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薪酬支付方式,年薪制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当前我国部分省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大力推进年薪制改革以缓解公立医院趋利性?为此,文章首先介绍了年薪制的内涵,然后结合国内公立医院薪酬分配激励机制现状分析论证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有必要开展年薪制改革,存在年薪制改革的可行性,但在推行年薪制改革时也需要注意诸如人员经费,如何调动服务积极性以及规范服务行为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实行院长年薪制是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相关政策文件,对比分析我国典型地区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在实施对象、年薪构成、经费来源、年薪水平、核定方式以及年薪发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工作特点,总结各地开展院长年薪制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改革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医疗行业各类“回扣”事件的频频曝光,使得医生的职业形象严惩受损,医患关系日益紧张。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但效果并不显著。从“路西法效应”的视角来看,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设计者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医生所处情景的潜在影响,即在传统的公立医院治理机制下,医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去个人化的情景之中;同时,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医生甚至成为医院诱导患者需求以实现其收入最大化的工具,从而导致医生的职业形象由“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逐渐蜕变为“唯利是图的恶人”。作为一种应对策略,双中心治理机制能够缓解由传统的公立医院单中心治理机制所带来的问题:医生参与医院的治理,可以使医生从被动的、去个人化的情景中转变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参与者,医生出于声誉考虑,其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公立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局面,通过“医生/管理者”合作的治理机制,逐步将医生的职业形象还原为“白衣天使”。囿于特殊的国情,我国公立医院实施双中心治理还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一是政府应在公立医院治理问题上适度“放权”;二是应适度提高医生的工资水平;三是各种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应及时跟进。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三市城市公立医院2014—2016年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收支状况和运行效率等?发现医改对降低医药费用有效果,对三个城市的门急诊量影响差异大,不同城市医疗服务效率差别大,药占比不同城市间有增有减?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三明市的工资总额政策和医生年薪制已实行了三年,文章总结了其实施以来的主要成效,包括医务人员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医院收入结构更趋规范和自上而下的考核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发现其执行过程中已经浮现的主要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包括医院职工收入稳定性不能保证?诱导服务的隐患初现端倪和薪酬设计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的薪酬制度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新医改环境下实现公立医院公益性已成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系统文献复习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公立医院公益性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公益性淡化引起的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失衡、医院自我定位与政府定位背离、医患之间信任缺失与矛盾突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政府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主体责任,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载体责任,构建政府监管、供给竞争、保险购买"三足鼎立"医疗服务运行机制,"逼"与"促"双举措,鼓励公益性捐赠等推动公益性落实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公益性落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江苏省25家医院就诊患者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满意度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对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满意度评价总体满意。医保及价格、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制度、就医环境四个维度满意度对总体满意度都有影响(F=463.211,P<0.001)。其中医保及价格、医疗服务两个维度满意度对患者总体满意度影响最大,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406和0.298。同时苏北地区的患者满意度在全省各区域相对最低,得分4.78分。建议在医保及价格、医疗服务等方面加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力度,同时改善苏北地区医改现状,将有利于江苏省范围内综合医改的进一步深化和患者满意度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深化医改要以健全医保体系为基础,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以完善医保支付制度为重要推手.深化医改与推进医保能否协调同步,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与基本医保的基础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行业,尤其是公立医院广泛出现如黄牛党、以药养医过度医疗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以行政权力干预医疗服务的定价。医疗服务本是具有商品和公共服务双重属性,政府往往过于强调其公共服务的属性而忽视其商品属性。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定价采取干预的政策,然而,行政权力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和控制市场,政府的干预将受到市场规律的反弹和报复;并且由于政府的体制机制的弊病,政府干预本身就存在低效和滞后的问题,从而加重了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医疗服务的减压和改革势在必行,基于市场机制的定价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尽职监管的结合,必将充分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与量。  相似文献   

10.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存在如下问题:收支结构不合理,现行药品加成政策并没有节约药品支出,医疗收入增长依赖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政府财政补偿缺位,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医院发展迅速但呈粗放型增长,医疗费用增长迅速;不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制约了医院经济运行。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对策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财政补偿和医疗服务补偿比重,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引导医院收支趋于合理;完善医保部门与医院的协调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加强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层面,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目前,政府医改政策目标没有处理好医药卫生服务业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根据医药卫生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利用福利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重新审视现行的医改总目标.采用优先法提出现阶段医疗体制改革合理的政策目标:即建立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满足包括广大农民和城镇贫困人口在内的全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基本医疗需求,解决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监管和自律是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主要途径,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克服医生道德风险的最根本途径在于自律而不是过度监管,政府对医疗领域的过度干预会对声誉机制产生“挤出效应”,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医生的道德风险。制度安排的关键在于改革现行“管办不分”的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医院等级评定和医生职称评定制度,同时放松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彻底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以恢复医疗供方市场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3.
