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 90年代是中国民间文学史上 ,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全国普查及其省卷的出版 ,论述采录的黄金时期。从民间文学诸领域之研究及其理论创新 ,论述研究的黄金时期。鼓励中青年学者为中国民间文学“可持续发展”尽力尽心。  相似文献   

2.
宁夏方言研究起步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978年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呈现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综观宁夏方言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五类,一是方言志,二是专着,三是各地地方志中的方言篇,四是研究性论文,五是教材或普通话培训材料。进入21世纪,宁夏方言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时期。今后要扩大研究成果,提高研究层次。在已经出版了一批方言志的基础上,对这些方言语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科学分析总结,使其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培养后备人才,稳定研究队伍。同时要对回族话进行系统研究,尽早出版宁夏各地回族话专门志。  相似文献   

3.
外债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四十年代是外债研究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重点 :一是揭露外债的经济侵略性和资本投资的反动性 ;二是研究铁路外债。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在理论认识、资料整理、研究领域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的中国民间故事史,以具有宏大规模与高度价值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编纂出版作为它最后的光辉篇章。[1]1984年5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三家联合签发了《关于编辑出版〈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和相关文件。1985年1月成立总编委会办公室,1986年5月组成总编委会,随后又将这三套书纳人十部文艺集成和志书之中,作为国家艺术学科的重点科研项目(除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外,尚有民族民间歌曲、器乐曲、戏曲音乐、曲艺音乐、舞蹈五部集成和戏曲志、曲艺志两部志书)。经过…  相似文献   

5.
乡村社区的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理解文化和社会的基本路径.20世纪初人类学被引入中国后,乡村人类学的研究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期和1979年到21世纪初.这三个发展阶段都有一批代表著作问世,同时显示了中国乡村人类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由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甘肃五凉古籍整理研究中心牵头,联合全国二十几个文博与学术单位整理编辑的大型系列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已开始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与敦煌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编委会主任陈育宁教授,总主编史金波研究员与陈育宁教授。全书共分北京、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新疆、台湾及金石等8编17卷,分装20巨册,现已出版北京编,2006年6月前全部出齐。北京编量最大,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藏卷;宁夏编包括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卷、宁夏回族自治区文…  相似文献   

7.
梳理并论述20世纪三个不同时期中国现代诗歌在西方的译介与传播情况.1936-1949年间,新诗译介刚刚起步,大多是一时一地的产物,主要由英国学者承担,在英国出版.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新诗译介的发展阶段,翻译重镇已由英国转为美国.此外,台湾的现代诗歌翻译蓬勃兴起;以诗人为重点的个案翻译与研究初露端倪;自译诗集开始出现.自19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诗歌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其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也更加广泛与深入.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前对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关注中国乡村和农民的人主要是外国传教士、旅行者,代表人物是马可.波罗、明恩博,其研究多为见闻观察和现象描述。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学术研究繁荣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乡村社会调查、田野调查、农村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批学术著作,代表者有费正清、仁井田升、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毛泽东,其中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影响颇为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开始滑坡,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其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转而研究港台,在国内农民战争研究持续升温,而共产党主要领导者围绕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所进行的农村调查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城市公共交通大体经历了兴起、繁荣和衰落三个阶段.1830-1890年为“马拉街车”时代,是公共交通起步阶段,同一时期,地铁、缆车和通勤铁路也发展起来;1890-1920年为“有轨电车”时代,是公共交通的繁荣阶段,有轨电车成为这一时期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由于公交行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开始衰落,美国逐步进入“汽车时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是裕固族文学的大发展时期,不少专家学者对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倾注大量心血,取得阶段性成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课题不断深入.同时伴随新时期作家文学的发展壮大.个别走向全国的裕固族作家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对于推动和宣传裕固族文学起了关键作用.文章拟就裕固族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研究的整体状况作以综述,以期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促进本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苗族服饰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苗族服饰分类、制作工艺等方面,重点概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自古以来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单元,历史的复杂性、文化的多元性,使得陕北的民风民俗特色鲜明。根据20世纪以来关于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情况,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可分为20世纪30、4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及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目前三个不同时期。对陕北历史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可以看出,其研究状况在不断走向繁荣,并且学术水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3.
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社会技能问题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起西方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课题。西方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早期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停滞阶段和20世纪70年代后儿童社会技能研究的迅猛崛起与发展阶段。但我国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起步较晚,亟待拓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比较诗学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前后,作为独立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比较诗学的研究范围可细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而从互用、互明到互补,则是中国比较诗学的三个阶段、三条途径和三种境界。比较诗学实质就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论,它是走向"总体文艺学"或"普遍文艺学"的必由之途。  相似文献   

15.
英雄史诗,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特有的门类之一,被誉为民族民间文学中的娇子。在汉族民间文学作品中,至今尚未发现称得起英雄史诗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发掘、搜集、翻译、整理、出版工作,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许多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对英雄史诗的研究又倾注了浓厚兴趣,写了  相似文献   

16.
两宋江淮地区经济开发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到目前为止,有关该地区的研究成果斐然。这些成果按照发表的时间不同可分成3个阶段,其中20世纪4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是江淮地区研究的起步阶段,多以史学大家的个别研究为主。"文革"后到上世纪末是两宋江淮地区研究的稳步发展阶段,多以农业经济研究为主。进入21世纪后,江淮地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考古资料的使用进入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分析得出,唐彦谦的诗歌以师法温、李而得名,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诗歌的接受和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发轫期(从宋初到清末);空白期(从清末到到20世纪90年代);发展期(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本文将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对其诗歌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论述,并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屏障及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布依族文献古籍的发掘整理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初以后,布依族古籍整理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散落在民间的古籍珍品陆续被发现,并得到整理翻译,90年代以后,《古谢经》、《安王和祖王》等一些较有影响的布依族古籍先后出版。布依族文献古籍的理论研究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并逐渐得到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管子》,对《管子》研究影响较大.此后,1923年《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明朱东光"中都四子"本《管子》,1937年宋哲元影印明凌汝亨本《管子》.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影印的原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管子》很有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印多种《管子》明清善本,显示了《管子》出版的多样化.进入21世纪,宋本《管子》单独影印发行,颇便于研究者;"子藏"收录128种《管子》影印出版,使"子藏"成为影印《管子》资料最全的丛书,标志着《管子》的影印出版达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来民国救灾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成立后的民国救灾史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工作者在水旱等灾害资料整理及相关研究方面取得了颇丰的成果,但史学研究成果鲜见。第二阶段,中外学者在慈善、灾荒、救灾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整体来说,民国灾害救济史在整个民国史和中国灾害史研究中仍然十分薄弱。无论从史料的开挖、研究方法和理论的运用,还是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研究深度上都有进一步展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