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以嘉兴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服务社会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载体,得到大学生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它在服务农村、农民和在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目前嘉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实际情况,从项目设计不够创新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嘉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嘉兴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青年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社会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措施。为使此项活动更加规范,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人员结构、活动内容、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使之更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保证该项活动沿着健康、规范的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3.
农科类大学生基于"校企对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积极作用。开展农科类大学生"校企对接"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确定对接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制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基本方略。同时应重视校企对接农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4.
针对医学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性强、覆盖面广、主题突出等特点及存在的活动形式化、基地滞后性、缺乏长效性、社会支持有限等不足,从活动的规范性、时代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效性及影响性等方面着手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为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的发挥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九月的到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将接近尾声。由"多美丽"主办的走进社会关注点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交流会在"多美丽"人民路餐厅举行。多美丽的负责人也十分重视这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还存在着实践活动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较为严重。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较差,实践活动重"精英",轻普及,实践活动"运动模式"的缺陷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实践活动自我教育和服务社会目的的实现。成都理工大学通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即坚持"专业依托"、"广泛参与"、"长效机制"三项原则,运用"基层调研"、"志愿服务"、"素质拓展"三种形式和采取"结合课题"、"双向宣讲"、"项目化管理"三种方法的"三个三"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实践教育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面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社会必须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转型期,必须注重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本文根据当前各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出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2008年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管理学院“村镇住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荣获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颁发的“2008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村镇住宅调研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对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地的村镇进行村镇住宅结构调查、研究,从房屋建造的过程、房屋的结构设计、在房屋建造中使用的材料、建造房屋注意事项和有关风水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利用村镇住宅安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村镇住宅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得到了关于农村住宅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该团队也是我校近几年暑期社会实践第一个荣获国家级表彰的团队。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拓展第一课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一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综合改革措施,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这项活动的开展,顺应了大学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适应了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分析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新问题,并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具体表现为择业主体意识自我化、择业标准趋向现实化、择业价值取向呈现功用化、多元化和矛盾化,以及择业观渐趋成熟。究其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到转型社会利益结构重组、社会制度变革、文化价值变迁以及价值环境多元的深刻影响。进而对当代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的价值导引做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希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合肥工业大学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有效做法,并在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大学生社会化具有双重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大学生入学与就业方式等的变化,大学生社会化开始从单一的国家教化转变为国家教化、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三结合。顺应这种趋势和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高校学生管理开始向民主型、法制型管理转变。现行《管理规定》客观上促进了大学生对主客体的认识,并从管理、被管理、权益和办学自主权等角度丰富了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基础角色意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化都是合理的、积极的,过度社会化也对学生成长不利。  相似文献   

14.
不少学者从维系大学生心理健康角度,研究社会支持时帮助他们应对压力事件的影响。本文旨在从一个新视角即大学生道德发展角度,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进行梳理,分析社会支持与大学生道德发展的关系,倡导建立有利于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根据现实原因适时地和创造性地提出了高等学校科学的设置专业,抓好顶岗实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是学院层面解决就业难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分析——以重庆高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现象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之一。文献普遍认为,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较为宽容,但对于大学生对同性恋宽容态度的形成研究极少。在回顾文献基础上,文章通过对88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通过因素分析法,萃取“主观理解”和“客观接受”两因子作为因变量态度因子,萃取“接触认知”、“艾滋认知”、“性开放度”、“道德认知”等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形成的线性回归方程。此项研究对于预测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具有积极意义,并对如何争取更加宽容的同性恋生存环境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元分析方法对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无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均无差异;女生家庭氛围体验满意度优于男生,理科生目标价值体验满意度劣于文科生;学位论文报告的大学生知足充裕因子与全国常模相比较的差异要大于期刊文献与全国常模的差异;大学生知足充裕、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4个因子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差异随着数据收集年份的推移而越来越大;地域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生就业观发生巨变的今天,创业大学生在实现社会融合方面将面临生活场域和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由于受大学生自身创业综合素质、创业外部环境的支持力度、创业收入回报和创业社会声望等方面因素影响,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度降低,创业成功率不高。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塑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提供积极的创业支持,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促进创业大学生的社会融合和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信教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其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仍以信仰佛教为主;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能给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在不信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信运气"、"信金钱",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非主流症候群是指部分大学生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呈现出的与社会主流思想价值要求和期待不一致、甚至相悖的新异思想行为模式的集合.这些新异的思想行为不仅凸显为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需求的实用性、学习动机的功利性、学习态度的散漫性、学习方式的碎片化等特点,也表现在其非理性、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还在人际交往中展现出超越传统的“非主流”特性.究其本质,大学生“非主流”症候群是其人格和内在精神发展诉求的显性表征,因而有必要归总、剖析其特性,以便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干预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