合理分担风险是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社会服务购买项目合作的运行效率和质量。文章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风险定义和类型入手,深入分析了风险分担与社会服务购买成本效率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中风险合理分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全国多个地方尝试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大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院“抱团”发展,目的是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尽可能让社区解决居民的基本医疗问题。然而,从各地试验效果看,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关键在于全科医生服务能力不高。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全科医生“5+3”培养模式为例,结合广州正在推进的医联体工作,谈医联体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15.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能否真正解决"看病贵"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医疗改革能否全面成功。如何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经成为新一轮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抑制费用能否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又成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新一轮改革,必须要重视配套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设计,综合考虑内外部激励因素与约束条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设计,实现对医疗成本合理补偿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焦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和非产权的改革争论,提出非产权改革可能是社会转型时期公立医院改革最适宜的选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考虑将我国的国有大中型医疗机构改制成附属于公共部门的组织,将医院转变成医疗活动的场地和医疗设备的提供者和管理者,从而打破医疗服务市场的垄断状况,促进医疗行业的开放和医疗市场的内部竞争,优化医疗市场资源配置,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公立医院社会托管:理论、实践、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退维谷,其瓶颈在于市场与政府"双失灵"下的公立医院经营改革取向,创设的"社会托管"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解决途径之一。基于动态的社会契约理论,公立医院问题的重要出路在于社会托管经营,即以第三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来弥补市场与政府的缺陷,具体应由特定的官方非政府组织承担起托管责任。社会托管相关问题包括:国有产权的主导地位、社会托管的创新理念、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所有与经营的分类处理、公益与效率的统筹兼顾等。通过"宿迁医改"与"潞河托管"的现实案例对比,佐证了上述方案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政府主导”是深化医改政策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对该原则的解读和实施中存在着“政府主导即政府包办、即公立医疗机构主导、即高度行政化、即要排斥市场机制”等误区,对此需要加以澄清.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政府主导,但并非政府包办,而应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筹资责任;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的必然性以及“政府失灵”的存在,使政府包办一般医疗服务没有必要.“政府主导”也不是公立医疗机构主导,医疗服务体系完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公立医疗机构主导”不利于公平医疗服务市场的建立.深化医改要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导作用,但绝不是要回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行政化”.政府主导不是要排斥市场机制,在医改中发挥政府主导的同时,市场机制同样可以起到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品价格改革一直是我国医改重要组成部分。破除"以药养医"业已成为公立医院乃至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药价虚高是药价认识错误、生产成本虚高、医院药品加成政策倒逼等导致的。适度扩大政府对处方药品的定价范围、严格药品成本审核、实现"医药分家"以及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是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公立医院医药价格调整实施情况、改革前后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医药费用控制情况、医院补偿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后,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平稳,医疗收入结构逐步优化,价格调整对取消药品加成的补偿比例较低。改革效果符合预期,但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偿需尽快落实,公立医院自身需加强成本管理,下一步应尽快建立一套长效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