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事诗孕育于劳动中,诗的韵律来源于起伏间歇的无意义的劳动呼声,劳动呼声与劳动的内容结合形成农事诗.在那个实际上靠天吃饭,精神上靠神支撑的时代,宗教活动本身就是农业生产力,祭祀的媚词、巫术的咒语和揣度神意的卦爻辞,都是农事诗诞生的温床.原始歌舞是劳动训练、丰收庆典、军事演习和宗教仪式,而且能示爱求偶,诗、歌、舞不可分,农事诗起源于原始歌舞.  相似文献   

2.
宋代是农事诗发展的高峰期,达到其艺术内涵的顶峰。宋代农事诗不仅艺术地反映了农业生产、农具农技等农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真实地再现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一时期农事诗所独有的时代特征使农事诗这一古老的诗歌题材折射出崭新的文化内涵,昭示了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诗有“诗史”之称,《梅村词》也表现出时代风会与个人遭际的影响,以其《满江红》词表现最突出,可称词史。明清易代之际的大背景促成了吴伟业词风的变化,也促成了时代词风的变化,即由软媚柔婉到慷慨悲凉。由媚而雅是明清之际词学转变大势,直接影响到清词的品格,开启清词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冰雹对农业危害尤其大。在靠天吃饭的时代,以农业生产为生的民众便产生了一种对冰雹的敬畏,人们把下冰雹当成一种神灵所为,认为有一种叫雹神的神灵,于是产生了雹神信仰,相应地各地也产生各种祈求避免或减轻冰雹灾害禳解仪式。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上峪子村的雹神祭祀情景可是例证。  相似文献   

5.
冰雹是由强对流天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冰雹对农业危害尤其大。在靠天吃饭的时代,以农业生产为生的民众便产生了一种对冰雹的敬畏.人们把下冰雹当成一种神灵所为,认为有一种叫雹神的神灵,于是产生了雹神信仰。相应地各地也产生各种祈求避免或减轻冰雹灾害禳解仪式。山东省莒南县坪上镇上峪子村的雹神祭祀情景可是例证。  相似文献   

6.
李寅生 《九江学院学报》2001,20(Z1):134-139
在中日两国的文学史上 ,专门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农事诗是不多的 ,而其中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作家、作品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 ,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 ,他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 ,无力把农村中的社会生活画面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二是知识分子出身的诗人大都远离农业生产劳动 ,即使有些人出身于农村家庭也极少参加劳动 ,他们对农村的生活变得很陌生 ;偶有田园农事诗创作 ,也很难反映出农村的社会风貌。三是田园农事诗在文学史上并不占主要地位 ,与表现重大社会生活的其它类型的诗歌相比 ,它们的作用相对较弱。所以 ,…  相似文献   

7.
李真玉 《南都学坛》2004,24(5):17-18
汉画中有许多画面表现了汉代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农神和有关农事神灵的祭祀和崇拜等习俗。这些画像反映了汉代社会各级官吏对农耕活动的劝勉、为祈求丰收而对神灵和原始巫术的崇拜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群 ,是民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已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符号系统来源于原始宗教的驱神咒语 ,来源于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9.
直到本世纪中期,羌族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多神崇拜信仰。据有关资料统计,羌族普遍信奉的神灵有几十种,而各地奉祀的区域性神灵则更多。羌族的神灵崇拜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神包括天神、地神、火神、山神、树林神、牲畜神等,是羌人祭祀和崇拜的主要对象。祖先神一般供于家中,泛称家神。当然家神中也不一定全是祖先神,有的地方还将牲畜神等供于家中。各地供奉的家神在数量和称呼上出入颇大,但一般都供有人类祖先神木姐珠、  相似文献   

10.
一在楚国的神话与宗教中,人和神分别处在两个隔离的世界,人和神的沟通是由巫觋来完成的。沟通人神是楚国巫觋最基本的职能。楚国巫觋是怎样沟通人神,怎样与神灵打交道的呢?目前楚学界流行的观点是:巫觋与神灵打交道的手段有两种,一是祭祀,二是占卜。祭祀是通过向神灵献祭的方式取悦神灵,从而达到与神灵沟通的目的;占卜的神力来源于占卜所使用的工具,这些工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之说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观点。认为"天问"包含三种涵意:首先,此"天"是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自然界,涵盖世间万物,即宇宙的总称,也就是文中所涉及到的对天、地、历史、神话传说的概括;其次,"天问"即"问天",动词后置,其语意是向天进行发问;再者,作者内心情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宣泄,故把天作为倾诉对象,对天来借以表达。指出只有对《天问》题旨有了清晰的理解,才能正确把握屈原思想与《天问》的中心主旨。  相似文献   

12.
王夫之把理学融入对《礼记》的阐释中,把理作为礼的根据,认为理是一切流行变化之体,礼是理的具体化、仪文化;礼不仅仅是外在的制度仪节,更是天理人情、中和化育之德的显现。在对制礼原理的阐释中.王夫之认为人是天的最高造就品。天理和人情同源异用,始终把根据天理来制定礼乐,用礼乐来调节人情以达致天理作为根本着眼点。在对待古礼上,王夫之吸收了朱熹的观点,主张在固守大经大法的前提下允许枝节处损益趋时;对古礼不轻易改变,也不拘泥死守。王夫之的阐释使礼具有了更浓烈的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3.
在本体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是天本论的一部分和"天志"的具体内容;在伦理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体现为"贵义"、"兼爱"、"非攻"、"尚同"和"尚贤"等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在政治哲学领域,"天欲义而恶不义"转化为"义政"的理想境界和"用义为政于国家"的统治方案.这使"天欲义而恶不义"具有了不同的层次结构和内涵意蕴,集中体现了墨子本体哲学、伦理哲学与政治哲学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4.
湘西傩堂戏源于中原汉族的傩堂戏,曾经历了傩祭傩仪傩舞傩戏的演变历程。流入湘西后,受到当地土家族、苗族民间习俗和民族艺术的熏陶及影响,在传承的过程中产生流变并打上“湘西”的烙印,其民俗性、宗教性独具特色,是湘西旅游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正被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武文化特色以及典型动力特点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任何唱词,自始至终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寓意。就傩舞和健美操的特征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具有十分相近似的属性。把传统民间艺术傩舞改编成具有现代气息而又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系列傩操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墨子的天、鬼、命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天志、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天志、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其思想前后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傩仪面具象征性审美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家族傩仪面具作为远古巫风的遗存,与原始象征艺术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土家族傩仪面具通过造型构成,形象的暗示,色彩的指会功能等种种造型的努力,使形象的象征表现与装饰意味交汇合一,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内在和谐。土家族傩仪面具表现出来的种种象征美感,体现了土家人在漫长而艰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的精神.它是土家人群体意识的象征,这就是土家族傩仪面具的象征性审美所体现的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8.
南丰傩舞的体育渊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傩舞以祭祀、节庆为载体,以原始驱疫为本质,以明清社戏娱神乐人为形式,以科举进仕为特色,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吸收了不同时代的民间文化精髓,形成反映民众心理与文化认同的傩祭.南丰傩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与体育相关的项目.但是,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南丰傩舞正在逐渐丧失其生存的土壤,保护和传承该文化体育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重、五谷形成。总的趋势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