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录《逸周书》各家旧校注之误者十余条进行辨正,所辨包括:不明文例而妄增妄解者、不识衍文而妄解者、不知有脱而妄解者、不识伪误而妄解者、不知古义而妄训者、不明通假而望文生训者、不知篇名之义者、不知上下文义而妄说者,等等。体例略仿王念孙《读书杂志》,以所误字句为条。  相似文献   

2.
王维山水田园诗禅境的形成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首先从价值取向确立了诗禅相通的可能性 ,其次从语言表达特点可以知晓禅宗与诗的相互融通 ,再次从诗与画 ,动静的艺术辩证法可以看到思与境偕、物我两忘的境界 ,所谓禅境亦即诗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从苏(轼)词到姜(夔)、张(炎)词贯串着一条主线,即对清境的追求,这种清境的形成受到禅宗较大影响。清境是禅境的一种,禅意是清境的来源之一,禅意与清境的有机交融即形成禅意清境,这种禅意清境在词作中多有表现。姜、张词的禅意清境有继承苏词的一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具体来看,表现在四个方面:1.苏词多具体的禅理禅意,姜、张词多泛化的禅宗审美符号;2.苏词重人生感悟之清旷,姜、张词重自然山水之清幽;3.苏词重精神意度之清,姜、张词重形态外貌之清;4.苏词乃阔大超迈之清,姜、张词乃细微精巧之清。  相似文献   

4.
从心灵状态切入,论述了词境与禅境的不同品质及内涵,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通相融之处,意在揭示艺术思潮与哲学思潮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月境与禅境     
月意象超越了自然的囿限,以其澄明高远的特质在文人骚客与佛徒释子的心中构筑起一个空灵澄澈的审美境界,月境与禅境相互映衬,使读者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运用宏观勾勒与微观分析、理论阐释与实例印证相结合的方法,以王维、道济等人的若干作品为例,解读出蕴含于诗情禅境中的心灵秘密,指出《坛经》般若境界与某些相似诗禅境界的联系与区别。并借此提出一些重要的文论概念,如死境、活境等。  相似文献   

7.
由<易>学"现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思想,生发出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滋味论、隐秀论、象外论;由<周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的思想,生发出"传神"扣"气韵生动"论,加上佛学禅境把物理时空意识向心理时空意识引领,三者合流融汇,终于延异出了唐代以"境生象外"为首要特征的"意境"论.  相似文献   

8.
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禅宗的化出,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形上性格。知识分子的创作往往追求一种超脱尘世,宁静淡远之美,也就是禅境之美。禅境具有空灵美、静寂美、淡泊美、清寒美这四个主要特征。对禅境的认识与把握,可通过“妙悟”获得。禅境是中国美学意境中的重要内容,它不断得到发展、丰富、深化。  相似文献   

9.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此酷爱古诗词的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与场合都对杜甫及其诗词作过评价。有些学者依据毛泽东的这些评价认为他并不喜爱杜诗,而有些学者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毛泽东对杜诗评价极高。本文不介入这种辩争,笔者根据毛泽东毕生大量阅读、圈画杜诗以及在其诗词创作中借用和化用杜诗的事实,对毛泽东评价杜甫及其诗词时的时境、场境及语境进行具体而详尽的分析,认为应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辩证地把握毛泽东对杜诗的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10.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一种传播生存智慧的哲学,调节着众生心灵世界的平衡.作为盛唐山水诗的开创者,王维深度融合了南北禅宗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空明静秀的境界,他的山水诗常体现出心境与物境、物境和禅境的交相渗透,尤其在水云意象的运用上,直指禅学之"性"与"缘",佛性之空寂静净与佛境之自在自如在此得以打通,呈现出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深层融合,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既是整个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缩影,同时又是影响中国今后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层面的缺陷。如何看待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文章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现状及培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整体上不容乐观,存在多种偏差:心理健康价值意识的滞后性;知与行的矛盾性;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性;心理咨询意识的淡薄性。文章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设大学校园心理文化,发挥大学生的心理互助功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家长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三个层面对广州市中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大多数家长(84.8%)在对待孩子的心理问题上态度是恰当的,但仍有部分家长,没有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2)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79.6%)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比较肤浅;(3)家长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对心理教育的看法、心理健康知识水平都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结果,文章从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建立家校协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患者的药物生理治疗和管理以及精神卫生健康的教育宣传等方面,与实际的需要存在巨大的差距,也与国外成功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先进理念存在不小的距离。社会工作作为社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过程中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配合药物治疗,从多个切入点介入,注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本身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从心理状态的构成要素、心理状态的整体性、心理系统的动态平衡、心理系统高度不平衡与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问题原因的结构性等方面分析可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人的心理系统长期或者严重地偏移动态平衡的正常状态,是综合原因导致的。只要从综合的因素全面分析个体的心理问题,才能使之得到完满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国内现行的有代表性的普通心理学教材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内容体系的不足,提出按照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心理器物五分的方法来构建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对此有一定的研究,我国对该方面的研究与立法都很不完善,在制定侵权行为法之际,对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的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内心理教育已有很大发展,但远未达到理想境地。为提高其水准,须反思心理教育一些盛行的做法,倡导自求式的心育、未雨绸缪式的心育、有理论升华的心育、与德育融通的心育。作为心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中小学心理保健工作如何运行尚少探索,现宜开展学生三级心理保健研究。其中,一级为预防级保健,重在防患于未然;二级为诊断级保健,重在避免问题积重难返;三级为矫治级保健,重在以教育情境改善心理或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心理咨询方式,即网上心理咨询。本文针对高校网上心理咨询应涵盖的主要内容,网上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存在的差异性,网上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具有的内在优势,网上心理咨询的原则四个方面做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初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促进研究工作的健康和深入开展。通过知网平台对783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发现初等教育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涉及4个领域,围绕2条主线展开,提出今后要加强对初等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框架的深入研究,明晰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并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