为“当市民好”、“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及“不希望”宅基地动迁;补偿满意度、乡土/城市情结、有无“一技之长”、村集体福利状况等对城镇化状态有显著影响。针对分析结果,从尊重农民意愿、城郊村城镇化定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城郊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效用的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一直是征地过程中的焦点,目前的征地补偿大部分只是对于失地农民的生存权的补偿.要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活,使失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条件就是要保证失地农民失地后的生存效用不降低.因此,应设立土地发展权.  相似文献   

16.
失地农民就业难是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属待遇和户籍制度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的现状。失地农民就业难除就业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不高、非农业技能低下等自身原因以外,还有就业保险制度不健全、就业服务滞后于失地农民就业需要、就业过程保障力度不够等社会保障性因素。借鉴国外就业保障制度建设经验,要强化特别立法,规定征地方案中必须具有针对失地农民实施的就业培训措施,专门为失地农民劳动关系纠纷设置特殊的司法程序,建立社区就业服务前置机制,并在城镇化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都以各自特有方式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就业扶持问题。在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和就业扶持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并为我所用。通过分析各国在征地补偿、就业扶持等方面采取的各有特色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为我国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就业扶持提供一些启示:如加强立法保障、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补偿制度、遵循市场原则、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并给予差异化的补偿、技能培训形式多样化、注重考核与资格认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就业等。因此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模式,培训出"技能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征地项目、征地程序和征地补偿三个层面研究了征地满意度因素对失地农民非农就业及市民化程度演变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SEM模型对长三角地区858户失地农民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失地农民征地满意度的提高,对促进其市民化程度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其中非农就业发挥了显著中介效应;进一步比较发现,规范有效的征地程序与就业贡献度高的征地项目,有利于提升失地农民总体征地满意程度和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对其长期市民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比而言,现阶段单纯货币化征地补偿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不明显,其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贡献"本质属于短期收入增长所致,而长期效果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征地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框架下不断演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着征地权扩张、征地补偿标准低、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收益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今后应当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征地规模不断扩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大多数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原因与我国农村土地补偿制度有关,更与我们对征地补偿的认识不到位有关。我国的征地补偿应当带有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性质,发挥其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的功能。在征地补偿方法上,尽可能不学企业改革的一次性买断做法,要有花钱买稳定的前瞻性认识,不给社会稳定留后患。当前我国农村土地补偿制度存在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方式单一、补偿程序欠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欠健全等问题。为此,需要在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补偿范围、大力提高补偿标准、灵活运用补偿方式、严格规范补偿程序、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