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英国魔幻作家托尔金是古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学家和史诗《贝奥武甫》研究专家,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其作品《魔戒》中融入了北欧神话和英雄史诗的英雄传统,且英雄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方面都带有基督教的烙印.《魔戒》对古日耳曼英雄传统的沿袭和对基督教的皈依,使中世纪英雄主义和基督英雄主义在作品中同现,是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基督教文化的撞击融合.  相似文献   

2.
军旅剧《历史的天空》《狼毒花》有着开阔的历史视野和实事求是的创作内涵.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示历史大背景,塑造“另类”英雄形象,在审美理念上突破了传统英雄塑造的“高大全”取向,努力实现对个体人性的现象还原,以灵动的笔触再现生命存在的本真,从而突破了以往英雄主义的审关原则,其成就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现实主义手法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作为20世纪世界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大部分都在描写人物形象与经历,以塑造硬汉式的悲剧英雄形象而著称。以其著名作品《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及半自传体小说《永别了,武器》为例,对海明威作品中硬汉式的悲剧英雄主义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明威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典型的古希腊文化语境中,荷马时代的英雄主义所体现的崇尚荣誉、勇气、友谊、尚武等特征是古希腊文化中世俗特性、人本主义和追求荣誉的典型特征。荷马的两部史诗巨著,塑造了鲜明的英雄形象。展示了不同的英雄主义特征。古希腊人的英雄主义荣誉感源于自然环境和贴近世俗的宗教,荣誉感从保卫家园以及个人的尊严中获得。这种英雄主义荣誉感在古...  相似文献   

5.
《左宝贵》塑造了回族将领左宝贵的英雄形象,歌颂了爱国主义、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6.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亮剑》这部军事小说在近几年乃至建国以后的军事小说创作中不能说是最好的,但起码可以说是特色独具的。笔者认为,《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和战争描写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塑造了李云龙这个魅力独具、不畏对手的新的英雄形象。初步走出了军事文学中战争与人物不能兼顾的困境并表现了战争本身的偶然性和复杂化。笔者试就《亮剑》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在《史记》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彪炳千秋的复仇英雄形象,为什么他偏对复仇故事情有独钟?本文通过对《史记》中复仇故事的典型分析,揭示了司马迁作为一个文人,在特定的心理和性格因素下的复仇情结以及它在《史记》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文学精神影响,新时期初期的社会改革文学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和浪漫主义色彩。社会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好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社会改革英雄形象,他们具有勇敢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才能,并就此表现出澎湃的政治激情和悲壮美的艺术风格。人物和风格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文学效应,时代特点和局限也很明显。社会改革的深入和文化转型使新时期后的改革文学大受影响,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星光也逐渐黯淡。  相似文献   

9.
英雄主义作为一种精神价值观,始终激励着一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进。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人与神、鬼、兽之间的挣扎过程。21世纪开端,中国文艺的后新时期到来了,主导文艺发展的既不是政治也不是艺术作品本身,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文艺发展的脉搏,中国社会进入市场化的消费型时代。“红色经典”的出现,使我们思考在无情的市场中如何显示出英雄主义有情的特色。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发展,也给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课题。网络游戏和动漫,这些通过数码技术创造出来的新艺术形式中有许多可以渗透包含英雄主义价值观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丰晓流 《中南论坛》2007,2(1):100-102
上世纪九十年代,受着“政治语境淡化和商业语境强化的‘双重夹击’”,英雄形象的塑造更加个性化,出现了像梁大牙、李云龙等被称之为“另类”的英雄。英雄主义写作其价值取向多元化、情感的人性化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成为创作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1.
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经过加工锤炼,精益求精,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塑造出伟大时代的伟大英雄形象。 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语言艺术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英雄人物的世界观、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等都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龙江颂》中,英雄人物江水英的每一句话,都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的伟大胸怀,洋溢着革命的激情。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水浒》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大批出身于警察的英雄形象,他们善恶分明,敢作敢为,维护正义,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这些英雄形象对于新时代的人民警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蒙古人生性质朴,敬重英雄好汉”的理想品质,但是,这些蒙古想象并不出自金庸对于蒙古文化以及蒙古生活的现实了解。金庸的蒙古想象更多地是出于郭靖的英雄形象塑造之需要。因为需要塑造英雄形象,所以需要有各种陪衬形象来完成这一塑造,于是,有了各种对照人物的出现。同样,因为需要塑造英雄,所以需要有适合英雄品质生长的土壤。金庸选择了蒙古作为英雄生成的土壤,自然也就只能按照英雄的生长条件对于这一土壤的要求来对蒙古进行艺术想象。可见,《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想象,主要是出于结构的需要,而不是对于现实的临摹。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它超出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范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塑造了桑提亚哥这一深含寓意的英雄形象。桑提亚哥的英雄形象与海明威以前创造的其他英雄有同有异,具有更加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体现了海明威自身内心的矛盾和他对人类与命运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张陵、李洁非两同志在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当代文艺思潮》上发表了“从英雄到普通人——论我国当代文学观念的转变”一文(以下简称“转变”)。大意云:建国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英雄形象,但这种英雄形象过于理想化。因此“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文学”实质上“是一场真正的浪漫派文学运动”;由于当代文学的过分理想化,英雄主义出现了危机。到了文革,英雄的文学死期临近;新时期中,出现了大量  相似文献   

16.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创作的高峰,它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同样使史诗英雄们散发出一种人类所具的美德,一种永恒的价值,一种古希腊文化精神中最具影响力的人本思想。同时主要英雄人物也展示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通过不同人物的表现不断深化对人本主义思想的认识,最终达到崇尚自我、张扬个性和推崇理性、倡导节制的和谐发展,对后世的文学和哲学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英雄主义豪情,不仅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创作的诗性气质,而且,决定了张承志与张炜对生活的理解,甚至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英雄形象塑造。这就涉及张承志与张炜作品中的“我”或“主体抒情形象”与“民间英雄”之间的深刻关联问题,从诗学意义上说,这涉及作品中的“替代的主体”或“诗人自己”。张承志和张炜对英雄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历史主义的真正透视,对民族命运的直接关怀,使他们的史诗性创作显示出“绝代的光华”。  相似文献   

18.
《潘虎》选自《星火燎原》下册.潘虎是这篇革命回忆录所塑造的主要形象.作者依据亲身所为的革命史实,以朴实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潘虎“自已竖杆子”,举起革命的旗旄.是当时“燎原”烈焰中的一炬,是“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涛”中的一撮浪花.在斗争中,他表现出强烈的革命要求和希冀党的领导的亟盼.同时又不可避免地羁绊于封建思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特立独行的一位作家。在他笔下有两类特色鲜明的英雄形象。一类是浪漫激昂的青春英雄,一类是坚守信仰的悲剧英雄。本文将主要以他的小说《北方的河》、《心灵史》及90年代以来的散文随笔为中心,具体分析张承志笔下的英雄人物和其作品在后新时期展现的道德理想色彩,从而更好地把握他的英雄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文学的先驱人物詹姆斯.费尼莫尔.库柏在他的《皮袜子故事集》中第一次以神奇瑰丽的西部荒原为背景,塑造了机智高贵的西部英雄形象,讲述了蛮荒之地的传奇。库柏把对西部的想像和冒险故事的情节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西部小说这一特定的小说模式,从而为美国小说乃至美国文学走向独立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