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旨在全面回顾中国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关研究,总结主要研究成果,并为进一步探讨寻找方向。文章首先梳理了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包括社区支持农业、巢状市场、食品短链和农消对接。综合不同视角的研究,文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体系主体力量不均衡、中等收入群体兴起是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替代性食品体系发展与全球食品体系变化紧密相连,但政府主导了认证体系建立,对新兴体系发展支持不够。消费者与大部分生产者都是社会精英群体,小农户在中介机构的支持下参与到新体系之中。分析发现现有研究在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总体情况调查分析、行动主体价值观念构建、企业与替代性食品体系构建、与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互动等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层出不穷的食物安全事件、城市中产阶层对安全食物来源的追求和学术界对现代主流工业化食物体系弊病的反思,共同促成了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形成。作为对现代食物体系的抗争形式,替代性食物体系发展的动力机制,既有来自对现代食物体系弊端的重新认识,也有城市中等收入消费群体对高安全度食物的需求因素,还有包括新农人和社会组织以及政府方面的作用。替代性食物体系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如食物选择权失衡和如何扩大等挑战。本研究基于对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的考察,以期形成对替代性食物体系相对系统逻辑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就小农生产何去何从、中国农业将会走向何方等问题学界仍存有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本文力图在当下中国农业转型问题的讨论中引入一个历史的维度。基于农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重点从农地制度的演变、农民群体的分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等三个方面梳理中国农业转型的具体历程。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地制度一直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两个矛盾面向之间演变发展。“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调和了上述矛盾,但其结果是农地出现被部分商品化的倾向,土地集体所有制对小农生产所具有的保护作用不断被弱化。第二,日益深化的商品化进程,不断冲击农户的兼业模式,在边缘化大部分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的同时,推动着一个中农群体的产生;同时,又不断分化农民群体,使得大农与小农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第三,在农业产业化战略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兴起,但他们并没有带动和组织小农生产发展,反而是全方位地排挤和吸附小农户。上述三方面的变化正推动着中国农业生产从小农农业经营体系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对小农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当引起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小农”思潮回顾及其当代论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内和国际学界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小农研究历来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活跃的学术思潮。文章从小农的概念、行为特征、未来命运、全球化视野下的小农以及中国小农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对以往的小农思潮和当代的主要学术论辩进行了回顾与整理,并对当代中国小农研究的拓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无法遵循西方经典理论预设的发展模式,小农农作将成为中国多元农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因此,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小农并加强小农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去小农化”的思想和主张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流,这是对小农存在价值否定的体现。然而,小农的存在从社会稳定、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社区秩序、景观创造、乡村复兴和文化保护等方面依然发挥着积极的维护和促进作用。这是小农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不顾现实发展环境,一味推进小农改造项目不仅对小农发展无益,还会损害社会原有的发展基础。尤其是在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小农存在的价值更需要被认真审视。  相似文献   

6.
托管经营:小农经营现代化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托管为小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农业托管企业通过优化配置小农户的技术、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为小农农业现代化助力。研究发现,无论是全托模式还是半托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种植过程中生产要素缺失问题,其产生的显著收益是小农户参加农业托管的主要动力。农业企业通过向农户销售农资和实施标准化技术管理来提高果品质量,从而从农业的上游和下游获得利润是其提供托管服务的主要动力。农业托管契合了小农经营在现代化转型中的现实需求,确保了小农经营收益和产权的稳定和长久,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推广体系的构建和农业生产过程的商品化帮助现代农业技术确立了话语地位,并形成了制度化的话语空间,进而使小农处于其有效凝视之下。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话语空间的拓展及其控制力的强化,不仅使小农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产生了异化,而且,还使农村社会与外部社会之间产生了双重信任危机,进而使我国粮食生产安全问题愈加严重,社会风险强度急剧增加。 因此,要想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解突显的社会风险,必须对小农生产技术变迁的整个历史过程进行深入的社会学考察,反思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对小农行为异化产生的影响,以揭示现代农业技术话语对农村社会的分解与控制机制,基于此,才能深入思考农村社会的重构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小农生产格局下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短板的理论阐述,针对性梳理日本、韩国等典型小农国家提升农业发展质量的国际经验。研究表明,保障供给、结构优化、质效提升、体系完善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特征,但小农生产格局下,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质和环保水平差等固有不足,使中国农业距离实现高质量发展尚存一定差距。