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断代间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辽、金、元三代在对科举功能认同度、科举程序、所设科目与内容及登科人数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三代的学校教育普遍受到了科举制的影响。在"民族"这一维度上,三代科举制虽各具独特的民族色彩,但实际上更多地表现出某种共通性:辽代虽最终"面向汉藩",但主要"面向汉人"的政策显示出了契丹人自身尤其是其统治者长期不屑科举的一面;金、元两代直接凸显出了强烈的民族歧视。辽、金、元三代科举制的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金灭辽之际,由于各种力量的利益冲撞及矛盾的交织,使辽一些将领重新权衡自己的利益和 价值取向,走上了背主降金之路。其投降后,参与了金的战略部署;在战场上,积极配合金军征战,成为金军灭 辽及攻宋的关键性要素。然而,民族的归属感又使其怀有寄人篱下的心态。当金主对其产生信任危机时,其 降金企盼荣华的政治情结开始动摇,部分降金武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政治处境,使之又一次走上了背叛。 他们的背叛行为从道义上讲,是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的,但也是降金武将又一次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3.
契丹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发挥了聪明才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帝国统治北中国达二百多年,1234年,辽被金灭后,契丹人仍活跃于历史舞台,尤其在蒙元时期,他们又对蒙古统一全国和元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纪念北京建都850周年使我立即想起一位用画笔描绘北京历史的老人,他就是已故当代著名民俗画家王大观先生。听说先生所绘的长卷被选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礼品,更让我对先生的绘画成就缅怀不已。 先生在世时,谈及北京经过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文化的发展,特别是辽、金、元、明、清以来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令先生感慨良多,决意用手中画笔  相似文献   

5.
辽三彩是受中原汉族制瓷技术影响,在辽朝统治区内烧造的低温釉陶器,其制作方法是在烧好的素胎上,施以黄、绿、白三种颜色的釉彩,经过低温二次烧成。辽三彩因其所具有的浓郁的民族特色而独树一帜。辽三彩的造型、纹饰等均来自于契丹民族和辽代社会,契丹民族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征,使辽三彩更具民族气质,从辽三彩中可以了解到契丹人的生活习...  相似文献   

6.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辽、金、元三代诗歌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段落,也是为中国诗歌史带来活泼生机与特殊样态的独特存在。广义的辽金元诗歌,包括了诗、词、曲这几种不同的诗歌样式,它们并不是既成的东西,而是在生成和发展之中呈现出的状貌。以狭义的诗来看,辽金元诗歌是呈现了一个由生新走向成熟的过程,但它不同于以往的生新与成熟,它们裹挟进相当多的新质——文化的新质。文章还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辽金元诗歌研究的新意,指出辽、金、元三代诗歌的发展都是文化交融与互动所的结果。具体可概括为:辽诗展现的是面目生新的样态;金诗在流变中发展;元诗文化汇流中完善。作为诗的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的散曲和词,在金、元时期开拓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词曲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样式,足以使元代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在历史上曾是女真族的故乡,是女真所建金王朝(1115年——1234年)的肇兴之地。故金统治北部中国的一百多年期间,十分重视东北的经营开发,在东北地区历史发展进程中,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一东北地区(1858年和1860年两个中俄不平等条约签订前尚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以及乌苏里江以东至海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金以前的历代王朝,如春秋战国时的燕,后来的秦、两汉,尤其是唐、辽诸政权,都很重视对东北的经营管辖;东北的古代各民族,自然都对开发东北做出过巨大贡献。而金朝建立,特别是灭辽统一东北后,对东北的经营管辖则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辽.金是我国北方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辽朝与金王朝前期统治政策基本相同,即都是接着因俗而治的方针进行统治。但金建国不久就在中央全部实行汉官制,而辽的因俗而治政策则贯穿始终。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金的民族习惯更与汉族相近;二是金朝为加强皇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西夏与宋、辽、金等通贡与榷场贸易活动频繁,从史书零星所记西夏朝贡及榷场贸易之物品,结合黑水城等地出土的文献,尤其是西夏与金榷场贸易文书《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可见西夏物产之大致种类,既有畜牧业产品,也有手工业产品,其中不乏土特产,尽管其贸易量不大,但因是他国稀缺之物而倍受青昧。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夏对外贸易的物品中,有许多是舶来品。西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本地物产难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故而需要外来物品作为补充。西夏与宋、辽、金等周边政权的经济交往颇为频繁,既促进了西夏本国经济的发展,使其多元化,同时也对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线索,对三代领导人的民族思想进行了分析、概括。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也正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民族理论学科在指导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必须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正是有了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 ,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才更加精彩生动 ,充满生机 ,富有活力。但民族文化差异又确实是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长阳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总结分析,提炼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为当前西部开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撒拉族的族群认同以1954年政府确认其为一个民族以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立为分界线。之前主要表现为与周边文化互动的文化群体;之后的种种族群想象和民族认同具象表明族群的政治性认同始终是族群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消费在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消费的民族特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民族消费在发展民族企业经济、扶贫、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族美术"的研究和讨论常易被限定于艺术技法的表面研究,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这限制了其学术建设的发展。事实上,"民族美术"这一议题本身并不缺乏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民族美术"背后的文化内蕴,以及研究者所需注意的研究态度,以此勾勒"民族美术"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其学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晓雪诗歌中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特征、民族气质,特别是浓烈的地域色彩,西南边陲特有的瑰丽秀美的风景,当地少数民族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淳厚、古朴的风习,构成了以晓雪为代表的“苍山洱海派”诗人诗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令人种往的神话色彩和清丽秀美的语言风格.少数民族诗歌是以独特的民族心理,独特的民族气质,少数民族人民的愿望和理想的表达为其核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