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藏农牧民宗教生活的变化表现在与寺庙经济关系淡化、对寺庙依赖关系削弱的同时,家庭宗教设施改善、家庭宗教活动增多、民间节日向宗教节日的渗透、民间新的宗教活跃分子的产生及对宗教信仰政策的全面认识,表明农牧民宗教信仰主动性的增强,自由度的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宗教信仰,以佛、道教的信仰人口最多.很多寺庙的财源日益短少,存在收入不确定性、神职人员的培育与晚年生活安置、寺产纠纷等问题;大多数台湾寺庙的财务不透明,且主管的单位任由其自理.以新制度经济理论建立研究架构,由案例探讨与深度访谈汇整台湾宗教问题,可以得出研究结论:以信托处理宗教财产问题具优越性;宗教团体不谙信托内涵,虽偏好维持目前财务管理方式,却希望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报酬率;有五项因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二代的民间宗教构成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中国传统宗教形式多样,历史久远。"敬天法祖"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核心。道教和民间宗教是中国自己创立的作为社会形态的教派宗教。中国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神崇拜及其互融、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本土道教以及产生于明清二代的民间宗教构成中国传统宗教的内容。中国传统宗教形式多样,历史久远。"敬天法祖"的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的核心。道教和民间宗教是中国自己创立的作为社会形态的教派宗教。中国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神崇拜及其互融、宗教信仰的政治化、入世情怀和天(神)合德等诸多特点,而这些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重社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以及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手工业者的宗教信仰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信仰礼敬佛教、道教诸神及民间俗神外 ,最主要的是信仰、尊崇其行业祖师神。他们的宗教生活既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一环 ,又是唐代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了解唐代下层民众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 ,因此对研究唐代社会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发端于原始先民对自然、祖先的崇拜,祭祀活动于西周之后分化为宫廷祭典和民间礼神二途,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教、道教等对民间信仰长期的互浸互染,致使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及佛、道等宗教的某些神与民间信仰中的对象产生了种种复杂纷繁的交叉、重叠和转换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3座乡村寺庙的灵位之考察,发现其神祇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一是佛教体系,第二是道教体系,第三是当地民间传说,第四是历史人物.这四种神祇交互杂处,几乎无法判断某个寺庙究竟是什么宗教性质.细加调查和分析,不难发现,在香客心中,所有这些神祇都没有特定的宗教教义、宗教组织、宗教仪规、宗教阅历,实际上他们都是同一种宗教面目,都是以地方神的身份享受崇拜和祭祀的.乡村宗教基本上处于原始宗教状态.  相似文献   

8.
宗教神职人员在黎族宗教信仰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受到群众的普遍重视和尊重。侾黎宗教神职人员主要包括两大类:道公与娘母,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非正式神职人员,如会占卜的老人等。道公与娘母不仅存在明显的群体特征差异,如性别差异,更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在宗教活动中存在明确的分工,包括做法的目的、做法的形式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道公与娘母也有合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自从六朝至唐代,长江上中游地区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区域之一。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神与仙继承了中国原始宗教、古代神话、古代宗教所崇拜的诸神,又容纳了民间信奉的众神,吸收并发展了得道成仙的思想。因道教诸神来源于民间,对信仰者来说并不陌生,因此道教在长江流域很快赢得了民众的崇奉。  相似文献   

10.
