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职务发明制度是专利法中实现人的智力资源与单位的物质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优秀的制度设计。当下无论从积极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压力,还是金融危机背景下保持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内需的需要,都必须突破原有的职务发明立法观念和技术上的囿限,以“鼓励发明创造”为唯一目标,以“实现利益平衡”为唯一原则,对职务发明制度的适用范围及相应的权益归属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保障职务发明人的利益,《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欲寻求一条用人单位与发明人利益平衡的和谐发展之路。草案(送审稿)以进一步明确职务发明的界定为突破口,在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创新,如允许“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在归属方面存在例外,增加了发明报告制度及处理职务发明的不同方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议将“约定优先”适用于所有的职务发明,同时明确规定禁止事先约定非职务发明的归属;建议职务发明报告制度的设计要符合我国具体情况;建议完善与单位对职务发明处理方式相适应的奖励报酬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专利法及实施细则对于职务发明创造适用范围过于宽泛,在“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问题及奖酬金制度上存在缺陷,发明人的利益因此无法得到保证,单位与发明人之间的利益也无法实现公正分配。建议修改法律时,适当调整我国职务发明创造的适用范围,充分保障发明人的利益,以激励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务发明制度肇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起初专利权由国家所有、单位持有的模式具有较为浓厚的时代特色。2000年《专利法》修改时将该规定删除,并建立了以法定权属规则为主,辅之以约定权属规则的“雇主主义”模式。尽管此次修法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的产业变革和技术革新需求相适配,但仍存在转化结构失调、激励机制失效和交易效率失衡等问题。横向考察国际视野下的职务发明权属制度可以发现,现有的雇主主义模式和雇员主义模式两种主要立法例均未臻完善。将专利权完全归属于雇主抑或是完全归属于雇员发明人,势必在二者之间产生职务发明权利分配不公的争议,进而导致雇主与雇员发明人之间的严重隔阂,从而抑制雇员发明人的创新活力或雇主的投资积极性。多数国家的做法是打破绝对的“雇主主义”和“雇员主义”立法路径,采取混合主义的立法模式。我国职务发明权属制度采取“雇主主义”模式是实现职务发明创造转化和运用的根本途径,但对于调动人的创新积极性增加财产总量仍存有不足之处。我国关于职务发明权属制度的改革应当着眼于三个方面:一是采取“执行任务”标准,限缩职务发明类型范围。首先,基于雇员发明人在劳动关系中的人身依附性,将“物质技术条件标准”排除出职...  相似文献   

5.
现行《专利法》对职务发明的规定有不合理之处,如第六条第一款"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与本条第三款"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在法律适用方面容易产生歧义;又如将"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界定为职务发明,本身就不具合理性。因此笔者建议在第三次修订专利法之时,重新界定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平衡单位与发明人或设计人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职务发明专利权共有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利法规定了职务发明创造取得的专利权归单位的原则 ,这在客观上挫伤了发明创造人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既然职务发明创造的过程主要是以私人活动为其特征 ,就应具有私法的内涵。建议专利法在修订时借鉴外国的经验 ,将职务发明创造取得的专利权改为发明人与其单位双方共有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职务发明制度是科技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法律上系统、合理地规定各类发明创造的所有权归属及权利分享原则,对于保护国家、单位的经济利益,保障发明创造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都将是有益的.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是近几年才建立的,还很不完善,制度本身和制度的实施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单位或个人的利益,阻碍了技术发明的开展.本文将探讨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理论和国外立法,对我国的职务发明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中国《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将“约定优先”原则引入与职务发明奖酬有关的规定之中, 在法律上为发明人与用人单位之间提供了平等协商的途径, 体现了以民法的理念与原则为核心, 构建职务发明制度的基本思路。基于对地方性专利法规立法实践的深入分析, 从三个方面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问题进行了探讨。(1)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在地方性专利法规中的现状与特征;(2)地方性专利法规中职务发明奖酬相关规定的缺陷及成因;(3)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在地方性专利法规中的改进与完善。研究的结果表明, 现阶段职务发明奖酬制度的立法完善, 应着眼于正确认识职务发明奖酬的功能与作用, 进一步强化《专利法》中有关规定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职务发明制度是专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此次世界金融危机说明为鼓励发明创造,实现利益平衡,必须对我国现行职务发明制度进行重构。职务发明的适用范围不合理和利益失衡,直接导致我国职务发明的数量与质量不高、职务发明非职务化现象严重和职务发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因此,为平衡个人和单位之间的利益,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职务发明相关权利进行划分,如单位享有专利申请权与专利权,而个人享有科技成果收益分享权和转化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从制定《专利法》的背景出发 ,指出《专利法》中关于职务发明创造的界定过于简单化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重新定义的必要性 ;通过讨论发明人、发明所需的物质条件与单位的关系 ,将职务发明创造定义为 :在一单位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期间内 ,职工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完成的其职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和职工退休、退职、调动工作后利用原单位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而完成的发明创造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区可分为传统社区——单位和非传统社区——街道办事处管辖区。随着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 ,城市社区旧有的社会整合模式面临挑战 ,多元契约性社区逐渐形成。“大社会 ,小政府”是社会现代化运行的基本特征。“单位”已属于经济范畴 ,而落实社会职能的基本载体是社区。中国社区化发展与建设有其社区化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制一种主要用于血液保存的半导体制冷保温容器的制冷系统.通过对其不同工作电压、环境温度及外部散热等条件制冷性能的研究,找出了影响半导体制冷性能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该制冷保温容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最佳工作电压为12 V、最佳工作电流为4.5~4.8 A.并认定存在最佳热端散热强度等.另外,通过实验得出了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工作在最佳工作参数条件时制冷器内部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 ,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方式是借助人才市场 ,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完成的。实践证明在“双向选择”过程中 ,毕业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产生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第一印象效应原理 ,在择业过程中 ,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对其就业和择业至关重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人知识、才华、形象在面试时的综合体现。本文对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如何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战场。我国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已成为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虽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较多,本文仅从经济体制、行政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相关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和完善体制、推行"一主三化"发展战略和制订各县域特色经济总体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影响数控火焰切割机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利用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软件开放性,提出了采用IGCAQBP学习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来对包括金属热变形、机械传动误差等非线性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工误差进行误差补偿,设计了嵌入开放式数控系统中的神经网络误差补偿器,给出了实用的补偿器使用方法,并对误差补偿功能进行了扩展,仿真结果和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执政党伦理思想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彰显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伦理内涵,强调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伦理,倡导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务人民的工作伦理,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党的干部选拔标准,指出要从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基础抓起,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培育党员干部自觉增强执政主体的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区别,虽已有法律规定和理论标准,但实践中有时仍难以对其作出明确区分,主要原因是,有时难以判断劳动者是否以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者的身份提供劳动.作者提出,应参照劳动者劳动岗位的性质、劳动稳定性,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劳动者是用人单位内部成员.同时提出,为防止用人单位故意将劳动关系转为劳务关系,逃避社会保险责任,应从立法上规定,劳务服务关系的主体双方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18.
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石——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调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从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入手,从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的博弈对比力量出发,通过政府(第三方主体)、劳动者、用人单位(或雇主)及工会组织(协调主体)各自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9.
关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学习和培训,抓好农村工作机制建设,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建立有效的干部工作激励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来努力,以此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制和社区制是我国城市社会治理的两大重要模式.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从单位制到社区制的变迁,实质上是城市治理结构从全能空间向合作空间的转换,同时也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