提出中国可借鉴日韩两国推进结构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推动绿色转型和夯实“软实力”的典型经验,以立足小农、服务小农、强化小农为政策主线,促进人、地、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整合与流动,不断强化种业创新和装备创新,推动农户生产行为实现绿色转型,同时注重将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硬实力”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台湾地区农业产销班经营模式对福建农民合作组织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前,福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长过程中,存在发展不均衡性、不规范以及缺乏有效外部制度保障等主要问题;而台湾地区农业产销班以其规范、健全、协调、高效的组织体系服务于小农,为台湾地区在小农经营制度下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及“精致农业”做出了积极和巨大的贡献。台湾地区产销班成功经验,对推进同处相似背景的福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非洲各国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以小农为主的农业国,中国的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于非洲国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文章将从农业发展的历史和基础、农业政策体系、小农生产模式和农业生产力等四个方面来讨论非洲从中国农业发展中学习的潜力、技术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行性。在一个内部情况千差万别的大陆,成功地学习中国农业发展的经验,需要像中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做的那样,加以鉴别性的引进和适应性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以签字注册会计师流动为视角,考察换"所"不换"师"式变更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换"所"不换"师"式变更当年的审计费用显著低于其他形式变更;进一步地,在换"所"不换"师"式变更形式下,签字注册会计师在变更前的任期越长,审计费用越低。研究结果说明,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个人因素以及其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这层关系会对审计费用产生某些特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译者的翻译个性——以霍克思英译《红楼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作个性是文论中的重要论题,受之启发,提出翻译个性的概念,指译者基于自己对翻译活动的独特认识与体验而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结构。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这就决定了译者翻译个性不同程度的存在。由于译者与作者的个性差异,译作偏离原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创造性偏离越明显,译文往往越有审美性与艺术性,译者的翻译个性也就越鲜明,如霍译《红楼梦》体例的更新与变异、整合补偿的广泛运用等。翻译个性有利于推进译作与译者本人的经典化进程,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论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德克萨斯州历来重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了一系列教育工作者违规行为问责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师德问责体系。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师德问责体系具有独特的结构与特征。颁布《教育工作者伦理规范》,使问责有法可依;设立专门机构,使问责主体明确;细化教师违规行为,使问责有据可凭;强调证据证词,使问责合理科学;重视结果多样,使问责责罚分明。这些对于促进我国师德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新兴媒体的报刊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文化空间。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其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晚清重要报刊《女子世界》为“集散地”,考察晚清女报的编者对于女性报刊体例、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构想为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提供的制度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5.
吴翔宇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成果《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鲁迅营构中国形象的历史语境、建构策略、形象序列及价值评估等重要问题,系统地梳理 了鲁迅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话语实践及心路历程,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人民陪审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而陪审员的职权配置直接关乎人民陪审制的实施效果。建党至今,陪审员职权配置历经了“职权同一”模式、“职权分离”模式和“二元模式”三个阶段。而陪审员的职权变迁与时代背景、历史环境等改变密切相关。伴随着司法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前法院案件数量日益增多、案件性质日益复杂,“职权同一”模式已无法发挥陪审员的优势,改革试点期间尝试的“职权分离”模式虽强调发挥陪审员的优势,但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的匹配度不尽人意。《陪审员法》确立的“二元模式”是基于当前司法实践作出的折中选择,也是最合适的选择。为了更好地落实“二元模式”,我们必须回归中国的逻辑,遵循司法传统、立足司法实践,正确认识“二元模式”的价值,使陪审员和法官各取所长,让陪审制切实成为连接司法与民意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儿身份是对儿童亦或年的一种属性的界定,更是对儿教育界限的一种表达。身份和儿教育之间以一种内在的逻关系确立了儿童教育的样态与价值。学校作为儿童活动的公共场域现出了儿童生活的“公共性”和儿童教有的“善性”两大核心特征。学校公共生活中由于身份差距的悬殊,儿童“妥协”成为常态化问题童身份式,具体表现为儿身体的缺失、儿童话语的缄默和儿童意识的迷失。舒缓儿童天性与公共理性、儿童意识与公共权威、儿童经验与公共知识之间的巨大张力并建立一种平衡,是实现学校共生活中儿童身份从“占有”到“存在”这一超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环州李氏土司的先祖,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来自四川安宁河流域的安氏土司。但查阅史料,环州李氏土司先祖来自安 宁河流域安氏土司查无实据,可能为后世所附会。其实,彝族李氏土司先祖安讷是在明嘉靖年间被从寻甸调征武定凤氏土司 有功而“功授总管”,得以镇守大、小环州,在环州世袭了前后十六代土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20世纪初就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党从事妇女工作、进行妇女运动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积极地探索中国妇女问题的特殊实践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涵,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妇女观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师德问题的治理虽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从宏观的政策层面看,同样需要遵循师德政策的逻辑,即合于师德政策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师德政策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就师德规范的体系而言,师德政策具有层次性;(2)从"政策群"这一角度出发,师德政策涉及多维主体。正确评估我国当前的师德建设状况和合理规划师德问题治理的政策路径,需要以遵从师德政策的这两个特性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