中国藏区发展专题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冉光荣教授从西藏社会经济环境变革人手,就当地农牧民宗教生活的变化提出了独特见解.他指出西藏农牧民宗教活动与寺庙经济关系日趋淡化.对寺庙依赖关系也在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农牧民宗教信仰自由度的提高.中共中央统战部办公厅主任安七一博士、博士生导师杨明洪教授等.从西藏金融发展的角度分析了特殊优惠政策支持下的西藏金融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港澳地区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大力发展,与宗教团体自身的慈善理念和努力有关,与政府的激励和有效监管有关。政府对宗教团体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较少直接干预;政府通过出资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促进宗教公益事业发展;通过减税等手段激励宗教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宗教团体的公益慈善相关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香港澳门政府对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管理对大陆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香港社会:个案与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社会的宗教现象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对香港社会宗教现象的一些个案进行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命题:一.宗教的社会功能,社会角色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二.同一地域不同宗教的社会功能和角色也不相同,并且可以互补;三.同一宗教在同一地域,其社会功能和角色因其时代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国民间宗教研究中的社会学与人类学传统,并提出了未来民间宗教在社会学领域内的三个发展方向。具体而言,将人类学的民间宗教研究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探讨了其特征。之后,阐释了杨庆堃及其后的宗教社会学者们对于社区性民间宗教的分析。最后从民间宗教概念的扩展、民间宗教与主流社会学理论的结合以及民间宗教的跨地区跨文化研究三个方面论述了未来中国民间宗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民族民间宗教是学术研究的薄弱部分,也是宗教工作存在的软肋,至今鲜有研究涉及民族民间宗教的治理问题。应将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化为多元治理模式,对民族民间宗教进行准确的社会定位、信仰定位、文化定位、研究定位和治理定位,推动宗教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民族民间宗教治理应基于“国家-社会-市场-民间”四元框架,形成协同参与的现代化宗教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在长江三角洲下游的金华建造黄大仙庙宇对大陆的中国人、香港人和国家的多重意义。庙宇的建造被视为建构"文化遗产"的工程,是一个为了现在和将来的利益而对过去做出新的解释、发明的过程。首先,1997年前香港的香客唤起了当地人对黄大仙的记忆,引发了种种跨国界的联系,大陆人将新建的庙宇当作宗教活动举行的地点,并意图吸引游客和开发当地经济,拉近大陆的中国人和海外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庙宇建造对海外华人来说是对真实性和根的怀旧探求。而国家则用黄大仙作为一个民族主义的象征符号,强化大陆人和海外华人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巩固跨国界的民族主义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深港通"的制度设计初衷在于加强A股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境内外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选取"深港通"实施前后的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恒生综指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运用一种增广的三元BEKK-MGARCH(1,1)模型,实证得出"深港通"在"沪港通"的基础上带来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的"增量效应",表明"深港通"的开通确实带来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新变化,且深港两市的波动溢出变化程度明显大于沪港两市波动溢出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学视野下一个传统村落文化的现代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后石村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有着祖先崇拜、神灵崇拜以及宗教信仰等民间习俗的深厚基础,这些构成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后石村岁时礼仪习俗、民间信仰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可以清晰窥见到这一民俗文化事象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间传承演化的历史轨迹。作者以其在后石村的具体表现与历史流程为契入点,来分析和解读辽宁农村地区民间习俗与宗教信仰状况的历史沿革、建构、特征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安地区尼寺文化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尼寺的存藏现状,考察后发现西安地区尼寺历史悠久、文物珍贵、人物著名,为有效保护西安地区的尼寺资源,守护珍贵的宗教文化,开发宗教旅游,增强西安城市发展的软实力而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9.
妈祖文化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地理位置特殊,由于当时官员与渔民的推动,使得妈祖文化曾经是舟山民间最具影响力的信仰之一。妈祖庙在嵊泗、定海、岱山、普陀的分布在古籍中都有记载,但现存的妈祖庙已经不多。保存妈祖庙古迹,宣扬妈祖文化,对打造舟山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化,发展舟山的经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是简单和脆弱的。儒、释、道三教能够合三为一,共同交织在一起影响着中国农民的思想、价值和观念。民间宗教信仰构成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民间宗教是我国社会底层人们的一种信仰方式。通过对民间宗教状况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农民的生活意义和精神世界。民间宗教在苏北的存在状况大体有佛教体系、道家体系、民俗体系和民间信仰四个方面。随着外界约束力的减少,农村民间宗教信仰中出现了管理混乱、工作网络不健全和过分夸大民间宗教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