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出现,给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利用互联网传播先进文化、开发中文信息资源,推进网络文化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将人文资源保护、开发与网络传播相结合,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的同时,深刻总结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经验,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导引成为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选择。面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传出去”的现实任务,唯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立体化搭建“以人民立场为先、以守正创新为向、以全域覆盖为势”的对外传播新模式,才能在新环境、新起点和新征程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艺复兴是振兴中华民族、开启民族新时代、重振民族辉煌的重要途径。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规律,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都离不开文化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作为其核心和本质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会被融化和消解,会在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过程中不断改造外来文化并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进步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建立与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各民族进步文化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文化体系,一定会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出版过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具有产品的数字化、流通的网络化、交易的电子化等特性。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传播媒介,网络文化在传播叙事形态、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模式等方面有自身的美学特点。透过对这种美学特点的分析和把握,从而推动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雯 《成才与就业》2013,(21):37-38
中华经典学习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开展中华经典学习是提高市民人文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上海市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的试点省市,自2010年起上海市长宁区已在普教系统中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率先将此项工作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旨在通过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进社区”学习活动在社区全面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和谐理念深入人心,使“中华经典进社区”逐渐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又一新品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语融通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在中国根深叶茂,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客观要求。话语融通能够满足对话交流的文化需要、深层阐释的理论需要、激活创新的时代需要、面向未来的发展需要,可在基本表述、契合思想、深层结构和思维模式等不同层面展开,具体方法包括历史考据法、逻辑构建法、跨文化阐释法、语言分析法。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存储着中华文明与集体记忆。中华文物里讲述的中国故事及蕴藏的审美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是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组成要素,对面向全球范围的文化交流、交融互通、信任与理解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让文物中蕴含的文化提炼出来并有效地对外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这迫切需要构建“认同、分层与传播”的中华文物遴选机制。本研究从文物的物化形态、文化形态,以及秉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三个方面,对文物中的文化主题进行分析,从文物数字传播的社交指标(社交契合度、社交分享度、社交感染度)、智能指标(内容易加工、内容易转发、内容易激活)、共享指标(IP增值内容、IP创新模式、IP持续变现)研究文物的数字化全球传播体系。借助各类数字技术,文物可成为网络文学、影视作品、动漫游戏、音乐、直播等创作素材,使文物活化起来,让其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借助数字技术跨越物理时空,达成无国界的全球传播;可形成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多方共建“文物+科技”新文创产业平台。  相似文献   

8.
白宇航 《国际公关》2024,(3):157-159
二次元游戏是游戏厂商纷纷选择进入和布局的领域,但早期的国产二次元游戏存在内容质量不过关、游戏形态模糊等情况,不仅难以走出国门,更难以实现有效运营。《原神》借助唯美画风、有料内容和新鲜玩法,有效实现了对内加强文化自信、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不仅成功“破圈”,更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文化维度理论为视角,分析了《原神》的游戏内容和跨文化传播表现。研究发现,《原神》在内容的设计上充满开放性、多元性;充分活化游戏的娱乐性,促进游戏的可玩性;形成“目标受众”“针对传播”“强化连接”三步一体化传播战略,打造传播场域;做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内对外传播两相同构,实现“优秀文化走出去”“有效传播有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的独有的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对整个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在当下的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中,传统文化都存在缺失的问题。尤其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和社会传播层面出发,探讨如何使中华传统文化与新媒体传播方式融合,发挥新媒体的先进模式和技术优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大历史观,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立足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坚持“两个结合”,最终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传承历史的必然选择、是立足当下的必然要求、是展望未来的精神保证,要通过尊重文明多样性、文明平等性、文明包容性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个命题,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要求,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举措。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努力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以创造新的网络生态,开创一个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代。“互联网+”时代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在“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践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系列论述与其传统文化观有着密切的关联,后者是理论基础,前者是对后者在发展中医药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二者的关联体现在历史定位、当代价值、实践路径和文明互鉴等四个方面。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习近平客观地肯定其历史地位和价值,理性地分析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以“两创”思想和“文明互鉴”观念作为其当代传承和发展的精神指引。对二者思想关联的揭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中医药论述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对于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百年来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既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的知识建构,也是一种凝聚文化教育合力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探索教材基于新时代语境的现代化诠释、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本土化编写的发展向度,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象,开发数字教材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教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也应强化规范意识,积极规避“人文关怀式微”的价值危机、“学科视野窄化”的认识误区、“教材泛德育化”的理念偏差以及“教育逻辑缺失”的路向偏移等失范问题,增强责任之心,勇于担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与创新中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两创”与“新文科”同时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节点上被提出,决定了二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这种关联体现为两种“契合”:一是精神内蕴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二是技术需求层面的契合,二者都强调科技赋能,且赋能的对象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内在逻辑决定了“两创”需要融入“新文科”建设之中。然而,在融入过程中,出现了“新文科”文化属性认识不足、二者衔接度较低、“两创”实践性较弱等困境。解决这些难题,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文化属性”“重构文化课程体系,编纂‘新文科’系列精品教材”“创设文化实践教学基地,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转化模式”等路径进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媒体为基,借由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纽带,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社会倡导精神的关联,赋予传统文化以与时俱进的新兴活力与影响力.同时把握学科优势,辅之以中德双语为视镜的跨文化视角,发掘中德文化在特定主题之间的联系,全面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旨在于创新性阐释空间与跨文化思辨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以此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代表的主流价值理念,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革故鼎新,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对于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百年来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既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的知识建构,也是一种凝聚文化教育合力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探索教材基于新时代语境的现代化诠释、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本土化编写的发展向度,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象,开发数字教材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教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也应强化规范意识,积极规避“人文关怀式微”的价值危机、“学科视野窄化”的认识误区、“教材泛德育化”的理念偏差以及“教育逻辑缺失”的路向偏移等失范问题,增强责任之心,勇于担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与创新中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实践凝结起来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育人资源,其中的廉洁思想也尤为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与自信以及提高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借力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自主学习、文化场域、网络传播而展开。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是一种基于高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智慧型经济形态,具有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创新化和全球化等不同于以往任何经济形态的崭新特征。知识化和信息化将对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等形成强烈冲击;数字化将使传统媒介失去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创新化将对新闻宣传的产品质量和传播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化将要求全面提高新闻宣传队伍的人员素质并改善从业人员结构;产业化将使新闻宣传的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经营模式发生革命性转变;全球化将给新闻宣传体制提出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选择与实践路径。厘清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心意蕴、维度和限度是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治国理政的文化资源、人民中心的“两创”导向作切入点,应成为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维度。社会物质条件、历史差异性和价值有限性,构成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限制因素。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立足于维度和限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20.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魂”。近年来,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上,出现了“以儒代马论”和“以马废儒论”的错误倾向。研究认为,“以儒代马论”企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去“儒化”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倾向; “以马废儒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割断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脉; 两者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都是根本错误的。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对“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创新,真正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对全球性的现代性文明危机提出得以解决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才能使中华文化实现现代化,真正复兴到世界文化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