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对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至关重要,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寻求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对于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的科学化的诸多因素和规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应遵循的若干原则进行分析,以期趋近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评价科学化的真正进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实用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领头雁”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创建一套科学实用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这套机制必须坚持遵守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原则,合理地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的评价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适合农村实际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周期,在“考”、“议”、“评”、“查”的基础上,注重评价结果的社会转化,使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农村提供永久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才评价机制问题的观点。针对目前人才评价实践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建构了人才评价机制的框架;结合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所建构人才评价机制的特点与功能,认为人才评价机制不是人才评价体系,更不是一般的人才评价活动,而是人才评价工作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发展形式,是一种基于评价过程的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动态体系。人才评价机制的特点与功能在于其社会性、结构性、循环性与联动性,在于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客体的分类化、评价内容的标准化、评价手段的科学化、评价结果的客观化、评价过程的战略导向化。  相似文献   

4.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指出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评价理念与评价导向必须以坚持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推进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创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价客体的多维评价特征,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同行评价机制,优化同行评议程序,提高同行评议过程透明度,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此外,学术评价的学理性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评价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构建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有关改进哲学社会科学评价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的观点不时见诸报刊,近日,《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吸取了学术界的建议,明确要求“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这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目前实际存在于许多学术机构的简单化、片面化评价有可能得到根本遏制,注重真才实学的评价有可能将进一步回归。  相似文献   

7.
基于博弈论和灰色关联度的企业人才招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和实现企业人才招聘的科学化、合理化,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灰色关联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企业人才招聘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即在什么样的选拔机制下选拔人才,以及如何在众多应聘者中间识别人才。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相关理论建立人才招聘模型,并指出在合理选拔机制下,企业偏向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实现收益较大;为了实现识别素质高的人才,建立了全面、系统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说明如何对人才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重要的力量,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功利主义利益驱动和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不紧,移植性、诠释性、解释性居多,创新成果不足,研究潜力、实力和效力发挥不够。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成果评价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刻不容缓的、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现状并对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研究评价案例进行剖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导向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标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差别化评价、建立健全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拓展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管理中的“学术研究评价问题”,一直是舆论研究的热点。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反对各种简单化的科研排名,维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严肃性。本刊积极推动高校管理中的“学术研究评价”尤其是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改进,试从理论与现实关照的层面,组织国内对此专题有一定研究成果的知名学者开展笔谈,力求从学术研究者、高校教师、学术期刊编者3个不同的视角,探索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路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欢迎不同意见在这里交锋。  相似文献   

10.
以百人工程为例,对人才政策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问卷统计,将影响因素分为政治支持、经济支持、舆论支持和社会服务四个维度,将人才的发展归结为学术科研、参政议政、社会地位三个方面,运用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人才政策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支持对学术科研有显著影响;经济支持和社会服务对参政议政有显著影响.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更好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提高人才服务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学科布局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的支撑力度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评价机制没有完全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特点,缺乏相应的荣誉及激励机制;学术风气浮躁等。今后应强化优势学科建设,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快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注重体制机制建设,营造优秀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各类人才招聘市场需求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业背景、情商要求、技术+语言、技术+IT、理性与务实"是人才招聘的基本尺度.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不断走向完善的必然产物.高校应适应社会需求,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人才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完善重庆市人才队伍体系,助推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走深走实。目前重庆市乡土人才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文章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从搭建发展平台、精细化培训、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加强保障激励以及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乡土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对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技术、加快农村治理体系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大学要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整体实力的飞跃,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理工科大学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遵循自身发展的实际,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制度,建设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坚持正确方向,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5.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心任务是育人育才。本文以育人育才为的中心研究视角,探讨了“学生、学术、学科、学风”一体、协同推进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新格局的形成(简称“一中四学”),阐释了形成新格局的理念、原则、内涵及特点,指出了形成新格局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以新格局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提升育人育才质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吸引人才回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才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对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才流失影响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才流失影响了整个国家科技素质的提高 ;人才流失造成我国有限的教育投资浪费。而产生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 :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的影响 ;收入差距的影响 ;工作环境的影响 ;用人制度不完善的影响 ;宣传教育工作欠缺的影响。吸引人才回流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 ,具体对策是 :继续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回国服务的优惠政策 ;提高回国人才的生活待遇 ;增加投入 ,改善回国人才的工作条件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用民族感情打动外流人才的心  相似文献   

17.
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一,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框定了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全新格局,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指向明确,是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指南.“三学一体”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和育人育才的主阵地,必须将构筑“三学一体”综合发展体系作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的有力抓手,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和中心”“以学术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学科建设与育人育才两个目标相统一,基于学术创新能力提高育人育才质量.从理论前提上,明确体系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影响与关联,在实践探索中找到构建综合发展体系的主要思路和基本原则,进而更好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育人育才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开发政策的选择,对于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人才观,是关于人才重要性、人才内涵、人才标准、成才渠道等一系列问题的科学认识.科学人才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是"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对人才的科学评价,有着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层次医学人才评价是医学院校建设人才队伍的重要环节。文章提出了构建医学院校人才评价机制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高层次人才的评价标准制定、方式改革、程序设计、配套制度、环境支持等内容,以期对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