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实践对于推动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基层、锻炼意志品质、强化责任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坚持政府主导,高校、社会全面参与,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2.
构建分层分级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共性和个性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能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的重要载体,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深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建设校园新媒体互动平台,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打造分层分级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3.
时间的延伸和空间的开放性是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遵照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近几年来高校许多大学生积极投身改革,掀起了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潮,这对大学生了解社会、学习社会、服务社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如何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这是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作些初步的探讨.一、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体系,实现社会实践活动制度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能打“游击战”,也不能昙花一现,必须形成制度,有一个完备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建形式和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构成与实现形式,以及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大学开展创新教育的意义及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述了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关系 ,即创新教育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出成果的前提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和主要形式 ,它既是创新教育的实践环节 ,检验着创新教育的成果 ,又丰富着创新教育的内涵 ,同时是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提出了高校要多方面创造条件 ,深化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种有效载体,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桂林理工大学围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标定位、载体建构、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对课外科技活动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并从创新活动的途径、载体及依托等方面强调了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二十年的社会实践工作,取得了丰厚的成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加深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才能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9.
刍议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和舞台。  相似文献   

10.
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强调个人兴趣和满足个性发展两个显著特点。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探讨了进一步利用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拓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略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概念,分析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及其面临的新问题,并探讨了新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准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大学的重要使命。当前,国内外高校都十分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希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合肥工业大学以"挑战杯"竞赛为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有效做法,并在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试验法结合健美选项课教学的特点,对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健美教学中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素质和技术评定成绩,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是指在影响大学生人格优化相关因素内在联系中所形成的互动整合、并具有特殊功效的有机结构状态,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舆论导向、示范引领、制度建设等相互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等形成合力的大学生人格优化培育系统。积极构建大学生人格优化系统,对于培育大学生良好人格,提高大学生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性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却处于某种缺位或失语状态。其原因不仅在于性教育是涉及许多敏感复杂问题的特殊领域,而且还与人们对思想教育理论本身存在的认识误区有关。根据唯物史观,思想教育中的"思想",既包括了作为思想体系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形式,还包括了作为社会心理的意识形态的感性经验形式和与性本能相关的无意识形式。两性差别、两性关系、涉性交往,既体现为自然关系,又体现为社会关系,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前提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源泉。性教育是为大学生人格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所以在理论维度上,必须确立性教育作为思想教育重要领域的定位;在实践维度上,必须将性教育恰当地融入思想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是基于张一兵教授所开创的构境理论基础上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语言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国梦思想构境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校园构建过程中的主要标尺。践行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必须建设高校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语行为。根除教师的语言暴力,培养教师的语言素质,有利于增强中国梦思想构境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净化高校中国梦思政课语言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运行模式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意义重大 ,针对目前我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 ,提出适应我校情况的学生科技活动运行模式 ,促进学生科技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新疆13所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和课余活动的调查数据分析,认为新疆高校学生课余网络使用缺乏自觉性和主体性。应从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完善网络法规、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以及转交教育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具体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面向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例,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课内与课外、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培养理念指导下,搭建一套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该平台以“改革教育理念,明确平台定位,构建平台应处理的关系”为改革主线,以对学生“基础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为改革思路,整合校内、校外和校企产学研三个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内实验室与创新研究中心、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大学生能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