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侗族历史上长期过着“有款无官”的生活,其生态与环境秩序主要靠侗族环境习惯法调整与维系,侗族环境习惯法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对侗族优美和谐环境的保护都贡献卓然。从侗族环境习惯法的形成与演进之视角对其进行梳理研究,弥补此论研究的零散不足。  相似文献   

2.
侗族地区林权纠纷是指发生在侗族地区的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林业民事权利义务争议的各种纠纷.这些纠纷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广泛性,情节复杂,法律后果严重等特点.侗族地区林权纠纷发生的原因有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林权改革导致的利益冲突,要解决这些纠纷和矛盾,除了要适用国家法之外,还必须利用侗族习惯法.侗族习惯法在解决林权纠纷中仍起到国家法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好这些习惯法,对促进侗族地区的林权改革与和谐稳定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3.
占里是贵州省从江县的一个侗族村寨,自清代开始占里就逐渐形成了包括家族外婚、寨内婚、婚后"坐家"、限制离婚、生育控制等制度在内的一整套婚育习惯法,从而基本实现了人口零增长的目标.占里的婚育习惯法不仅依赖寨老的公同议罚来维持,还成为一种观念深入到占里人的内心世界.直至今天,这种习惯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侗族习惯法的文本及其内容,语言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侗族习惯法的文本及其内容、语言特点进行论述,并从侗族文化背景出发探讨了习惯法与法及现行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历史上就是苗族、侗族聚居区,长期以来由于该地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民族习惯法保存比较好。同时因长期历史演变中小地域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两个民族习惯法的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多相近和相似之处,但因两个民族的族源不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各异,习惯法的产生、发展、表现形式及其社会调整功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侗族款词是侗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造,并经过不断的汰选后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法规。它长期对侗族人民的日常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侗族人民的人格起到模塑作用。本文就侗族的款词(以下简称“侗款”)所规定的民间法律法规,探究其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与人格的模塑,以期对民间习惯法的重新审视,指出民间法律在当今的社会构建过程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侗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父权家长制度占据支配地位,并因此产生了制约女性发展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规范和禁忌。这些规范和禁忌的负面效应,严重弱化了侗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妨碍了侗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制约了侗族地区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所以,摒弃侗族习惯法中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对保护侗族女性合法权益,促进侗族地区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朝中后期贵州侗族腹地基层自治组织执行习惯法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普遍存在的“乡公”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贵州侗族地区存在着独特的双重社会组织,适用两套律法体系。府、州、县和土司执行明中央王朝制定的律法,洞(峒)、款组织和乡公执行本民族习惯法一款约,实行自治,具有独特的村寨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与“合法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的民族地区至今仍然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蕴含着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制度空间,宪法和法律的诸多条款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进入国家法提供了依据。民族自治地方并未有效地利用国家法的制度安排,通过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而导致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司法过程中的冲突。开展少数民族习惯法调查,加强相关理论研究,自治立法吸收少数民族习惯法合理的、积极的内容,在司法过程中合理借鉴优良的习惯法,能够消除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实现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瑶族习惯法研究玉时阶世界各民族都曾有过习惯法,而且都曾起过重要的社会作用。瑶族不仅历史上有过习惯法,而且一直残存至今,并同当代农村的乡规民约相互渗透、结合,规范瑶族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活动。事实上,习惯法已成为我国现行法律的一种补充内容在瑶族社会中存...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来,侗族民间产生的各种文书中有许多事涉分家析产、离异休妻、家庭事务调解和邻里纠纷的文书,字里行间无不显示出引发事端的各种冲突在传统习惯法调节下得以解决;调解时的法理依据与手段,往往通过族长、或族中有威望长者、文化人身份的乡绅斡旋;侗族传统社会的协调机制,从文书中看在法理上是与"侗款"相一致的习惯法,在程序上则是族长等乡族领袖——他们是习惯法的传承者,也是执行者。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权益保障越来越充分,导致欠发达民族地区的习惯法在不同程度地复苏。习惯法的内容主要由风俗习惯构成。某些欠发达民族地区民众的风俗习惯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一些规定有轻微不适应。当地民众钟情于乡镇司法所调解和村寨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这些地区的公安机关应该下放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管辖权。  相似文献   

14.
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的一切生产活动中,都要求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广泛的合作,而有效的合作就需要有制度的保障。贵州清水江下游侗族人工营林业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主要表现为“侗款”习惯法)的保护下得以实现的。由于侗族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侗族社会地方性制度的保护下获得了有效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这种经济活动方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原始的自然环境与古朴典雅的民族建筑;山水、田园、鼓楼、花桥;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石结构建筑.这些都反映了增冲侗族先民在村寨选址、布局、营造,以及审美和文化上追求"万物有灵"、"神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侗族人民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穆斯林习惯法是规范和调整穆斯林之间民事行为和关系的重要之"法"。《古兰经》《圣训》里的"主命"概念、亲权观念和夫权意识等法文化内容塑造了我国穆斯林习惯法的一些具体制度,"口唤"制度即为其中典型一例。"口唤"制度是我国穆斯林基于伊斯兰教信仰而形成的一种通过"许可"或"命令"的方式来调整民事关系领域内人们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习惯法。"口唤"制度在西北民族地区各族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以"口唤"制度为代表的我国穆斯林习惯法应当在国家法律的框架内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并进一步中国化,从而为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传统的社会管理组织,它们在村委会或基层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职能薄弱方面能发挥惊人的作用,配合村委会对民族地区村寨进行有效管理,促进村寨稳定和发展.“寨老”组织就是侗族地区农村的一种社会管理组织,在侗族地区村寨中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对村寨的日常运行和管理以及农村的社会管理创新起到了非常关键的社会性作用,成为侗族村寨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八连人重视邻里关系,人们说得最多的谚语是"远亲不如近邻"。村寨中的互助、助人等等习俗规范,为整个社会共同体中所有的成员,特别是少年儿童提供了一种可资效仿的榜样,对少年儿童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相似文献   

19.
彝族尔比中反映了丰富的习惯法内容,从彝族一般的道德原则到伤害事故、偷盗赔偿以及债务、侵权等具体习惯法条例都有详细的反映。通过对彝族尔比的分析,可以了解彝族先辈制定习惯法的历史背景和心理愿望。  相似文献   

2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西南部,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一些布依族村寨较好地保留了原始习惯法文化.龙泉寨是惠水县的一个自然寨,当地的婚姻习惯法制度在当代发生了重要变迁,但仪式婚制度与国家法多元并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存在传统上寨老调解婚姻纠纷的习惯法制度残余.当地布依族婚姻习惯法在结婚和离婚制度方面存在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